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9月份煤炭市场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3
  • 8月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煤炭消费环比平稳增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消费拉动力度比较稳健;煤矿开工情况总体稳定,煤炭供应环比小幅增长,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整体相对平衡,煤炭价格窄幅波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有望继续巩固,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而季节性用煤淡季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煤炭需求或将有所下降。供应方面,后期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扩大优质产能供给,加快退出落后煤炭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加上煤炭运输公转铁继续调整,煤炭铁路运力和运量将保持增长,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随着气温转凉,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将有所减少,加上电厂存煤水平偏高,煤炭供应总体稳定,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可能会有所转弱,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保持相对稳定,煤炭需求可能下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相对平衡,市场价格或将以稳为主、窄幅波动。
    一、2020年8、9月份煤炭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为:
    1、煤炭消费环比平稳增长。
    8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较快增长,火力发电量同比较快增长,生铁产量同比增幅有所回落,水泥产量增幅提高,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较为稳健。据测算,8月份商品煤消费量3.6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4.3%,增幅比上月扩大3.5个百分点(见图1);1-8月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6.0亿吨,同比下降1.0%。
    分行业看,8月份,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0亿吨、0.7亿吨、0.5亿吨和0.3亿吨,日均量环比上月增幅分别为9.6%、-0.5%、4.1%和-1.8%,同比增幅分别为4.5%、9.9%、5.6%和-1.4%。1-8月份,四大行业累计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9亿吨、4.9亿吨、3.0亿吨和1.9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3%、4.8%、-2.7%和-1.5%。


    9月份以来,各地高温天气逐渐减退,电网用电负荷逐步回落,火力发电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9月份上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14.7%,中旬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9.9%。随着季节性电煤需求减少,9月中旬统调电厂日均耗煤量明显下降。判断9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环比将会下降。
    2、煤炭生产环比小幅增长。
    8月份,产地煤炭安全、环保监查力度比较严格,煤矿生产情况总体稳定,行业开工率变化不大,大型煤矿出力情况相对较好,煤炭产量环比小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26亿吨,同比下降0.1%,日均产量环比增长2.5%;1-8月累计产量24.5亿吨,同比下降0.1%。
    运输方面,8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2.0亿吨,同比下降1.9%,日均环比下降5.3%(见图3);1-8月累计发运量15.3亿吨,同比下降5.5%。8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818万吨,同比增长6.3%,日均环比下降1.0%;1-8月全国主要港口煤炭累计发运量4.8亿吨,同比下降8.2%(见图4)。
    数据显示,9月中旬全国重点监测企业煤炭产量、销量和铁路运量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0.8%和0.9%,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1%、3.3%和3.4%。


    3、煤炭进口环比快速下降、出口环比大幅下降。
    8月份,全国进口煤炭2066万吨,同比下降37.3%,环比下降20.8%;出口煤炭17万吨,同比下降50.1%,环比下降66.0%;净进口量2049万吨(图5),同比下降37.2%,环比下降19.9%。1-8月份,累计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增长0.2%;累计出口煤炭241万吨,同比下降39.5%。


    4、全社会存煤天数环比减少,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8月份,煤炭产量环比小幅增长,煤炭消费量环比平稳增长,净进口量环比快速下降,供给量增速小于消费量增速,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继续下降,8月末全社会存煤可周转天数32天,比上月末减少4天;8月末全社会存煤正常度为5.7%(图6),反映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分流通环节看,8月末煤矿存煤高于正常水平,煤矿存煤天数10.4天,比上月增加0.8天,存煤正常度43.7%。中转港口存煤基本正常,主要港口存煤天数18.1天,比上月末减少1.9天,存煤正常度-2.5%。发电企业存煤水平较高,重点电厂存煤天数21.0天,比上月减少4.3天,存煤正常度21.6%。
    截至9月20日,全国重点监测煤炭企业存煤比9月10日下降3.6%、同比下降2.1%。9月17日环渤海六港存煤比上月末下降6.0%。9月中旬全路直供电厂存煤天数29.5天,比8月底增加6.6天。判断9月份全社会煤炭库存量将有所增加,煤炭供求关系或将以平稳为主。
    5、8月煤炭价格略有下跌,9月价格有所反弹
    8月末,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619.9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0%;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197.4元/吨,比上月末下跌0.1%,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504.9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3%。
    9月份以来,煤炭价格有所反弹。至9月25日,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633.3元/吨,比上月末上涨2.2%;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207.3元/吨,比上月末上涨0.8%,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521.6元/吨,比上月末上涨3.3%。
