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BioRxiv预印平台发表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论文“Recombination and convergent evolution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2019 Wuhan coronavirus”。
研究团队展示了β属冠状病毒中的重组现象。这些β属冠状病毒包括了能感染人类的SARS和MERS病毒。而这两种病毒频繁地在刺突基因中出现受体结合域(RBD)。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普遍的现象进程很可能导致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祖先受体结合域(RBD)重组事件的发生。该重组事件推测至少发生在11年前。通过与蝙蝠中分离的病毒株相比,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在受体结合域(RBD)上积累了大量氨基酸替换。同样的在对病毒复制和转录中有重要作用的多聚蛋白Orf1a的一个区域中也发现了大量氨基酸的替换。在这些突变中,该研究团队发现了在2003年的SARS病毒株中存在427N和436Y位点普遍的氨基酸替换现象,而427N和436Y同属于一个螺旋结构,似乎与人类ACE2受体存在相互作用。这表明了病毒存在潜在的适应性进化。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出现的两步设想。先是在2009年之前,来源于蝙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的祖先通过重组融合了类似SARS的受体结合域(RBD)从而获得了SARS的基因特征,随后这些重组病毒经历了趋同进化,进而产生了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