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动化所导管全自动化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7
  •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 研究所成功攻克了复杂导管的高精度三维测量技术难题,应用多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提出了高精度点云融合拼接技术,实现了复杂导管高效、高精度三维测量,单个导管测量时间只需几秒,测量精度达到±0.1mm,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导管三维测量模型弯管加工误差评价导管是现代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中复杂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燃料、冷却剂等各类流体介质输送到产品的其它部位,因此弯管的快速精确测量是保证其精确装配和无应力安装的核心技术。

    该技术突破传统导管测量方法,探索出了高效、快速、精确、操作简便的大尺寸、复杂导管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可以测量不同表面、颜色和材质的弯管,大大缩短了弯管程序设置时间,缩短了管路制造周期,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导管生产质量提供保障,也可以以逆向工程方式送到CAD系统,同时也可以和弯管机进行通讯,对弯管机参数进行设置以及修正。

    沈阳自动化所工艺装备与智能机器人 研究室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和创新,在导管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方面,逐步形成了集导管自动化测量、自动化切割、打磨与评价技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保证了导管的精确装配以及无应力安装。解决了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复杂导管制造和装配难题,提出了全自动化高精度、快速解决方案,促进了航空、航天、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关报告
  • 《沈阳自动化所“海洋无人机”项目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5
    • 9月11日,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在沈阳召开了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承担的院“海洋无人机”项目验收会。   验收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总结汇报,经查阅资料、装备实物考察、专家质询等环节,“海洋无人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突破了吨级无人直升机系统研发和海洋应用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建议进一步面向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入研究。   该项目由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研究室自主机器人课题组主要负责研制,项目的顺利验收标志着沈阳自动化所大型无人直升机初步研制成功,为未来的无人直升机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机器人学研究室)
  • 《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03
    • CRISPR/Cas9系统极大丰富了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但由于CRISPR/Cas9系统高效的致死筛选能力和原核生物普遍的低同源重组效率,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仍难以实现,严重限制了菌株的遗传改造效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团队、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分析团队以及研究员王猛带领的高通量新分子生物合成团队合作,在重要工业平台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中开发了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方法MACBETH(Multiplex Automat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ase Editing Method)。该方法结合CRISPR/Cas9系统的定位功能与胞嘧啶脱氨酶(AID)的碱基编辑功能,可在染色体靶位点实现从C到T的编辑,编辑效率高达90%。MACBETH可同时在多个基因中生成提前的终止密码子,以失活靶基因。在天津工生所的自动化平台上,可实现从质粒构建、基因组编辑、获取正确突变株和表型验证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编辑能力可达到每月数千突变株。作为示例,MACBETH用于一次性构建94个调控因子单独失活的菌株库,成功率达到100%。由于不需要额外提供DNA模板,该方法可降低基因组编辑难度与成本,并可在不影响基因组结构的前提下,快速构建全基因组规模的单基因失活菌株库,有望加快谷氨酸棒杆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将谷氨酸棒杆菌改造为通用的微生物底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方法也为在其他原核生物中实现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提供了参考。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上,助理研究员王钰、研究实习员刘叶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相关人才计划”和天津市特支计划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