    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平仓)比7月末下跌4元/吨,9月25日价格比8月末上涨12元/吨,市场行情有所上扬。


    二、煤炭市场后期走势预测
    我们对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做出如下基本判断:
    (一)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地方债发行规模将保持增长,财政资金总体充裕,预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继续收窄,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偏弱,全年建设总规模有望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比较稳健,而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推进,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恢复。8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好转,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回升势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1-7月加快1.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6%,降幅比1-7月收窄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收窄2.5个百分点。8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33,比7月份提高0.24点。随着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市场恢复正常秩序,预计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积极性将会提高,后期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恢复。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好转。8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1-9月我国地方债净融资42573亿元,剩余4700亿左右的额度一般在10月底发行完毕,预计9、10月仍将是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后期,地方债资金投向将聚焦“六稳”和“六保”,新增债券资金将重点投向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同时资金拨付使用将加速,资金利用效率也有望提升。在资金支持下,各地将继续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基建项目落地。受益于地方债规模增加、“新基建”发展势头良好,基建领域有望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好转。
    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回升。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后期,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将继续呈现向好态势,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继续减弱,新开工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诸多因素表明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回升势头。
    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显现。1-8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0.5%,其中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分别达到5.7%、13.8%、14.0%,水电同比下降2.9%。9月份以来,我国水电出力情况依然较好,三峡电站继续满发,9月上中旬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0.1%。预计后期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显现,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总体来看,预计后期房屋新开工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偏弱,国内建设总规模将继续恢复,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比较稳健,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推进,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二)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
    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近期,煤炭行业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煤矿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煤炭生产平稳有序。8月份以来,国家能源局相继核准了新疆9个建设煤矿,建设规模合计1470万吨/年。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已核准的2130万吨/年建设煤矿产能绝大部分位于新疆地区。预计后期新疆煤炭将加快融入全国大市场,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尽管内蒙古煤炭生产受限,但山西、陕西、新疆煤炭均有较快增长。随着内蒙古冬季取暖期来临,预计内蒙古煤矿开工率将逐步回升,全力保障内蒙古及相关区域煤炭供应。安全监管方面,为防范重庆煤矿事故再次发生,预计各地将加大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严厉查处煤矿非法违法行为,部分中小煤矿生产将受到一定制约。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
    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后期,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铁路部门将多措并举挖掘运输潜力,做好装卸车组织和煤炭运力保障,提高煤运通道运输能力。抓住供暖期前储煤备煤的有利时机,协调下游电厂提前储煤备煤,做好主要煤运通道的运煤组织,确保煤炭稳定供应。按照计划,大秦线将在10月份进行为期25天的集中检修,预计相关区域煤炭铁路运输将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铁总要求,后期我国将继续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改革,支持煤矿建设铁路专用线,铁路将继续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积极推进以货补客,充分发挥主要煤运通道能力,提高煤炭发运量,有效满足下游行业用煤需求。综合来看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
