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 Insight: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有望快速检测个体二次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相关报告
  • 《新型DNA检测手段有望快速检测肝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6-08
    • 近日,在华盛顿召开的2018年消化性疾病周会议上,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今他们已经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即比较一组DNA标志物和α甲胎蛋白是否能作为一种新方法来检测肝癌。 医学博士John Kisiel表示,目前我们利用超声和血液蛋白标志物—α甲胎蛋白来检测肝癌患者,但很不幸的是,这些检测手段并不能敏感地监测一些可治愈的晚期肝癌,而且大部分需要接受这种检测的患者经常无法获得有效的检测信息,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Kisiel及其同事就利用一种异常的DNA标志物开发出了一种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这种异常的DNA标志物存在于肝癌组织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这些异常的DNA标志物在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中都存在。同时这些标志物在健康个体以及肝硬化个体(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患者机体中存在肝脏肿瘤)机体中并不存在。 研究者表示,我们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所发现的DNA标志物能够帮助我们检测90%以上的可治愈阶段的肿瘤患者,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认为DNA检测手段与当前的可用的检测手段不同的主要原因了;下一步研究者将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研究来验证这些DNA标志物。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新发肝癌和胆管癌患者的数量为8.8/10万,而且肝癌是肝硬化或乙肝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肝癌也是引发人群因癌症死亡第二大原因,因此研究人员还希望后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出能有效检测肝癌的新型技术或手段。
  • 《JCI: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准确“读取”患者机体的生物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5
    •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Charite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手段,其或能帮助确定一个人机体的内部生物钟状态,一旦研究人员知道了患者机体内部的昼夜节律钟,或许就能够在一天的特定时候给患者用药,相比标准疗法而言,这种策略或许能够让疗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昼夜纪律支撑着人类机体的许多功能,而且机体摄入药物所产生的疗效改变依赖于一天中摄入药物的时间,而且不同个体所产生的药物疗效也并不相同,而这基于一个人属于早期还是晚期类型,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到底是早期的鸟儿还是夜猫子了。 研究人员的目标就是在血液中寻找特殊的生物标志物来描述个体机体内部时钟的特性,首先研究人员对一天过程中机体特殊类型血细胞中所有2万个基因的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特殊的计算机算法,最后研究人员发现12个基因与机体内部时钟有关,而且单一血液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也能够有效区分个体是早期类型还是晚期类型,即使一个人使用了闹钟来叫醒其起床(用来抵御生物钟的效应)。 研究者Kramer确信时间治疗(chronotherapy)或许由于当前很多标准化的疗法,截止到目前为止,基于每天都考虑时间的疗法或许很少会被人们所采用,因为一个简单的诊断或许并不可用;研究者认为,对机体内部时间的客观测定或许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也会让患者的诊疗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计划深入阐明个体化时间疗法的有效性,这种疗法能够适用于每一位患者的内部生物钟,当研究人员知道患者机体内部最大药物疗效的时间点时,或许就能将药物的治疗效果优化,同时降低疗法给患者机体所带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