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新增四处国家湿地公园 总面积已达32.51万公顷》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2-13
  • 新华社西宁1月19日电 (记者李琳海)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厅了解到,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复,青海省日前新增4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数量由2013年前的1处增加到19处,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达到32.51万公顷,仅次于新疆及内蒙古。

    青海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建海介绍,新增的4处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位于三江源地区的达日黄河、贵南茫曲、甘德班玛仁托以及青海湖流域的刚察沙柳河,新增湿地保护面积2.09万公顷。

    “新批准的4个国家湿地公园涵盖了青海省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和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多样的湿地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马建海说。

    青海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说,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在扎实推进林业资源管护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依法科学保护好湿地资源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对保护和维护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风貌、抢救性保护和恢复重要湿地、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科普宣教、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发挥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截至目前,青海湿地面积为814.36万公顷,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居我国首位,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

相关报告
  • 《江西省新增6处国家湿地公园和2处省级湿地公园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16
    • 媒体:中国林业网 作者:张金兰 发布:鄱湖人家2018/1/8 10:46:10 中国林业网1月8日讯 2017年12月底,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河北蔚县壶流河等6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同意江西省瑞金绵江、吉水吉湖、峡江玉峡湖、抚州凤岗河、抚州廖坊、广昌抚河源等6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同时,江西省林业厅正式批复同意景德镇昌南湖、弋阳信江等两处湿地开展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至此,江西省共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含试点)93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39处,省级湿地公园(含试点)54处。这些湿地公园的设立,为江西省全面保护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开展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实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重要平台。(张金兰)
  • 《青海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9个 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35%》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03
    • 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5%,这些自然保护地广泛分布于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涵盖我省五大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野生动植物、湿地等多个类型。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9个,特别是启动实施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打下基础。2018年年底,国家林草局将我省列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强化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雪豹、藏野驴、藏羚羊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陆生脊椎动物有499种,占全国数量的10.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员,它们的生活依赖茂密的森林、沼泽地和草地等。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省约368万公顷天然林、496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814.36万公顷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湿地资源全国第一,全省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17处国家重要湿地,19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湿地资源大省。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集中保护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托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适时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局面。目前,我省稳步推进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和湿地公园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湿地面积第一省的生态地位。 随着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于稳定,我省水域和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转好,森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代表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提供给野生动物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植物数量的逐步恢复和增加,为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关键作用。 来源 : 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