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两类主流方法(基于参考文献和基于主题内容)的有效性及局限性,为构建多维协同的知识新颖性评价框架提供参考,为知识创新价值统一度量指标的形成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选取B. Uzzi等提出的非传统组合方法(参考文献维度)与P. Savov的主题年份预测方法(主题内容维度),通过核密度分布、相关性分析(Spearman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系统验证两类方法对知识新颖性的表征能力,并结合案例解读,揭示其内在机制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核密度分布一致性以及文献摘要解读证实两种方法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与被引量相关性的年度变化和文献解读证实两种方法倾向于表征知识新颖性的不同层面;②非传统组合虽受参考文献期刊频次影响,但其识别的高创新性期刊对组合具有一定有效性;主题年份预测方法虽受年份影响较大,但相同年份的识别具有一定有效性;③通过创新值均值年度变化和不同阶段的累积密度分布进一步证实主题年份预测方法受年份影响较大;在影响因素分析中,被引量对主题年份预测方法的高正影响力(0.495)显性化该方法受年份影响的程度,同时显性化期刊数目对非传统组合方法的正影响力(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