    煤炭进口可能下降。今年1-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同比增长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6.6个百分点。后期,随着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期结束,近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电煤需求将明显回落。为确保冬季煤炭稳定供应,电厂电煤采购积极性将有所提升,预计电厂存煤将稳步提高。总体来看,由于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下降,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关系将有所转弱。在当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判断后期煤炭进口可能下降。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形势将相对平衡,煤炭价格以稳为主、窄幅波动。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有望继续巩固,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而季节性用煤淡季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煤炭需求或将有所下降。供应方面,后期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扩大优质产能供给,加快退出落后煤炭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加上煤炭运输公转铁继续调整,煤炭铁路运力和运量将保持增长,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随着气温转凉,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将有所减少,加上电厂存煤水平偏高,煤炭供应总体稳定,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可能会有所转弱,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保持相对稳定,煤炭需求可能下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相对平衡,市场价格或将以稳为主、窄幅波动。

     

相关报告
  • 《2020年12、2021年1月份煤炭市场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3
    • 12月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在低温寒潮天气以及经济增长拉动下,季节性煤炭需求超预期增加,煤炭消费环比快速增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消费拉动力度较为强劲。煤炭行业继续释放先进产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煤矿生产受到安全、环比监管制约,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偏紧,煤炭价格明显上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加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明年我国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供应方面,为保障我国煤炭稳定供应,满足市场用煤需求,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和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能,预计煤炭产能产量将维持相对高位;铁路部门全力保障煤炭运输需求,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沿海地区电需求将高位回落,电厂存煤逐步增加,预计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总体充足,煤炭需求将保持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一、2020年12月、2021年1月煤炭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为: 1、煤炭消费环比快速增长。 12月份,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生铁、水泥产量同比较快增长,火力发电量同比快速增长,低温寒潮天气以及经济增长带动下季节性煤炭需求显著增加。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较为强劲。据测算,12月份商品煤消费量4.1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增长11.9%,同比增长8.8%,增幅比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见图1);1-12月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40.5亿吨,同比增长1.0%。 分行业看,12月份,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5亿吨、0.6亿吨、0.4亿吨和0.3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上月增幅分别为22.1%、1.7%、-13.1%和-9.1%,同比增幅分别为10.8%、8.9%、8.4%和6.0%。1-12月份,四大行业累计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1.9亿吨、7.3亿吨、4.9亿吨和2.9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5%、3.8%、0.8%和0.2%。 1月份以来,国内气温有所回升,低温天气影响范围明显缩小,电网用电负荷回落,火力发电量环比较快下降。数据显示,1月份上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4.3%,中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6.7%。随着各地气温逐步回升,1月上中旬统调电厂日均耗煤量逐步下降。判断1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环比将小幅下降。 2、煤炭生产环比有所下降。 12月份,煤炭行业增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煤炭生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煤矿安全、环保监查力度较大,部分煤矿生产受到制约,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5亿吨,同比增长3.2%,日均产量环比下降1.9%;1-12月份累计原煤产量38.4亿吨,同比增长0.9%。 运输方面,12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2.24亿吨,同比增长4.3%,日均环比增长3.2%(见图3);1-12月份累计发运量23.6亿吨,同比下降4.0%。12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876万吨,同比增长0.9%,日均环比下降6.5%;1-12月份煤炭累计发运量7.5亿吨,同比下降3.7%(见图4)。 数据显示,1月上中旬全国重点监测企业煤炭产量、销量和铁路运量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0.5%和3.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9%、9.1%和2.2%。 3、煤炭进口环比大幅增长、出口环比大幅下降。 12月份,全国进口煤炭3908万吨,同比增长1309.6%,环比增长234.8%;出口煤炭9万吨,同比下降86.7%,环比下降47.1%;净进口量3908万吨(图5),同比增长1759.1%,环比增长239.0%。1-12月份,累计进口煤炭3.0亿吨,同比增长1.5%;累计出口煤炭319万吨,同比下降86.7%。 4、全社会存煤天数环比减少,煤炭供求关系总体偏紧。 12月份,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煤炭消费量环比快速增长,净进口量环比大幅增长,供给量增速小于消费量增速,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环比继续下降,12月末全社会存煤可周转天数27天,比上月末减少8天;12月末全社会存煤正常度为-10.9%(图6),反映煤炭供求关系总体偏紧。 