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协同共治 2018(第十七届) 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2
  • 7月10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大会以“融合发展 协同共治——新时代 新征程新动能”为主题。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工程院等政府部门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陈肇雄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陈肇雄指出,新时代新气象,网络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一是网络加快演进升级,万物互联新基础日益坚实。二是企业竞争力不断攀升,市场新兴主体快速成长。三是融合应用持续深化,经济新动能显著增强。

    陈肇雄强调,新使命新担当,牢牢把握网络强国建设新要求,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第一,坚持创新发展。抓紧突破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起充满生机活力的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第二,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打造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第三,坚持共享发展。加快网络应用普及,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更高效、更放心、更普惠的信息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四,坚持安全发展。加强安全法规、制度、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第五,坚持开放发展。促进技术开放、平台开放、产业开放,努力打造跨平台、跨行业、跨国界的开放型产业生态。

    怀进鹏以“构建信息技术创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为题作主旨演讲,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关于ICT创新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生态重构、经济活力与组织机制、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等相互联系的思考,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怀进鹏指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巨大的新兴市场,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将打破原有工业化时代规模经济的传统格局,改变商业业态和管理模式,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生态重于制度,制度重于技术,技术重于资本,应系统理解并推进数字经济和新工业变革的有序组织和生态系统建设,加快研究并推动实施数字经济领先战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工业互联网开启互联网的新阶段”为题作主旨演讲,从物理层、链路层、云平台等几个层面全面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及其应用。邬贺铨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工业互联网以智慧工厂为目标,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和智慧社会的支柱;工业互联网需要ICT技术与OT技术的紧密结合,要有开放的标准和顶层设计重视网络安全,也需要企业流程再造来适应,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在“业界之声”环节,360公司创始人、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强兵,谷歌TensorFlow中国产品负责人梁信屏分别作主题演讲。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将围绕互联网独角兽、“一带一路”建设、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安全、产业互联网、教育、文化旅游、人工智能、网络与设备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领域密集推出论坛25场。

  • 原文来源:http://www.cnii.com.cn/hygl/2018-07/11/content_2081504.htm
相关报告
  • 《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入发展 ——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侧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09
    • 历时两天的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已在青岛圆满举办。本届大会以精彩的理论演讲、生动的案例分享以及形式多样的平行论坛,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工业互联 融通共享”的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尔、华为、PTC、亚马逊、ABB等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商界精英齐聚岛城,凝聚智慧,达成共识,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入发展。 智能制造成大会热议话题 智能制造是本次峰会热点话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制造强国战略的意义、智能制造对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推进智能制造的技术路线,并赞扬青岛以海尔COSMOPlat、酷特智能为代表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和解决方案平台已经走在全国前面。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周济表示。 他认为,智能制造可以归纳出三种基本范式,一是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第一种基本范式,也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智能制造。二是互联网+制造,实际上是互联网+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第二种基本范式,也可以称之为第二代智能制造。三是新一代智能制造,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三种基本范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 “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西方顺序发展智能制造的三个阶段,中国应该发挥后发优势,采取三个基本范式,走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创新之路。” 周济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智能制造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在融合中形成了四项关键技术:一是交互技术,二是感知技术,三是学习技术,四是决策技术。这四项技术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关联很大,而制造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加工技术、装配技术、服务技术。 “我们要把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起来,我们要搞智能制造,就要把交互技术、感知技术、学习技术、决策技术应用到我们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服务等环节中来。”谭建荣指出。 在会议现场,记者了解到,青岛已经有很多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尝到了“甜头”。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龙告诉记者,实现了智能制造以后,公司生产效率提升了46.5%,运营成本降低了41.3%,人均销售收入提高了410%,产品的不良率也下降了75%。据介绍,森麒麟建设了一套智能轮胎生产、经营、决策系统,通过管理信息化与设备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各种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以实践探索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基础数据的规范化、设备集成一体化、计划排程精细化、制造过程协同化、数据采集智能化。建立了智能化工厂标准化模块,在开发端、设备端、销售端深度钻研,实现以智能化工厂为核心,向上连接智能化平台,向下连接大数据、智能营销平台的一体化智能工厂示范模板。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为营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环境,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互联网的政策文件,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平台建设和应用路线图基本形成。