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带新 以智赋能 辽宁装备制造实现华丽转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在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一家子公司,厂区内,一辆辆重型卡车将满载着精密机床产品奔赴客户处;车间里,多个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项目正在加紧攻关。

      “重组以来,企业的研发能力、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今年拿到的订单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峰对记者说。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机床的精密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改革赋能 “老”优势被激活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曾来到沈阳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了解到企业攻克难关、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他说,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

      制造强需装备强,装备强需机床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沈阳机床的寄语,更是对我国机床行业的深切关怀和装备制造业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目标,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作为我国第一台卧式数控车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自动车床等多个行业“第一”的诞生地,沈阳机床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经历了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凤凰涅槃。

      改革催生动力,创新激发活力。近年来,沈阳机床承担参与了16项国家专项、重点项目,联合重点用户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聚焦构建自主供应链,组织开展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攻克高精度主机设计及制造、高动态运动部件伺服驱动等十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9年前,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刚搭载到两轴车床上。”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黄云鹰说,“这些年我们紧盯关键核心技术搞科研,先后突破三轴、四轴、五轴、多通道等技术,数控系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创新推出了工业智能在线服务,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自立自强,专注创新,沈阳机床努力为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赋能 装备制造再攀高峰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从这句顺口溜足见压缩机在乙烯行业中的重要性。然而,在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尚未国产化之前,我国不得不斥巨资从国外进口。

      6月8日,沈鼓压缩机配套产业园区暨往复机生产试验基地在沈阳开工建设。这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检验于一体,完全对标国际标准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达产后,有着70年历史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将联合相关配套企业,开展超大型风洞压缩机、大型乙烯压缩机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以及大功率齿轮箱、干气密封等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再攀石化装备制造高峰。

      核心设备国产化,事关我国乙烯产业能否摆脱“卡脖子”局面。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乙烯压缩机,其生产技术是行业的“珠穆朗玛峰”,长期被美国、日本、德国所垄断。被誉为“国家砝码”的沈鼓集团,自1982年从国外引进第一台压缩机之后,便毅然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如今,沈鼓集团已具备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千万吨炼油装置、10万空分压缩机、150吨大推力往复压缩机、AP1000核主泵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型离心压缩机总体设计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是今年以来,沈鼓研制的3项重大技术装备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成为压缩机和核泵研发制造领域的唯一代表。”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表示,“新建的产业园在满足公司未来发展规模对产能需求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沈阳乃至辽宁压缩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沈阳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提供支撑。”

      数字赋能 新业态散发新活力

      近年来,“轻薄灵巧”的新兴装备制造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乘势崛起,500公斤六轴工业机器人、12英寸集成电路薄膜设备等产品成为行业标杆。

      6月15日晚,一场线上发布会格外引人关注:由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历时6年创新研制的国内首款高端光纤分布磁共振正式面世。作为我国第一台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等产品的诞生地,东软医疗见证了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历程。

      高端磁共振是最复杂的大型医疗装备之一,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生产。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表示,企业先后完成了高端磁共振的磁体、谱仪、梯度及射频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了全光纤、全数字、全链条自主可控,这对我国医疗装备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以“重型机械”为主要服务领域的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名单。“从‘傻大黑粗’蜕变为‘精细美白’仅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工业设计更多的是要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把创新创意融入工业产品诞生的全流程设计。”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说。

      “工业设计”让老工业基地拥有了更为丰盈的工业内涵,也让厚重的装备有了轻舞飞扬的身姿。

      “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稳步向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迈进,展现出向高、精、专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大批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内具有领导地位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国之重器,唯在创新。辽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力威表示,装备制造业是辽宁重要的支柱产业,要把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放在全省科技工作最重要的位置,以“老”带“新”,以“智”赋能,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让“辽宁装备”成为国之重器的重要支撑。

