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 我国光通信有源器件领域第一项IEC国际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3-13
  • 3月10日,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宣布,近期,国际电工委员会纤维光学有源器件工作组(IEC / SC 86C WG4)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工作会议,由中国信科集团旗下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迅科技)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光纤有源元件和器件-封装和接口标准 第 22 部分:带温度控制单元的 25Gb / s 直接调制激光器封装》标准,成功通过了 IEC 专家讨论,并获 IEC 正式批准并发布。

    据介绍,该标准规定了 25Gb / s DML 激光器封装规范,相关产品广泛应用在 5G、数据中心和 WDM 传输网络设备,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领域第一项由我国牵头起草的光通信有源器件国际标准。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称,该项标准自 2021 年 IEC 正式立项起,在国内归口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的组织和支持下,光迅科技积极推进标准工作,从标准立项申请、标准草案撰写、编制意见征集、国际专家交流、IEC 会议研讨,到最终形成标准文稿提交 IEC 办公室审核至标准发布,光迅科技全程高效主导跟进,在历时 3 年的推进过程中积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项国际标准成果的制定和发布,有利于在光器件产业形成示范效应,引领中国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世界影响力。

相关报告
  • 《我国主导制定的IEC首项虚拟电厂国际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许露露
    • 发布时间:2023-10-27
    • 近日,由 中国电科院 主导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TS 63189-1:2023 虚拟电厂 ―第一部分:架构与功能要求》发布。 该标准是IEC发布的首个虚拟电厂国际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际标准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领域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又一突破。 虚拟电厂是聚合优化网、源、荷清洁发展的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和互动商业模式。它能够在传统电网物理架构上,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聚合起来,进行协同优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实现电源侧的多能互补、负荷侧的灵活互动,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 该标准首次提出虚拟电厂的统一术语定义、技术要求和控制架构,明确了虚拟电厂在发电功率预测、负荷预测、发用电计划、可调节负荷管理、 储能装置 控制管理、分布式电源协调优化、状态监控、通信、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功能要求。标准可为世界各国开展虚拟电厂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对虚拟电厂的推广应用和持续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据介绍,该标准由IEC“分散式电力能源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C 8B)归口管理。IEC SC 8B由我国自主发起成立并承担秘书处,中国电科院负责秘书处具体工作。从2017年成立至今,IEC SC 8B已发布9项IEC标准,其中,8项由我国牵头制修订。
  • 《超级电容器多孔炭首个国际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6
    •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悉,日前由该所主持,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电化学电容器多孔炭(简称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经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通过,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组技术团队承担制定工作。该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能全方位梳理总结材料影响器件性能的潜在因素,从内部把技术做精做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国内研发人员与技术水平先进的国际公司充分交流,帮助技术升级,从而助力国产电容炭走向国际市场。 这一电容炭领域首个国际材料空白详细规范,全面梳理了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电容炭的化学、物理、结构及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23项,其中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除了比容量、倍率性能等一些短期性能指标,还包括了下游用户更加关心的长期稳定性、温度耐受性等指标。标准对这23项关键控制特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查阅国际国内标准,对这些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成熟度进行了归类。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用于电力监测通信终端、电网调频和规模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我国电化学电容器的关键活性材料——电容炭,长期依赖日韩进口。近年来,我国电容炭生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此次标准发布对于国内电化学电容器的国产化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