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市场价格动荡,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压力。发展中国家20亿小农户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但是,只要投资方式合理,政策项目到位,小农户就可增加粮食产量,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近期粮食安全危机源自30年前,当初许多人认定农业无利可图。随着这种想法传播,农业投资也逐渐减少。1979年对于农业提供的援助仅占18%,2006年仅占2.9%。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也有所减少,非洲下降三分之一,亚洲、拉美下降三分之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之中,不仅投资下降,政策也出现了真空。各国政府拆除了老旧昂贵的农业设备,却未提供新的高效工具。
由于缺少政府支出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农业生产力增长也开始放缓,1980年增长率是3.5%,如今却降到了1.5%。全球粮食储备也已下降,1995年之后每年下降3.4%。如今粮食安全已面临危机。由于气候变化出现,耕地和水源都将减少,而且如今多数农业用地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而非粮食作物。同时,世界人口数量增加,生活愈加富足,对粮食的需求有增无减。为满足该需求,2030年前燕麦产量必须增加一半,肉类产量必须增加85%。这些食物由谁生产至关重要。许多小农户日生活费不足2美元,疲于生存养家,许多人缺少获取资产资金的途径,无法满足世界增产粮食的需求,同时,由于交易成本更高,他们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小农户在当地、大地区、全球市场都无法公平竞争。因为道路不畅,交通昂贵,他们大多无法进入市场,而且,贫农往往直接在农场出售产品,其价格与市场上的高额粮价相去甚远。所以,与日俱增的粮食需求,只能依靠发达国家和粮食出口国的大型农场主来满足。2007-2008年,发达国家燕麦产量增加11%,而同期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只增长了0.9%。若不算巴西、印度、中国大陆,发展中国家该阶段的产量其实下降了1.6%。
扶持小农户,不仅能保证世界粮食供应,还能大幅减少贫困现象,而忽视小农户,则会加剧贫困和饥饿现象。如果农民无法靠土地维持生计,他们就会选择搬离,这类经济移民现象会使得社会关系更加紧张,城市贫穷现象更加严重,社会冲突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