分流通环节看,12月末煤矿存煤高于正常水平,煤矿存煤天数8.8天,比上月减少0.7天,存煤正常度22.3%。中转港口存煤低于正常水平,主要港口存煤天数14.6天,比上月末增加0.8天,存煤正常度-21.4%。发电企业存煤水平基本合理,重点电厂存煤天数17.2天,比上月减少7.7天,存煤正常度-0.5%。 截至1月20日,全国重点监测煤炭企业存煤比1月10日下降3.3%、同比下降14.1%。1月21日环渤海六港存煤比上月末增加4.2%。1月中旬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天数在15天左右,比12月末减少2天左右。判断1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量将逐步趋稳,煤炭供求关系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 5、12月煤炭价格较快上涨,1月价格继续上涨 12月末,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723.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5%;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303.1元/吨,比上月末上涨2.3%,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627.1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4.0%。 1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又有上涨。至1月22日,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786.6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354.7元/吨,比上月末上涨4.0%,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711.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3.5%。 12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平仓)比11月末上涨56元/吨,1月22日价格比12月末上涨103元/吨,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二、煤炭市场后期走势预测 我们对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做出如下基本判断: (一)拉动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因素有望继续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从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总体上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将有所加强。 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所加强。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是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从房地产资金来源看,由于房贷红线,个人按揭贷款单月拉动明显萎缩,但定金及预付款则大幅上升。从数据来看,地产销售旺叠加房贷红线,使得购房者或采用其他加杠杆的形式或者是现金支付,这推升整体资金来源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12月当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3%,四季度以来持续改善;施工面积当月同比前期经历转正后大幅上升,12月当月达到28%,为2020年最高值;7月以来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连续5个月为负,但12月份大幅转正为20.5%。以上均预示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韧性或有所增强,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有望继续保持。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回落,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广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增速至4.3%,基本持平11月份,小幅回升0.1个点,单月增速较11月回落1.6个点,环比动能依然在走弱。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下达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整体将维持当前动能。 制造业景气有望延续,投资呈回暖趋势。数据显示,12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8.5%,较11月有所回落,但仍为2019年1月以来较高水平。从环比看,12月制造业投资环比高于过去5年的环比季节性规律。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修复仍未结束,欧美在疫情扩散影响下供需缺口或将继续、补库需求也在回升,目前制造业领先指标中的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新订单仍然处于历史高点,加之12月出口数据边际变化反映亚洲产业链恢复较好,对我国生产型出口需求向好,预计制造业投资回暖趋势或将持续。若以2010年以来制造业景气周期推算,叠加出口复苏拉动,预计当前制造业景气有望延续到2021年全年,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有望持续。 民间投资增速略有回升。数据显示,1-12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增速回升0.8个百分点;12月单月增长26%,自7月份以来单月一直保持正增长,整体呈改善态势。2021年,我国将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引导银行积极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降低民间投资负担。预计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惠企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落地实施,民间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对民间投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2020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2.7%,其中火电增长1.2%,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按照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合计新增1.2亿千瓦,这是我国新能源年度新增装机首次突破1亿千瓦。预计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将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 总体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增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 (二)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 煤炭产量将相对稳定。