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数字化生产生活 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浙江未来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5
  • 手机里的人脸识别、房间里的智能音箱、汽车里的辅助驾驶系统、工厂里的“AI质检员”、城市道路上有“眼睛”有“大脑”的交通信号灯……曾经神秘的人工智能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人工智能的新一次繁荣为便利生活和赋能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支撑,这一点,浙江表现突出。以阿里巴巴、虹软、Rokid为代表的相关企业在语音交互、视觉识别领域深耕并结出硕果;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产业园相继成立,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技术后盾。据悉,未来3年,浙江将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约服务,力争实现浙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500亿元,使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浙江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应用普惠家庭生活 若要说出一个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标志产品,智能音箱也许会是很多人的答案。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让它有望成为新的人机交互介质,音乐和家居属性又使得其用户接受度更高。 “智能音箱是我们在人工智能行业切进的一个点。”Rokid副总裁向文杰告诉记者。 2014年,Rokid公司在杭州成立;2016年,Rokid首款产品若琪·外星人对外发布;2017年,若琪·月石面世。Rokid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外星人到月石,Rokid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与用户累计交互了1亿次。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月石也将与Rokid的其他两款产品一并亮相乌镇。 如今走进家中,喊一声“若琪,开灯”,人工智能就能准确执行你的指令。“越来越灵敏的唤醒,越来越准确的声纹识别,越来越好体验反馈都是Rokid努力的目标。”向文杰说。 语音之外,视觉人工智能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视觉人工智能最贴近用户、最普及的终端落地产品是智能手机。眼下,手机人脸识别解锁等直观人工智能技术已无需赘述,而改变用户拍照习惯的美颜技术也要归功于视觉人工智能。 “让美颜毫无违和感的诀窍就在于成熟的人脸技术,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美颜应用的效果。” ArcSoft虹软公司副总裁祝丽蓉告诉记者。手机摄影中经常被使用的背景虚化功能,也是利用了识别技术精确区分照片主体和背景并进行完美分割,才得以实现这一原先在单反上才会有的拍摄效果。 成立于1994年的虹软,在2017年将位于美国硅谷的公司总部搬到了杭州。据介绍,无论是三星、LG等国外品牌,还是小米、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他们使用的诸多视觉人工智能技术都来自虹软。 祝丽蓉向记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和向下渗透,用户的意识更好了,智能应用的场景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目前,虹软还在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无人零售货柜、智能驾驶等多个实用领域。同时,虹软的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正在用多种免费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落地。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杭州市滨江区正泰太阳能厂区多晶电池片生产车间内,一台嫁接了人工智能“大脑”的质检机器正在工作:电池片成像后,机器可以自动识别是否存在瑕疵,并根据导致瑕疵的不同归因作出详细分类。 这是正泰新能源与阿里云合作立项的AI质检项目。阿里巴巴负责工业视觉诊断的算法专家魏溪含告诉记者,阿里云ET工业大脑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算法,集中学习了4万余张样片,从而实现让机器实时、自动判断电池片缺陷,解放了人工的同时也将检测速度成倍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带来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工厂还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比如缺陷出现在电池片的哪个位置比较多,什么样的缺陷占比重,它又可能与哪道工序有关,反过来推动长线生产的改善,提升良品率。 “目前电池片的良品率在95%左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每年可以给公司带来千万级的成本节省。”正泰新能源副总裁黄海燕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的提升改造还体现在汽车工业的变革上。 作为视觉、语音等多个技术集中体现的智能应用,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绕不开的话题。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浅雪向记者表示,实验室已经开发了一整套自动驾驶系统,并且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验证,单车智能已经达到L4水平。 在此基础上,基于单车智能在成本及安全方面的局限性,实验室还创新性开发了车路协同智能系统。据浅雪介绍,这套系统通过自动驾驶车+路侧“感知基站”+云控平台,实现云端、路端、车端一体的智能。 据悉,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做了大量实际测试,在30公里/小时速度下,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在智能感知基站配合下,可实现100%的成功避让率。 “人工智能不应该是高大上,而是带来更多的公平和普惠。”浅雪说。今年9月,杭州市政府向阿里巴巴办法了杭州第一张自动驾驶拍照,阿里也将联合产业合作伙伴让车路协同技术真正落地,让中国的自动驾驶变得不一样。 浙江:使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未来发展 “一个很小的内核带来很大的改变,互联网是如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向文杰对记者说。 眼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优先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的优先布局方向。 浙江正依托信息经济、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先发优势,加快布局脚步。 2017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浙江的信息经济、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作出战略性布局。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2年,浙江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并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位于杭州城西未来科技城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是浙江布局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去年7月,人工智能小镇开园,一年时间,小镇先导区已有包括之江实验室、百度(杭州)创新中心等在内的17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平台入驻。 同时,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小镇项目评审,290余个获推荐项目正在分批进驻小镇。截至今年9月中旬,赛鲁班、灵西智能、认识科技等120余家企业已经入驻办公。 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果向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小镇将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人才、资本、产业优势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全球都在拭目以待。但正如已入行多年的向文杰、祝丽蓉们所说,人工智能带来的实际改变价值之大,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有其意义。“我们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们只是尝试和创新。” 而在他们的添砖加瓦下,人工智能,浙江正迎头赶上。

相关报告
  • 《浙江省首次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12
    • 近日,浙江省首次发布人工智能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浙江省立足数字经济基础优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5月8日上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浙江网信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浙江省科技厅共同发布《2020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浙江省首次发布人工智能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杭州列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德清列入全国首个县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阿里、海康列入国家人工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浙江立足数字经济优势,已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区域发展竞争力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跃升千亿级规模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9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已达482家,实现总营业收入1987.37亿元,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报告》显示,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全国第四位,居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之后,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尤其是智慧安防产业,占领全球30%以上的市场。目前,浙江已形成以杭州为核心的的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集聚。