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滋病“跨行”治疗新冠的阿兹夫定安全有效,已覆盖上海115家医院》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6
  • 12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公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如何正确选择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如何科学储备对症治疗药物引发广泛关注。方案也明确,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阿兹夫定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抗SARS-CoV-2小分子药物,已在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从艾滋病“跨行”治疗新冠病毒
    2021年7月,阿兹夫定片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口服核苷类药物。其原理是通过抑制HIV、HCV、EV71和HBV等RNA病毒复制,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而新冠病毒是一种典型的RNA病毒,阿兹夫定针对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阿兹夫定是一种广谱RNA病毒抑制剂,能特异性作用于SARS-CoV-2聚合酶 (RdRp),在SARS-CoV-2的RNA合成过程中嵌入病毒RNA,从而抑制SARS-CoV-2复制,达到治疗SARS-CoV-2感染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阿兹夫定在抗艾滋病毒、抗新冠病毒、抗乙肝病毒、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最新临床数据显示
    阿兹夫定安全有效

    近日,一项在巴西开展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用于新冠病毒轻、中度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预印本已发布。临床研究结果证明,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轻、中度SARS-CoV-2感染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加快病毒消除、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安全有效。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价阿兹夫定对比安慰剂在轻、中度新冠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分别有172例中度患者和281例轻度感染患者完成了治疗。研究将中度感染者和轻度感染者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患者阿兹夫定(5片/次/天,共5mg)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安慰剂(5片/次/天,共5mg)和基础治疗。

    01
    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轻度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

    受试者第一次核酸转阴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兹夫定治疗的受试者首次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5.55天Vs8.27天;P<0.001);第二次核酸转阴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兹夫定治疗的受试者首次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6.70天Vs9.40天; P<0.001)。阿兹夫定个体出院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02
    阿兹夫定可显著减少体内病毒载量

    与安慰剂组相比。用药后D3、D5和D7天观察到阿兹夫定组的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01)。
    03
    阿兹夫定对轻度感染人群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和血尿素氮在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和总胆红素值在正常范围内,药物对肝脏的耐受性良好。

    综上,阿兹夫定可缩短轻、中度SARS-CoV-2感染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加快病毒消除、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阿兹夫定覆盖上海二、三级医院
    据1月3日最新消息称,为全面助力上海抗疫及市民救治需求,尤其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与防重症能力,阿兹夫定开始进入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目前,阿兹夫定供应终端已覆盖上海二、三级医院115家,已准入社区医院113家。随着全市推动重症感染者在社区层面“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该小分子药物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患者将可就近在社区经医生问诊、评估后开具相应处方。