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发展同样也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是以人为主的,工业互联网是以物为主的;互联网是全球联网,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企业内联网;互联网的终端主要是PC和手机,而工业互联网的终端有很多;互联网对性能的要求是一般的,而工业互联网有着特别的要求;互联网是共性的,工业互联网在不同行业、甚至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工厂都是个性的。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化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技术与产品,产业数字化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市场,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动能。此外,工业互联网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IT和OT的融合,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邬贺铨指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三要素,其中数据是基础,设备与产品是基本对象,人是目的。大数据可以提供精准预测,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核心零部件上安装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调节生产,改变操作习惯,从而降低飞机的油耗。智能化生产线可以通过搭载软件减少多样性,简化零部件,“一件多用”,降低成本;建设虚拟车间,观看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从而全方位掌控零部件。智能制造可以提供开放的、创新的、群体的智慧,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增强、扩展人的功能,释放个体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谭建荣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技术上还存在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就是异构集成,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用了很多的软件,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只用一种软件,都用CAD、CAPP、MES、ERP软件等,这么多软件的数据结构基本上都是异构的,这个异构的数据如何共享、如何集成,始终是融合的一个难点。第二大障碍是数据如何实时共享。第三大障碍是需要的数据和知识如何及时推送。 如何解决这三大障碍?谭建荣总结出了十大关键技术。一是客户需求与概念设计的深度融合,创新设计必须要把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的概念设计深度融合起来。二是产品强度、高度、耐热性、可靠性、抗冲击性等这些物理性能如何跟几何模型深度融合起来。三是数字样机和计算实验深度融合。四是制造资源与制造知识的深度融合。五是生产的作业流程与时序的节拍深度融合,避免无效的工时,进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这就涉及作业流程与时序节拍的深度融合技术。六是精准生产与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七是人、机器人和机器三者协同工作、深度融合。八是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九是批量产品与客户定制深度融合。十是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的深度融合。 中外企业加紧布局 中外知名企业分享经验是本次大会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主题演讲,记者感受到中外企业已经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加紧布局,力图掌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 海尔集团副总裁孙京岩在演讲中分享了海尔从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体系和高质量的人到生态圈、生态收入、生态品牌的探索,以及COSMOPlat的发展理念与前景。据介绍,海尔COSMOPlat依托开放平台,聚合全球一流资源,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共创共赢。海尔COSMOPlat平台App生态是算法模型最多的App,通过平台赋能开发者,构建用户和开发者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已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的全面落地。 孙京岩表示,到目前为止,海尔COSMOPlat平台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养等15个行业,COSMOPlat作为人单合一模式的载体,为世界贡献一个全球引领的大规模定制模式,打造世界级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平台。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敖志强强调,东方国信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大生态方面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成立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及培训学院,筹集了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也进行了多批次的创新大赛。 瑞士ABB公司中国工业业务发展和战略发展总监张军告诉记者,通过应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研发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还能实现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的状态监测维护。 本次大会成果丰硕 今年是青岛连续第四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过去三年来,青岛市围绕落实首届大会达成的六项青岛共识,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培训基地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际产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与产业联盟率先建成运营;培育了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智能工厂、148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示范项目,海尔获批主导制订大规模定制模式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标准,酷特智能牵头制订了服装定制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跨区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加快形成,为青岛工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注入了新动能。 本届大会在前三届运作和培育的基础上,方向性更强、权威性更高、实效性更优、影响更广泛、成果更丰硕:全球200多家媒体刊发转载大会相关新闻报道;青岛科技大学、北京东方国信、360企业安全、橡胶谷集团、青岛前湾集团等联合成立“化工橡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青岛工业安全研究院”在高新区落地;青岛本土企业森麒麟、元启智能、前丰帽业等的示范案例分享,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鲜活的青岛方案和样本,彰显了青岛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青岛制造业与最新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融通共享,提升青岛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
  • 《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06
