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2
  • 冒酷暑、战高温,上演奋进中的“热辣滚烫”!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北滩的中帛源能源科技250MW/1000MWh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现场,一排排“小白房”整齐排列,于近期完成并网。北元电器在此项目中,提供全套产品及解决方案。

    液流储能作为新兴储能形式,在近年来快速发展,该项目使用的是由伟力得生产的全钒液流储能,有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自放电低等特点,非常适合长时储能。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年,是一家在配电设备、电能质量、用电节能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伟力得自 2016 年转型发展进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先后在四川、新疆、宁夏、甘肃等多地布局了数字化工厂,现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于一体的储能装备制造企业。

    北元电器在此项目中,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及低压电器产品,包括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双电源、隔离开关等。

    北元电器在功率模块主回路匹配了第2代DC1500V直流断路器BM6DP-630HU保护系统安全。BM6DP-630HU产品是我司针对高电压直流系统研发的纯2P产品,采用了大开距灭弧、恒力矩低反向点的防跌落技术,具有防电弧重燃、防反喷的特点。由于是纯2P结结构,温升也会更低。

    据了解,山丹县中帛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50MW/1000MWh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50MW/200MWh储能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储能系统选用全钒液流电池,该系统由16套3MW/12MWh储能子系统和1套2MW/8MWh储能子系统组成。

    建成并网后,可将山丹县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装置集中建设,统一管理,通过电网统一调度、动态聚合、灵活调控,有利于调节电网峰谷平衡,有效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与水平,为储能技术深度参与电网调节探索新的途径。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36168.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电网侧商业化运营容量最大的全钒液流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9
    • 8月27日21时46分,中核汇能中帛源5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是目前全国电网侧商业化运营容量最大的全钒液流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也是中核汇能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期储能工程规模为50MW/200MWh。作为中核汇能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在缺少成熟施工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突击队和全体参建人员团结一心、拼搏奋进,成功克服冬季不利天气影响和施工难关,在坚持安全可控、质量过硬的原则前提下,圆满完成项目建设目标。期间,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突击队主动作为,与生产厂家、设计人员紧密沟通对接,提前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难点进行预判及剖析,抓住关键路径共同制定应对措施计划,创造了提前15天实现项目配套升压站结构封顶的“好成绩”,确保了后续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通过不同价态的金属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并以水系溶液为支持电解质,具有安全可靠、易扩容、寿命长、环保、调节灵活等诸多优点。该项目的投运,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成本,有效解决了弃风弃光问题,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甘肃公司将继续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采用创新业态模式在新能源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先行先试,助力甘肃河西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持续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甘肃省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 《中国石油首套自研全钒液流电池成功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8
    • 记者11月4日获悉,由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套全钒液流电池,近日在青海油田花土沟生产基地首次完成极端环境和严苛条件下“光—储—抽”离网应用,实现了边远井场的绿电供应和零碳采油,为油气田绿色转型和增产提效探索出全新供电模式。 全钒液流电池是基于不同价态钒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学能形式存储电能的新型储能系统。这种模块化绿色“充电宝”具有容量大、长时储能、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功率和容量互相独立等特点,是目前大规模存储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的优选技术。 为满足油气行业特殊场景下对储能的巨大需求,工程材料研究院储能团队经过3年多的基础研究,攻克了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活性低、电解液稳定性差、界面阻抗高等行业难题,自主设计、集成出不同功率的全钒液流电池样机,并在本单位和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跃北1井分别建成了光储一体化并网和离网示范电站,搭建起大功率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多场景测试平台。 10月中旬,在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勘探事业部和采油一厂的支持配合下,工程材料研究院储能团队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在高海拔、极寒、纯离网、信号弱、需24小时不间断供电等极端工况下,首次采用自主研制的全钒液流电池和创新设计的柔性直流母线微电网拓扑架构,通过实时远程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边远井场全天候、全绿电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