为确保今冬明春我国煤炭稳定供应,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继续承担煤炭保供社会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前提下,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和协调,确保煤炭生产平稳有序,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保证发电供热用煤和重点地区用煤,预计后期我国煤矿开工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国家相关部门已核准煤矿建设项目总规模达到4860万吨/年,其中新疆地区建设规模3720万吨/年,后期新疆煤炭将更好地融入全国煤炭市场,预计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安全监管方面,为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预计各地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违法违法行为,预计部分中小煤矿生产将受到制约。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煤炭产量将相对稳定,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 铁路煤炭运量将维持相对高位。后期我国将继续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改革,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能力,提高铁路煤炭发运量,满足下游行业煤炭运输需求。铁路部门将继续加强组织运输,在全路开展冬煤保供专项行动,全力抢运电煤,做好煤炭运输组织,协同联动、挖潜增效,保障生产生活用煤需求。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预计煤炭运输需求将有所减弱,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相对高位。 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12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全年累计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1.5%,增幅比1-11月份提高12.3个百分点。后期,为保障国内煤炭稳定供应,有关部门将根据煤炭供需形势适当调节煤炭进口。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春节假日因素影响,以及新能源发电出力增加,沿海地区电煤需求将高位回落,电煤库存有望逐步回升。判断后期煤炭进口可能下降。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增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明年我国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供应方面,为保障我国煤炭稳定供应,满足市场用煤需求,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和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能,预计煤炭产能产量将维持相对高位;铁路部门全力保障煤炭运输需求,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沿海地区电需求将高位回落,电厂存煤逐步增加,预计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总体充足,煤炭需求将保持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 《9月份煤炭市场情况分析及10月份行情判断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07
    • 9月份市场情况分析 (一)下游市场 国内钢材市场先扬后抑,各品种价格普遍下跌。截至9月27日,建材较上月末(下同)下跌60-70元/吨,热轧卷下跌100元/吨,冷轧卷下跌20元/吨,中厚板下跌70元/吨。目前唐山普碳方坯价格3470元/吨,下跌60元/吨。 焦炭市场止跌反弹。上半月,受钢市反压,焦炭市场仍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随着国内钢价企稳,钢厂打压焦炭市场的意愿明显降低,同时从供需角度看,焦炭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对焦炭价格起到了较强支撑作用。截至9月27日,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2100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00元/吨。 (二)煤炭市场 炼焦煤市场总体偏强运行。主产区产能释放受限,优质资源偏紧,带动整个炼焦煤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截至9月27日,山西肥、焦煤价格比上月底上涨350元/吨左右。 动力煤市场波动上行。尽管动力煤消费高峰期已过,但受安全、去库存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动力煤市场价格逆势反弹。截至9月27日,北方港口主流品种平仓价格上涨120-150元/吨。 10月份市场行情判断 对10月份国内煤炭市场走势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如下: 利好方面 一是国内煤炭产量仍保持在偏低水平。8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82亿吨,环比增加400万吨。尽管与上月相比,国内煤炭产量有所回升,但受煤矿安检趋严影响,全国煤炭产量增长相对温和,10月份,受节期放假影响,产量总体偏低。 二是宏观基本面改善,经济回稳向好。8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陆续推出的稳增长措施初见成效,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4%,比上月显著加快,能源需求有望改善。 三是下游市场企稳回升,对煤炭市场有一定拉动效应。国内钢价经过前期反复震荡盘整,底部夯实且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焦炭价格也已止跌反弹,对炼焦煤市场有提振作用。 四是10月份国内钢铁产量维持高位运行的概率较大,炼焦煤具有刚性需求支撑。 利空方面 一是煤炭进口量高位攀升。8月份我国进口煤炭4433万吨,创单月煤炭进口量历史新高,环比增加507万吨,增幅13%,同比增加1487万吨,增幅51%,煤炭进口将维持高位运行。 二是10月份是电力消费淡季,整体用电需求下滑不可避免。受居民用电季节性减少的拖累,10月份基本上处于下半年用电量最低的时间段。 三是水电出力显著改善,火力发电将受到明显压制。8月份,全国水力发电1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5%,今年以来水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的态势得以根本扭转,10月份南方仍处于丰水期,火力发电还将受到挤压。 综上所述,初步判断:十月份钢材消费旺季延续,钢市具有需求支撑,国内钢材市场维持震荡反弹;焦炭市场总体稳健,钢市反压明显减轻,焦炭价格温和上涨;炼焦煤市场维持紧平衡状态,炼焦煤市场价格延续偏强运行;动力煤需求下滑,加上水电冲击,动力煤市场缺乏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但安监影响或将持续,动力煤市场价格高位震荡的几率较大。 重点冶金煤调价窗口已经来临,目前重点钢厂的长协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差距在500元/吨以上,综合考虑炼焦煤供给情况、后期市场运行趋势及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笔者认为,四季度炼焦煤长协价格上调200-300元/吨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幅度,既能体现国内优质资源的市场价值,也能确保长协合同较好地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