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高低音会客厅》于近日特邀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ChatGPT对新闻出版业的影响与改变。总结三位专家对ChatGPT对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和改变的看法如下: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
通过把ChatGPT与聊天机器人、搜索引擎作比较,总结了ChatGPT的特点,阐述了ChatGPT的特征及定位,并且对于ChatGPT无法向用户提问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陆院长对于ChatGPT是否能取代某些传统职业这一问题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1)ChatGPT的特征:与以往的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最大的特征和优势是有智能生成内容的能力;与搜索引擎相比,ChatGPT是依据问题得出的回答,并且具有联系上下文的能力。
(2)ChatGPT的定位: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变革力、推动力的智能内容生成产品、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群。
(3)关于“ChatGPT无法向人类提问”现象的看法:
提出问题是人类智能的体现。机器与人类相比,不具备情感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否可以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作为衡量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标准。
ChatGPT的训练方式之一是利用人类所提的问题进行训练,这使得它比过去的互联网应用更聪明。随着智能内容生成产品参数量增大,这种基于人类反馈进行强化学习的训练方法也会优化。
以后,智能“处理”一定会走向智能“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者的研究重心会从算法、数据、模型优化转向研究如何让智能内容具有人类提问的智慧。
(4)ChatGPT对于新闻出版行业及工作者的影响:
①对于工作者的影响:
ChatGPT不能取代编辑、记者,但可以作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原因:编辑、记者具有的使命感、价值观、感情、同理心、想象力、探寻真相的能力都是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永远不能取代的。后者的本质是基于现有算法对已有知识的再现,不具备上述能力以及想象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②对于新闻出版领域的影响:
智能内容生成科技和产品给新闻出版领域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内容生产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媒体机构的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等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副院长张立
ChatGPT因其数据量和运算速度超越文案型工作者,所以对后者有影响,但是在职责和使命层面无法取代后者。因此,新闻出版行业从业者应积极应对ChatGPT的出现,回归新闻的本质属性,让新闻更好地落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教授
首先阐明对ChatGPT的理解,然后阐述了ChatGPT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法。最后,曾毅教授对于ChatGPT无法向用户提问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对ChatGPT的理解:ChatGPT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具有自动生成技术的语言工程,人工智能在先进技术集成方面以及结合大规模数据和用户反馈等方面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但是,ChatGPT并不属于人工智能科学方面的进展,和人类的智能本质无关。
(2)ChatGPT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影响:人工智能不具备新闻工作者的理解能力,无法将正确的价值观、真相带给社会。基于AI的ChatGPT同样只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不具备理解力。
如果要让ChatGPT代替记者,有一个需要逾越的点:新闻工作者做的人工标注。目前,ChatGPT的优秀表现是依赖背后大量人工标注数据的辅助。如果没有新闻工作者提供新的新闻报道作为训练集,ChatGPT就无法进行更新优化。
应对方法:可以将数据收集的工作交给机器做,让新闻工作者聚焦其他工作,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发挥。
(3)关于“ChatGPT无法向人类提问”现象的看法:
目前,AI不具备理解力,从而没有提问的动机,是一个现象级产品。未来,AI会产生理解能力,完成从处理到理解的跨越,实现这一跨越也是研究人员努力的目标。ChatGPT对于产业是有益的,打开了应用空间的可能性。
文题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ChatGPT来了,专家认为对新闻出版业将带来这些影响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GNsqvEQORFzhV4-oSGS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