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模拟压井实验首试成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29
  •   8月10日,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和渤海钻探工程公司联合进行的模拟压井技术首次实验成功,并获得突破性进展。 这项技术为集团公司“十三五”科研项目“安全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所属课题。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紧扣中国石油井控安全技术需求,针对当前压井作业主要依赖作业人员处置经验、从方案设计到过程控制缺乏实时监控数据支撑、作业过程以人工操作方式为主,压井成功率和时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在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安全环保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中持续攻关,解决了非常规压井方法、计算机辅助压井设计、过程参数监测、系统控制等技术难题,开发形成计算机优化压井软件,为提高压井成功率和压井时效、避免重大井喷失控事故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为保障首次模拟压井实验顺利完成,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和渤海钻探联合开展方案策划,认真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钻井泵憋泵、节控失效等突发情况制定专项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实验数据精确可靠。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首获国际顶级智能钻井研究合同》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2
    •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工程院)与沙特阿美国家石油公司科研合作项目“智能化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2月25日在京签订合同,3月1日开始启动实施。这是中国石油首次获得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科研合作类项目,也是这家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商首次进入国际顶级智能钻井研发市场。此前,这类科研项目均被西方跨国公司垄断。 据介绍,沙特是世界型能源大国和“一带一路”的关键性支点国家,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由于其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实力,他们历来都选择全球最好的技术服务,从无例外。中国石油工程院此次获得该订单,本身就是其在智能化钻井领域科研实力的象征。该项目于2017年10月20日启动顶层设计,中国石油工程院规划所提速攻关团队与沙特阿美高级研发中心智能化钻井部紧密沟通,编写了技术调研报告、立项建议书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合作项目因其创新的设计思路、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合理的经费预算等,最终得到了阿美公司内部技术委员会及股东的普遍认可,成功立项,并获得经费资助。该项目也是阿美公司近年来在亚太地区的最大一笔科技研发投资。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模拟实验中观测到“弦断裂”现象》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9-2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首次使用超冷原子光晶格系统实现了对格点规范理论中“弦断裂”(String Breaking)现象的量子模拟,为理解强相互作用体系中的禁闭行为与相变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Physics)杂志以“Ultracold Atoms Simulate Breaking Flux Strings”为题作为研究亮点专门报道。 规范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框架,不仅是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也广泛应用于理解凝聚态物理中的各类强关联多体现象。在高度可控的冷原子量子模拟平台上实现对规范理论的模拟,不仅能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其动力学过程,还能探索粒子对撞机难于达到的实验参数区域中的物理现象。因此,量子模拟器有望为高能物理问题提供新见解,并成为研究凝聚态拓扑相和低能多体物理机制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研究团队开发了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并对格点规范理论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0年,该团队成功模拟了施温格模型,并实验观测到了局域规范不变性,验证了电动力学中的高斯定律[Nature 587, 392 (2020)];2022年,该团队进一步研究了规范理论中的热化动力学[Science 377, 311 (2022)];最近,该团队还对量子热化和量子相变之间的关联[Phys. Rev. Lett. 131, 050401 (2023)],禁闭-解禁闭相变问题[Nat. Phys. 21, 155 (2025)]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该团队针对格点规范理论中的弦断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量子色动力学中,两个静止色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势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这一特性使得单个夸克无法孤立存在。然而,当色荷间距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系统的能量足以生成一对夸克-反夸克对,进而导致弦的断裂。作为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现象,弦态与双介子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得对弦断裂过程的研究极具挑战性。一方面,传统数值计算方法难以精确求解这一过程;另一方面,粒子碰撞实验中也难以对其进行直接观测。基于前期对格点施温格模型中禁闭动力学的研究,该团队搭建了可编程光学超晶格量子模拟平台,将格点施温格模型映射至光晶格超冷原子的玻色-哈伯德模型,通过精确控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系统初态的可控制备和多参数演化。通过调节系统演化参数(“费米子质量”与“弦张力”),体系从“弦态”演化至形成粒子对并发生弦断裂的“断裂弦态”,从而完整演示了弦断裂物理过程。更进一步,研究团队通过定量控制系统中费米子质量、弦张力和弦长度之间的关系,提取出了弦断裂发生时的能量共振条件,揭示了弦断裂现象的产生机制。 本工作展示了光晶格量子模拟器在揭示规范理论微观机制方面的潜力,为将实验研究拓展至更高维度和更高对称性的规范模型并深入探索伪真空衰变、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及拓扑量子相变等关键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刘颖、博士后章维勇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安徽省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ccepted/10.1103/mwy1-v9hk 《物理》报道链接: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8/s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