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分别占据全省的45.0%、58.3%,位居全省第一,嘉兴、宁波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其他地区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此外,浙江加快构建以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和领军型企业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浙江大学建设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交*学科,启动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简称“双脑计划”);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海康威视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时,《报告》公布浙江省第一批人工智能领军及行业应用标杆企业,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新华三等9家入选领军企业,虹软科技、安恒信息、商汤科技等45家入选应用标杆企业。 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更多“浙江经验” 发布会上,围绕人工智能产生的法律、道德伦理、社会问题尤为受到关注。如何创新探索应对措施,化解大众忧虑,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浙江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对此专程解答。发言人指出,对于浙江省来说,首先要面向未来、抢占先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新趋势的判断,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其次是要正视困难、面对挑战。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针对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要正视人工智能的人文社会属性,善于发现和总结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在法律、道德伦理、社会心理等方面带来的新挑战。最后要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都尚未被妥善解决,也没有现成的范式可以借鉴学习。浙江要自觉践行“三个地”的政治责任,肩负起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以之江实验室为主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要主动担当,加快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实验研究,积累浙江经验,打造浙江样本,助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治理模式。 2020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这样发展 随着计算能力、大数据和算法模型的突破以及数字新基建的推进,2020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报告》作出五方面预测。趋势一: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进展。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海康威视等优先开展类脑信息处理、自主无人系统、虚拟现实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提升智能设备数据处理、样本学习和人机交互能力。趋势二: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阿里云OS等通用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将实现应用,智能传感器、智能安防、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家居等一批智能终端产品将上市。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比上年增速超过20%,总规模超过800亿元。趋势三: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将加速。物联网+AI技术将使智慧远程医疗、精准医疗成为可能;AI技术赋予“云办公”、家庭场景各种智能设备将具有感知能力。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趋势四: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在这次抗疫期间,浙江省采用“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取得积极成效。人工智能将驱动社会数字化转型,一个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社会将加快到来。趋势五: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发展。2020年浙江省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布局新型大数据中心,开发天基卫星基准服务。
  • 《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9
    •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加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转化速度,预计到2030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研发提速 机器人显身手   韩国MBN电视台近日推出本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外形和真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工智能主播,模仿真人的声音和语调,顺利播报了当日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MBN电视台表示,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并可全天候持续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   德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阿达”一直备受关注。当人们在“阿达”的应用界面中输入症状后,“阿达”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评估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阿达”的诊疗“天赋”源于70多名医生、数学家、数据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知识与经验。负责开发“阿达”的科技公司负责人纳特哈特表示:“我们用了7年时间专注研究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问题,并建了一个全球医学专家网络来提供医学支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过“阿达”。2017年,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4000万欧元投资。   去年11月,日本NTT公司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当年日本“高考”英语满分200分的笔试题,获得了185分的高分。NTT公司称,他们一直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对英语笔试题的自动解答技术、提升其借助深度学习所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自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等合作发起人工智能项目,检验人工智能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前,第二届欧盟人工智能联盟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比如,训练智能机器人来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病人肺部CT,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席兼教授苏艾腾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比放射医师更能有效地分析肺部CT。   多国出台政策 力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欧盟今年2月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欧盟近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法国2018年5月出台“法国人工智能战略”,从政策层面力促研究机构将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商业化。法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底前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仅2019年,法国新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达102家。   2019年12月,韩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九大领域100个课题,计划2030年时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提升至世界前列。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到2024年建立光州人工智能园区,到2029年为新一代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投入约1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0韩元)。   去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去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助益经济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创造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方面大有作为。   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着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制造业及建筑业等大约2000家中小企业和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实施调查,并筛选出可用人工智能替代的业务,估算出如果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到2025年将产生1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子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时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包括以基本劳动力为中心的工作岗位消失、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性、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前研究应对策略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订。 作者:牛瑞飞 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