      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正成为辽宁高端制造的强大引擎。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15/content_538653.htm?div=-1
相关报告
  • 《“数智”技术赋能中国老工业基地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3-03
    • 用“数智化”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近年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数智”技术,不断推进生产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数智”赋能下,哈电集团三家重要企业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优化工业结构,全力推进各项生产经营工作落实,2024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9.22%、49.21%、56.7%。 图为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线圈分厂智能制造车间,智能设备对绝缘线棒进行加工作业。
  • 《高交会先进制造展展示最新成果 为企业“智造”赋能》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3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 于2020年11月11日~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高交会的重要展区之一,本届先进制造展细分为先进制造激光展、先进制造展智能制造专区和先进制造展工业机器人专区三大专区。展区重点展示来自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个性化定制、激光产品、高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优秀行业代表提供的高尖端产品,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组委会也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展会相关的配套活动,为广大制造业展商和专业观众搭建了一个优质的沟通交流平台,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强势崛起。   11月11日,记者来到了高交会先进制造展区,三个分区精彩纷呈的新产品新技术令人流连忘返,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蓄能待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智造”赋能。   精密控制设备 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记者首先步入先进制造展智能制造展区。展区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深圳市正隆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据悉,该公司是一家精密运动控制产品的专业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为高端精密设备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我们的客户范围很广,产品也全方位覆盖整个运动控制领域,包括各类运动控制器、直线电机及各种配套驱动器、激光干涉仪、激光跟踪仪,球杆仪,扫描仪,机器视觉、多轴机械手等等。” 正隆伟业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比如这个HabdySCAN 3D 扫描仪,是我们公司新创的手持式3D扫描仪,非常轻便”。记者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扫描仪,和剃须刀差不多大,确实很轻巧。“这个扫描仪虽然小,但是功能很强大。它具备0.025mm的超高精度,测量速率达到了一秒13万次,软件安装只需要两分钟,操作也很简单。目前这个扫描仪在航天/航空损件修复、汽车制造、科学考古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公司带来的其他精密运动控制设备,包括多款干涉仪、GIVI封闭式光栅/磁性系统、测量系统等等。“目前普通的三轴数控机床越来越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求,更为先进高端的五轴联动机床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工作人员总结道,“我们这一系列产品,能够动态地、精准地检测五轴联动机床的线性精度、直线度等参数,提高机床在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品质。”   在智能制造展区的另一侧,记者也注意到了一家摆着多个步进驱动器的展位:深圳市立三机电有限公司。据悉,深圳市立三机电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专业提供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本次高交会该公司展出了步进电机、步进驱动器、伺服驱动、滚珠丝杆电机、磁编等产品。展位负责人特别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两款步进驱动产品:DM系列和EC系列驱动器,前者是基于PI电流控制算法设计的高性价比细分型驱动器,具有高速大力矩输出,低噪音,低振动;后者则是一款高性能总线控制型步进电机驱动器,同时集成了智能运动控制器功能。   “我们立三机电作为自有品牌,自主技术的驱动器专业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制造’推向国际,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负责人说道,“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数控机床、激光设备、线材设备、贴标设备、点胶设备及医疗设备等上百个行业,远销欧美、中东、港澳台等国家及地区”。   要实现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设计和生产“高端产品”,只是基础要求.独立设计和制造“高端工厂”——即先进的生产设备,才是制造业升级的重中之重。正隆伟业和立三机电设计并使用高端检测仪器和配套软件服务客户,体现了我国高端制造业从 “制造产品”到“制造工厂”迈进的努力。   工业AGV 机器人行业中坚力量   移步至工业机器人专区,一个有着多辆智能搬运机器人(AGV)在进行货物搬运演示的展位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目光。   “这些AGV都是我们独立研发制造的,我们的AGV类型很多,适应不同的场景,比如这辆。”深圳市佳顺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指着一辆细高的中小型AGV说道, “这是我们的二维码堆垛AGV。AGV可同时运送5个料箱,比普通的AGV效率提高了5倍。它采用二维码导航,通过读取预先贴在地面的二维码标签,来获取位置及站点信息,实现定位及导航。”   “这辆是我们的全向举升式叉车,采用自然导航技术,非常灵活。” 工作人员指着展区最大的叉车,一边演示,一边说道,“它可以全向运行。叉取货物时,AGV不用转弯,占用空间更小,适用于大多数仓库,特别是窄巷道,可贴地叉栈板。”   “公司2007年成立,至今已经13年了,我们一直专注于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工作人员介绍道。据悉,该公司是国内一家以AGV移动机器人为核心产品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包括:AGV智能管理系统、自然导航系列、激光导航系列、二维码导航系列AGV等等。“我们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有化,目前拥有各项专利近28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10项,已实施AGV系统解决方案2000多个,共生产各类型AGV产品突破15000台,应用于各行业众多知名企业。”工作人员自豪的说道。   作为智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和国家的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像佳顺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独立研发、生产、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机器人行业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的智能制造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激光切割追溯设备 精密智能高效   当来到先进制造激光展专区,广东镭泰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所展出的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非常抢眼。据镭泰激光智能装备展区的负责人介绍,该设备主要应用于各类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板材的切割、打孔,可以加工铝合金、不锈钢、碳钢、合金钢、硅钢等金属材料。此设备加工效率快、质量好、精度高,性能远高于市面同类产品。   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参展的另一个拳头产品:全自动在线激光追溯智能装备。这个装备主要用于 PCB / FPCB / IC 封装载板行业,进行全自动激光赋码,读取,评级,追溯等功能,可以自动打标二维码、一维码、字符、图形等。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可以用这个装备将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品质管控、出货信息等自动形成二维码并自动打标;可连MES/ERP等系统,自动获取产品批次号、生产日期、客户信息等并自动打标二维码,实现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品质追溯。”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这个产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搭配自动上下料机,实现全自动生产,节省人工;同时软件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易学,可以直接导入产品图纸进行加工。”   记者了解到,激光展专区是专注于激光加工、激光应用和生产智能化产业的专业展览,主要宗旨是为国内特别是华南地区的激光设备与器件制造商和终端用户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交易平台,致力于给众多激光上中下游企业带来广阔的商机,并推动制造业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升级换代。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抓实抓细,确保落地见效,也要着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推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变革,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高端科技人才队伍等。在这届高交会上,记者看到,尽管产业全面升级的过程道阻且长,但中国制造正在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和升级指日可待。本届高交会先进制造展的专业性、前沿性、实效性也获得了参展商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观众陈先生不由赞叹:“这个展区让我很有收获,仿佛让我提前看见了未来生活中科技应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