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拟募资150亿元 核电建设或明显提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27
  •   6月22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材料,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0.5亿股,募集资金150亿元,将投资于阳江5号、6号及防城港3号、4号等核电机组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中广核电力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于2014年12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全球纯核能发电企业上市第一股。早在今年2月,中广核电力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已通过建议A股发行方案,拟在深交所上市。

      根据招股材料显示,中广核电力现有在运机组20台、在建机组8台,装机容量分别为 21470兆瓦和10270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9.96%以及46.10%,是我国在运装机规模最大的核电开发商与运营商。

      我国目前核电为国家管制行业,国内仅有三家企业拥有核电运营资质,分别为中国核电、中广核电力和国家电投。其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拥有核电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当于两家寡头垄断。

      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电早在在2015年6月10日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首只纯核电股。尽管在资产、营收、利润水平上,中广核电力都高于中国核电,但是后者在A股市值反而高于中广核电力在港股的市值。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广核电力的市盈率为8.28,而中国核电市盈率为19.86。对中广核电力而言,回归A股上市,将有望争取更高的市值。 

      核电投资渠道需拓宽

      “众所周知,核电站建设具有投资巨大、周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在核电产业链国际化趋势下,对核电融资模式、确保境外投资资金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此次中广核欲在深交所上市,对于核电融资确实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究竟能够有多大的帮助还尚未可知。”有分析人士表示。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核电作为保证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的意义正在凸显,然而成本及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核能是挺昂贵的,特别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尤其如此,许多安全措施都必须考虑在内,这使得核能更加昂贵。”海核能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汉新直言。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在运核电机组共38台,均分布在沿海地区,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同时福建、辽宁等地区均有部分核电项目投产。另外,福建、辽宁、山东、海南、广西等地的核电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广核、中核、中电投是我国少数具有核电控股资质的3家企业。

      我国在运的38台核电机组中,中广核控股的数量为16个,装机容量达到17010万千瓦,占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的46.21%;中核控股的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为18个,不过中核集团核电项目起步较早,核电机组功率相对较低,因此总装机容量较中广核低,为15326万千瓦,占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的41.64%;中广核和国家电投控股的核电机组数量为4个,机组功率均为111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4472万千瓦,占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的12.15%。

      2017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占我国总发电量的3.94%。核电上网电量为2316.42亿千瓦时,比2016年上升了17.83%。其中中核上网电量为939.76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6.03%;中广核上网电量为137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

      2017年,中广核上网电量占我国核电上网电量比例有所上升。

      核电建设推进速度或加快

      6月22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就台山核电项目建设进展时表示,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于6月6日成功达临界。目前,机组处于低功率试验平台,计划7月份实现与外电网连接,第三季度实现满功率运行。此前一天,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宣布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装料正式开始、三门核电1号实现首次临界。在业内看来,这表明中国核电建设未来推进速度有望加快。

      据悉,2018年5月22日至5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组织检查组对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临界前准备情况进行了核安全检查,确认了台山核电厂1 号机组首次临界前调试阶段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正常,与核安全有关的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首次装料后调试和定期试验项目按计划开展,首次装料检查中提出的整改要求得到落实,首次临界前的准备工作满足要求。

      6月21日晚间,国家核电发布官方消息称,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装料正式开始,向并网发电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外,6月21日凌晨2:09,全球首台AP1000机组三门核电1号实现首次临界。这表明该机组正式进入核发热运行状态,距离商业运行更进一步。

      三门核电1号机组和海阳核电1号机组投产在即,中国核电审批是否将很快放开,这是业内最期待揭晓的问题。据东兴证券研报预计,在当前扩大内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结合“十三五”8800 万千瓦在建和装机的规划,2018 年下半年采用AP1000 技术新项目或将率先启动。

      开源证券研报则指出,“十三五”的前两年都没有新核电项目获批。如果核电审批重启,那么未来3年,核电建设很大可能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今年以来,核电建设利好不断。在政策层面,《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核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对进一步完善核电项目开发以及促进核电高效发展提出具体指导要求。在技术层面,本月中国核动力院和中核运行联合完成我国首个核电自主高端维修项目——秦山核电320MWe(兆瓦电力)机组稳压器安全端接管堆焊维修项目,合格率达100%。这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巨头对高端维修市场的垄断,为我国核电运维技术“走出去”打下了基础。

相关报告
  • 《又一负极材料企业冲刺IPO 拟募资5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29
    • 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被取消审核的翔丰华,再次冲刺IPO。 深交所官网显示,创业板上市委将于7月28日召开会议,审议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翔丰华)的首发上市申请。 此次翔丰华拟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拟募集资金5亿元,全部用于30,000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翔丰华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产品应用于包括动力、3C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锂电池领域,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五至六名。 图:主营业务 翔丰华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LG化学、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南都电源、赣峰锂业、多氟多、卡耐新能源、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 2020年4月,翔丰华还正式成为三星SDI的供应商,从6月起三星SDI开始小规模采购公司产品用于试生产或调试,预计于2020年12月起批量采购。 产能方面,2019年公司产能2万吨,2020年达到3万吨,此外,公司还拟在福建三明扩建3万吨,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6万吨。 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77万元,同比下降32.58%,净利润2774.21万元,同比下降38.15%。 图:财务指标 截至2019年末,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146人,其中1名博士,主要成员来源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所。 截至2020年5月30日,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共有4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2019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692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3.45%至4.50%。 在负极材料领域,除了翔丰华以外,去年5月31日,广东凯金新能源也闯关深圳交易所创业板。 图:股权结构 图:前十大股东
  • 《华阳新材拟募资不超5.5亿元加快布局新材料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1
    • 3月16日,华阳新材召开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等相关议案成功审议通过。 华阳新材此次计划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拟用于建设“新材料6万吨/年PBAT项目”“2万吨/年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塑料制品项目”和“2万吨/年全系列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 华阳新材董事会秘书景红升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成功以后,公司将会在现有的贵金属回收加工业务的基础上,在新材料领域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公司新材料定位越发清晰。本次发行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树立在山西省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司产业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抗风险能力,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加快布局新材料产业,符合华阳集团对公司新材料业务板块定位,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发展。景红升进一步介绍,“目前,华阳新材淘汰合成氨、氯碱等资产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的贵金属回收加工业务业绩趋于稳定,现有业务未来可以持续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给股东带来有效回报。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华阳新材在现有的贵金属回收加工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相关产业链业务,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又跨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次募集资金建设的项目属于鼓励类产业,且结合国家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该领域未来市场需求巨大,市场规模增长潜力释放较快。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大幅提升盈利能力。项目建设落成后,华阳新材将具备从生产PBAT到下游改性吹膜母粒、片材以及塑料制品的能力。除部分自用于下游生产外,华阳新材还拥有向市场上其他下游单位提供PBAT原料的能力。 本次项目运行平稳后,华阳新材未来拟进一步扩大在PBAT领域的投资,计划将总产能分期扩张到30万吨/年,同时配套建设产业链上游原料BDO和下游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力。届时,华阳新材将成为山西省内重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之一,为落实国家和山西省对于“禁塑令”的要求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协助化解我国白色污染的问题,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华阳新材的托管主体,华阳集团一直以来十分支持华阳新材的业务发展。”景红升介绍道,“按照华阳集团的战略部署,华阳新材未来将继续作为华阳集团新材料业务板块的上市平台,围绕新材料行业相关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布局,在给股东带来回报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