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04
  • 2016年11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启动会在无锡召开。项目承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简称“中船重工702所”)所属6个课题、14个子课题以及专项内11个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和单位领导,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海洋处处长孙清、项目主管揭晓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领导,总体专家组部分成员以及第三方检验、见证单位代表等近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宣布组建以中船重工702所为总体集成单位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群”,正式成立项目群协调管理组和总师组,并讨论通过“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群工作机制”。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介绍,建议进一步明确考核指标和方式,细化实施方案,为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群统筹协调提供切实保障。

      柯兵副主任对此次具有“誓师”意义的项目启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是海洋领域量级最大、挑战最高的项目之一,其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领跑载人深潜技术。项目团队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前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国产4500米潜深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协同攻关,扎实做好质量、安全、宣传等各项工作,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项目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同时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设计特点,明确责任分工、破除利益壁垒,积极探索项目群工作机制,为重点专项开展有效过程管理做好诠释和示范。

      中船重工702所所长何春荣作为总体集成单位法人代表向全体发出号召,强调要继续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切实发挥总体集成单位的“领头羊”作用,摘下这颗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的明珠。项目及课题承担单位代表也纷纷表达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期向国家提交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坚定决心。

      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丁抗告诫大家,领跑的风险不仅仅来自技术本身,还有团队内部不同文化的融合、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所带来的压力,希望行政层做好保障、技术层专注科研,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专家组将恪守道德、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工作跟踪和技术咨询,与项目组一起迎接挑战。

      本次启动会是在项目群多次沟通协调并顺利完成实施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召开的,它标志着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全面拉开帷幕,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6-12-03/34862.html
相关报告
  • 《金属所负责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舱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2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负责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舱于10月21日在无锡通过验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项目负责人杨锐研究员,项目组成员雷家峰研究员、马英杰研究员、邱建科副研究员,金属所专项任务处质量办公室尚彦凌主任和刘明月主管参加了验收会。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部署的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潜水器建成后将在覆盖世界最大深度(约11000米)的海洋完成载人下潜并进行科考作业,是深海进入能力的顶级体现。载人舱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件,是人类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标志着一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的技术水平。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要求重量轻、强度高、可焊接、耐腐蚀、抗疲劳、长寿命,对材料的大规格制备能力和综合力学性能要求很高,此前国内外没有可用于制造容纳3人球舱的材料。   金属所2014年开始针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用载人舱材料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调研论证和先期研究。2016年科技部立项后,金属所牵头,联合宝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发挥三家单位在材料、加工、焊接领域的技术优势,组建全海深钛合金载人舱研制国家队,解决了若干基础科学问题,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历时3年全面完成了研制工作,成功建造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载人舱并通过了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   研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在去应力退火温度范围内消除有害亚稳相、下潜保载疲劳性能满足长期应用要求的增强增韧合金设计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具有独创性的复合片层微观组织,发明了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工艺性能的高强高韧钛合金新材料;攻克了高强高韧钛合金大型铸锭熔炼、宽幅超厚板材组织和性能均匀性控制、大截面大单重锻件制备、大壁厚半球整体冲压成型和载人球舱整体热处理工艺等系列加工制造技术,确保了载人球舱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匀稳定;突破了高强高韧钛合金焊丝及超大厚度钛合金窄间隙焊接、超大厚度半球孔座电子束焊接、半球焊后整体高温热处理变形控制、半球整体精密加工以及赤道焊缝预热电子束焊接等系列焊接成形技术,实现载人球舱全电子束焊接,确保了焊缝质量和强韧性能全面达到设计要求。   全海深载人舱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钛合金科学技术和制造成形工艺进入国际前列。该项变革性技术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的领先地位,将极大促进我国深渊科学研究。同时,全海深载人舱研制显著带动了我国钛合金工业能力提升和装备制造技术跨越,也必将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加快我国钛合金行业迈向产业链高端的步伐。
  • 《“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ARV)研制与海试”项目通过详细设计评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07
    • 2 月 1 日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 ” 重点专项 “ 全海深自主遥控潜 水器( ARV ) 研制与海试 ” 项目 详细设计评审会。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孙清、项目主管揭晓蒙、总体专家组丁抗研究员等 10 位评审专家、项目监理专家以及项目参与单位主要成员,共计 50 余人参会。   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 ARV )研制与海试”项目详细设计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材料,进行了质疑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提交的设计资料完整,根据任务书要求、总体方案设计和方案设计评审意见,完成了全海深 ARV 系统的性能、结构、电气、材料、器件及加工、组装、检测和水面支持系统的详细设计,形成了全套的详细设计技术文件和图纸,设计深度满足本阶段要求。专家组同意通过详细设计评审,可转入加工建造阶段。   与会专家组重申了该项目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 ARV )研制与海试”项目组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着重指出,作为具有重要历史使命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系统科研项目,项目组要突出项目重点,明确技术状态,重视质量管控,抓紧进度安排,加速单元部件的海试验证,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有中国特色的实用化深海潜水器装备。最后,孙清对项目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希望项目组做好项目的细节工作,加速设计验证、科学严谨,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目标。   “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 ARV )研制与海试”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任务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项目总体单位,联合国内 9 家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单位共同研制。该项目目标是面向深渊科考研制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海斗深渊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多种操控模式相结合的全海深 ARV 装备,并通过海上试验验证,开展试验性应用,为我国在海斗深渊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