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研究团队于《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突破性成果:开发新型Ni?W合金材料实现高效磁化控制,显著降低数据写入能耗并支持无场磁状态切换》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27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的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揭示了一种能够提高计算机存储速度和能效的新材料Ni?W(镍和钨的合金)。该研究还获得了技术专利。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低能耗高效存储材料的需求增加,研究人员希望找到替代或补充材料以提高日常技术的功能性。研究发现,Ni?W能产生强大的自旋轨道转矩(SOT),这是下一代存储和逻辑技术中操控磁性的关键机制。Ni?W可以显著降低写入数据时的能耗,减少如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使未来电子产品更智能、更可持续。与常规材料不同,Ni?W无需外部磁场即可实现“无场”磁状态切换。此外,Ni?W由常见金属制成,通过标准工业流程生产,具有低成本和高可行性的优势。
相关报告
  • 《宾州立大学在《自然》杂志发表二维材料计算机突破研究》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24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使用二维(2D)材料开发了一台能够执行简单操作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采用了钼二硫化物(用于n型晶体管)和钨二硒化物(用于p型晶体管)来代替传统硅基材料。研究表明,即使在原子厚度下,这些2D材料仍能保持优异的电子性能,使计算机具备更薄、更快、更节能的特点。这项研究标志着二维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的一大进步,可能对智能手机、电脑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论文下载链接: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963-7)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揭示非传统轨道霍尔效应标度律,解决自旋电子器件功耗优化矛盾并实现能效提升》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27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轨道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揭示了一种与传统自旋霍尔效应不同的非传统标度律,解决了自旋电子器件功耗优化中的根本性矛盾。研究团队使用4d过渡金属氧化物SrRuO3进行实验,发现随着材料中缺陷散射的增强,轨道霍尔电导率和轨道霍尔角能够协同增大。这一现象源于Dyakonov-Perel-like轨道弛豫机制,该机制使杂质散射减缓了轨道流的衰减,延长了其寿命,从而在强散射区产生了更强的轨道霍尔效应。通过适度调控材料缺陷,器件的翻转功耗成功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展示了该方法在优化器件能效方面的巨大潜力。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不仅深化了对杂质散射在轨道输运物理中关键作用的认知,还为设计高效、低功耗的轨道电子学器件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