《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应用“智慧大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8
  •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消息,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新疆油田公司呼图壁储气库自3月28日开始本周期注气以来,截至8月15日累计注气已突破20亿立方米,日注气量最高达到26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支撑。 呼图壁储气库是西气东输二线首座大型储气库、国内首座库容超100亿立方米的大型储气库,也是中亚进口气进入国内后的首座储气库,其容量目前位列世界第六、亚洲第一。呼图壁储气库承担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以及新疆北疆地区季节调峰的双重功能。 今年6月,国内最大压缩机在呼图壁储气库投入使用。今年,该储气库还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实时监控储气库压力、流体分布情况,进行精细注气,已优化调整注气530井次,日注气量较上一注气周期提升1150万立方米,持续14天保持在2600万立方米。 “我们采用‘一井一策’管理,精准制定每口井的注气制度,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每口井的注气量。”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集注站运行班班长张戈说。 随着油气行业数智化进程加快推进,呼图壁储气库近年加速拥抱数智化技术,成功打造无人值守的智慧气仓。 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集注站副站长许鹏介绍,储气库投产初期,生产数据采集与存储功能还不完善,员工需要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检,记录生产运行参数。“运用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后,员工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工控系统就可对生产参数进行集中监测及远程调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储气库‘智慧大脑’的应用,让我们更有底气为冬季天然气供应保驾护航。”许鹏说。 此外,呼图壁储气库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大幅提升储气库数字化水平,安全管控能力较以往提升50%,站场风险划分识别更加清晰。同时,数智化远程控制平台可以实现井、站、气库、公司四级联动控制和智能监控的远程操作,工作人员通过站控平台就能对站内阀门进行工艺流程的快速切换。 “我们以前进行流程切换操作,需要3个人转动阀门上千圈。现在运用数智化设备,我一个人30秒就能完成,实现了及时高效的操控。”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集注站组长李晓说。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6129-1.html
相关报告
  • 《天然气“银行”扩容 储气库建设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6
    •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为保障能源安全,将着力加强储备,未来将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气设施,同时引导重点能源生产企业和大用户加强社会责任储备。 作为重要储气设施,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天然气“银行”,在我国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储气能力不足给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带来风险。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约为170亿立方米,在当年天然气消费量中占比不足5%,远未达到12%的世界平均水平,加大了冬季保供压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储气库工程首席专家郑得文表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开展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布局研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对于推进储气库建设、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我国经济长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供“硬核担当” 国际燃气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世界约有695座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达4165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2%。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20%-25%,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供应安全中作用突出。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建设速度快,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储气库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应用到形成大规模产业的飞跃,已经成为世界上储气库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郑得文说,“尽管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们用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国外50年的发展道路。” “储气库建设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储气库调峰和保供的作用日益凸显。”郑得文说,“比如刚刚结束的供暖季,中国石油24座储气库供气突破11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达1.6亿立方米,与国内自产气、进口管道气和LNG联合保供。” 例如,辽河油田辽河储气库群周期采气量达22.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32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单日调峰能力最高突破3000万立方米,较去年翻番,日调峰增量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本轮采气周期共有36口井参与保供,为历年之最。 “不过,我国现有的地下储气库尚无法满足当前天然气的调峰需要。为改善这一局面,政府、供气企业都在切实推进地下储气库建设。”某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说,“未来储气库的建设进度必然加快,储气调峰能力的改善将为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储气设施要建,但也要赚钱” 201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仅为1083亿立方米。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6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量约26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14%。预计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4500亿立方米。以天然气消费量的12%为地下储气库最低工作气量计算,2020年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应为432亿立方米,2025年需进一步提升至540亿立方米。 