    •   9月4日,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作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系列重要活动之一,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非盟、联合国非经委共同举办,重点发布非洲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成果,开展项目对接,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本次论坛是非洲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在非洲落地,深化中非能源合作,助力非洲各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非经委执行秘书松薇,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夸第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联合国非经委、联合国环境署、非盟、大英加开发促进署、非洲电力公用事业协会、东非电力池、西非电力池、非洲基础设施集团、非洲开发银行、非洲贸易中心、尼罗河流域倡议组织、冈比亚河流域开发组织、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相关国际和区域性组织、机构,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利比亚、冈比亚、尼日利亚、索马里、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政府部门和驻华使馆,埃及、加纳、贝宁、苏丹等非洲国家能源电力企业,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商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中电联以及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南方电网、三峡集团、中国电建、天合光能、中国能建、威胜集团等中方企业共100余家单位、4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   成为构筑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几内亚联合倡议成立“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向大会发来祝贺视频。孔戴总统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脉相承,为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将有力推动非洲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电网互联互通,带动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发展,加快非洲清洁化、工业化、电气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非盟“2063议程”和联合国“2030议程”落实,是造福非洲和全人类的伟大事业。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非洲能源互联网必将建成,成为引领非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工程,成为深化中非合作、见证中非友谊、连接中非人民发展梦想的桥梁和纽带。   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为促进世界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各方的高度赞誉和广泛支持。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载体和抓手。   有效破解非洲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困局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刘振亚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清洁发展,关键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近年来,非洲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新阶段,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解决非洲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要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发挥非洲资源优势,以清洁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以能源转型促进经济转型,以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   刘振亚表示,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从战略、规划、经济、技术层面为加快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和行动路线图,破解了长期制约非洲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困局,将推动非洲清洁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为非洲各国发展和中非合作带来重大机遇。关键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水电,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南部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为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二是加快电网建设和互联互通,国内,加快骨干网架升级和配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洲内,加快推进各国电网互联,形成非洲北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和南部3个区域同步电网,并通过特高压输电实现跨区互联;跨洲,积极推动非洲-欧洲、非洲-西亚联网工程建设,总输电规模5000万千瓦,实现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三是推进电-矿-冶联动发展,为非洲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和冶炼加工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四是提升电气化水平,以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和初级生物质能,着力解决无电人口供电和用不起电问题。   论坛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几内亚联合倡议成立“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平台,发挥各国政府、组织、企业和机构作用,充分利用中非企业在技术、装备、市场、资源等方面协同优势,共同推进非洲能源互联网重大项目建设,助力非洲清洁化、工业化、电气化和一体化发展。   系统规划非洲未来清洁可持续发展蓝图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深入分析非洲经济社会、能源资源、电力供需等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并全球首发《非洲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非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提出了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总体思路,为非洲清洁能源基地开发、电网互联和跨国跨区跨洲重点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全面规划了非洲未来清洁可持续发展蓝图。   规划提出,构建非洲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思路是加快非洲大型水电、太阳能、风电基地和各类分布式电源开发,加强各国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推进洲内跨国跨区联网,推动建设非洲与欧洲、亚洲电力互联通道,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广泛互联、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为非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推动非洲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分别与联合国非经委、非洲电力公用事业协会、东非电力池和西非电力池签署4项合作协议,将在规划研究、技术交流、项目推广等方面深化合作,共享信息与经验,共同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解决共同关切的能源供应、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非洲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论坛发挥平台作用,深化中非能源电力对接合作。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政府能源电力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非盟、大英加开发促进署、非洲基础设施集团代表,结合非洲及有关国家实际情况,对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互联互通规划项目进行了推介,表达了加强中非能源项目合作的迫切意愿。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集团、中国电建、天合光能等中国能源电力与装备制造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企业在非洲建设能源电力项目情况,并对未来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进行展望。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威胜集团、天合光能等中国企业与科特迪瓦艾斯能源公司、尼日利亚阿尔加维电力有限公司、尼日利亚中心电力公共设备公司、非洲贸易中心等非洲有关国家电力公司和贸易机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和战略联盟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