但目前,我国储气库建设仍存在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产权界定不清晰、标准规范不健全、盈利水平偏低、投资主体单一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障碍”。 当前,世界上典型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类型有4种,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含水层储气库、盐穴储气库以及废弃矿坑储气库。受访人士均表示,目前国内对于枯竭油气藏等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尚无规范,既无强制退出机制也无相应二级市场,导致其失去了作为资产的融资功能。同时,其他3种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设规模也非常有限。 此外,调峰气价不明确也限制了企业建设储气库的热情。“由于各级管输储存费用、用途等不同,各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不尽相同,价格体系复杂,调峰价格直接影响了企业建设储气库的动力。”上述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回报渠道和运营机制不完善。储气设施要建,但也要赚钱。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收益机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尽快出台支持政策。” 上述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补充说。 由于储气库垫底气费用约占总投资的一半,目前受储气库区位及资源渠道限制,大部分垫底气源为进口管道气与LNG,资金沉淀严重,极大增加了设施建设和后期运营成本。 据郑得文透露,垫底气相关补贴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届时将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调动企业建设积极性。 “单纯依靠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不现实,应探索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但也不能一拥而上,合理有序建设,完善盈利模式和收益机制更为重要。”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建议。 技术支撑跨越发展 据郑得文介绍,由于我国库址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储气库建设十分艰难。最初,按照国外成熟的建库方法建造,设计符合率也只有70%左右,目前这类储气库工作气量的占比仍未达标。 要实现“2025年全国集约储气能力达550亿立方米-60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12.7%-13.9%。2030年达到600亿立方米-700亿立方米,2035年达到700-800亿立方米”的目标,离不开技术的不断攻关。 “‘十四五’期间,我国确定了加快地下储库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需求,中国石油将新建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112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要用5年时间完成前20年新建调峰能力的总和,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郑得文表示。 郑得文进一步介绍,“经过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的连续攻关,我国已形成自己的复杂地质条件建库理论和技术方法,以及产品和装备。最核心装备的‘卡脖子’技术解决了,配套的一些小精尖设备和产品也已实现了国产化。” “但油藏建库在国内属于新类型,配套技术还有短板。我们的攻关团队已开展油藏建库选址评价研究,在塔里木、冀东、辽河和吉林等油田筛选了一批库址资源,开展油藏建库配套技术攻关。未来还将攻克大面积低渗岩性气藏甜点区建库,这属于气藏建库新方式,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而复杂连通老腔储气属于盐穴储气新领域,建库速度快、潜力大,国际尚无先例,我们将针对张兴、叶县等薄盐层库址开展多井型造腔工艺优化。”郑得文表示。 “下一步,将选择一个断块群来整体建库,难度更大。我们也在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化调峰保供的智慧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储气库用气调配的最优方案,精准供气。”郑得文说。 受访人士均表示,未来,可加速推进“小而快”的储气库建设,创造盈利空间,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同时从规划、建设、运行各环节进行监管,促进储气库建设良性发展。(本报记者 渠沛然)
  • 《2600万立方米!我国最大储气库日注天然气量创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5
    • 8月15日从中国石油获悉,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新疆油田公司呼图壁储气库,自3月28日开始本周期注气以来,已累计注气突破20亿立方米,日注气量最高达到26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为今冬明春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天然气供应加足底气。 呼图壁储气库是国内首座库容超100亿立方米的大型储气库,目前世界第六、亚洲第一,也是中亚进口气进入国内后的首座储气库。今年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实时监控储气库压力、流体分布情况,进行精细注气,已优化调整注气530井次,日注气量较上一注气周期提升了1150万立方米,持续14天保持在2600万立方米。 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集注站运行班班长 张戈:我们采用“一井一策”管理,精准制定每口井的注气制度,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每口井的注气量。 今年6月,随着国内最大压缩机在呼图壁储气库投入使用,呼图壁储气库日注气能力从1600万立方米提升至26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自投入运行至今天,累计注气量突破234亿立方米。 我国最大储气库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 随着油气行业加快向数智化时代迈进,呼图壁储气库近年也加快了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如今,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成功打造成了无人值守的智慧“气仓”。 记者在呼图壁中控室看到,面对储气库突发的井场异常,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在30秒之内就完成了参数异常的处理工作。 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集注站副站长 许鹏:我们储气库投产初期,生产数据采集与存储功能还不完善,员工需要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检,记录我们的生产运行参数。现在运用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后,员工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工控系统就可以对生产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监测及远程调控。 呼图壁储气库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大幅提升了储气库数字化水平,安全管控能力较以往提升了50%,站场风险划分识别更加清晰。目前呼图壁储气库生产现场实现网络覆盖,关键参数、关键点位的生产数据采集覆盖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