    截至2022年12月,阿兹夫定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医保挂网,医保挂网价格为270元/瓶(每瓶35片,每片1mg),并正加快全国医院终端铺货,现已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医疗机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医务人员提醒,“黄牛”倒卖药品涉及违法犯罪,公众须对此保持清醒。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9c8e5489397.html
相关报告
  • 《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安全有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5
    • 近日,一项在巴西开展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用于新冠病毒轻、中度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预印本已发布。临床研究结果证明,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轻、中度SARS-CoV-2感染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加快病毒消除、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 且安全性良好、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安全有效。在此,针对该项研究的临床试验结果展开解读,进一步展示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用于新冠感染轻、中度患者治疗,阿兹夫定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轻度感染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 研究设计:纳入312例患者,共281例患者完成治疗,旨在评估阿兹夫定1mg片剂对比与安慰剂在SARS-CoV-2轻度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WHO临床进展量表:两组之间初始评分(p=0.999)和最终得分(p=0.700)无显著差异。阿兹夫定受试者在临床出院时1分的比例为2.0%,98%的受试者0分。安慰剂组,2.2%患者临床出院时1分,97.8%患者0分。 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轻度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第一次核酸转阴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兹夫定治疗的受试者首次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约三分之一(5.55天 Vs. 8.27天; P<0.001);第二次核酸转阴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兹夫定治疗的受试者首次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6.70天 Vs. 9.40天; P<0.001)。阿兹夫定个体出院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阿兹夫定可显著减少体内病毒载量:与安慰剂组相比。用药后D3、D5和D7天观察到阿兹夫定组的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01)。 阿兹夫定耐受性良好:阿兹夫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不良事件主要与头痛(36例)、头晕(35例)、AST升高(21例)、恶心(19例)、ALT增加(14例)、D二聚体增加(11例)有关,不良事件均较快恢复正常并维持至治疗结束。 阿兹夫定对轻度感染人群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和血尿素氮在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和总胆红素值在正常范围内,药物对肝脏的耐受性良好。 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SARS-CoV-2中度感染患者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 研究设计:纳入180例患者,172例完成治疗,旨在评价阿兹夫定对比安慰剂在SARS-CoV-2 中度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阿兹夫定显著改善中度感染患者临床状态 WHO临床进展量表:出院时阿兹夫定组评分为0.02±0.15,对照组评分为0.11±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症状改善:用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阿兹夫定可显著改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37.6℃ 腋下)和寒颤,且可缩短发热持续时间。 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中度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第一次核酸转阴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兹夫定组核酸第一次转阴时间明显缩短(6.24 Vs. 7.94天,P=0.002);第二次核酸转阴时间: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受试者(8.89 天)相比,接受阿兹夫定治疗的受试者连续转阴的时间显著缩短(7.73 天;p=0.028)。 用药后病毒载量下降显著:用药后3天、5、7、9、11天病毒载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阿兹夫定耐受性良好:阿兹夫定组和安慰剂组不良事件率无差异,不良事件主要有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1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45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0例,1级头痛8例,不良事件均较快恢复正常并维持至治疗结束。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同,没有观察到非预期不良反应。 阿兹夫定对中度感染人群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阿兹夫定耐受良好,肾脏和肝脏损伤阿兹夫定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阿兹夫定可显著缩短轻、中度SARS-CoV-2感染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加快病毒消除、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 且安全性良好、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多位权威专家提示阿兹夫定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在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仍然有少数感染者表现为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是重症高风险人群。要对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和后来补充的阿兹夫定,这些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的排毒时间。阿兹夫定是小分子抗病毒药,在新冠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水平,改善症状,也批准上市在新冠治疗中使用。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也要慎用,因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表示:“应用阿兹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是希望能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能减少其向重型发展的趋势,从而降低病死率,早期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第九版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如阿兹夫定等的效果是目前证据最为充分的。”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表示:“理论上有病毒就有损伤,而阿兹夫定是抑制病毒的药,因此用药以后病毒减少就没有损伤,所以只要是阳性的、体内有新冠病毒的人,早期无症状可发展为有症状,早期无症状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者都可以预测早点用药。抗病毒用药范围可以更广泛,只要有病毒就可以用,没有病毒就没有传染性,就没有机体损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表示:“抗新冠病毒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所以要早期使用,越早效果越好。阿兹夫定的优点是在于和其他药物没有什么相互作用,例如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阿兹夫定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同时使用时无需考虑停药问题。”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吴超教授表示:“从适应症来看,阿兹夫定适用于治疗成人普通型COVID-19患者。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阿兹夫定。所谓越早越好,即,尽量在发病后第三天、第五天之内服用。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伴有基础性疾病,这类人群每个人都可以服用。不仅可以预防重症,还可以促进病毒提早被清除,提前清除病毒,对老年人的原本不强大的免疫反应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病毒的快速清除对于阻断传播,特别是对家人和其它人的保护也是有重要价值的。”
  • 《Nature:艾滋病治疗新抗体》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5
    • 用抗体对抗HIV就如同用花园的水管来扑灭森林火灾。它们可以使病毒减速,但HIV病毒强有力地自我复制使得突变版本能够躲避这一关键的免疫反应。现在,一项实验表明将实验室生成的不同寻常、显著有效的抗体组合成一种鸡尾酒输入到小鼠体内,有可能作为一种新治疗补充或甚至替代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尽管从小鼠到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生成治疗性抗体有可能是造价高昂的,但这一想法无疑激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   这些最强有力的抗HIV抗体是从多年来无法控制HIV感染的未治疗患者处获得。这些所谓的广泛中和抗体(bNAbs)无法帮助到生成它们的人们,但它们的存在表明突变造成了日益多样化的病毒群体,转而推动免疫系统进化出一种更有效,能够对更多变异体起作用的反应。不幸的是,病毒还是可以轻易地突变绕过每个个体的bNAbs。现在由洛克菲勒大学免疫学家Michel Nussenzweig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将靶向病毒不同部分的几种bNAbs组合到一起有可能能够战胜这一病毒。Nussenzweig和同事们将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10月2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在论文中他们对一种“人源化”小鼠模型进行了bNAbs测试。HIV无法在小鼠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因此他们购买的是免疫系统已遭受故意破坏的小鼠,然后研究人员用人类干细胞重建小鼠。在小鼠感染HIV后,研究人员对近期从人类处分离获得,然后在实验室培养物中人工生成为单抗的五种不同的bNAbs进行了测试。   ARV鸡尾酒治疗HIV感染者极其有效,但药物有着严重的长期毒性,且必须每天服用。此外,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即便ARV能够多年完全抑制HIV,在停止治疗数周内病毒水平几乎总是急剧增高。如果bNAb治疗能够起作用,将具有明显的优势。Nussenzweig说:“这些抗体是来自人类的天然产物,应该不会有很多的副作用,且它们可以非常持久地起作用。有可能,每年只使用两或三次。”   当研究人员对bNAbs单一疗法进行测试时,HIV水平通常下降但在停止治疗两周内反弹,病毒突变逃避了给予的抗体。占据HIV表面蛋白不同位点的三种bNAb组成的鸡尾酒疗效也只略好一些。然而当研究人员将五种不同的bNAbs组合到一起,发现8只小鼠中有7只在长达60天的时间内病毒仍然受到抑制。   在两次小型人类研究失败后,几年前bNAb治疗的想法丧失了动力。在2005年6月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瑞士苏黎世大学的Alexandra Trkola研究小组描述了将三种bNAbs组成的鸡尾酒给予14名HIV感染人类成效甚微。但Trkola指出现有的bNAbs比今天获得的这些效力要差得多。“这些新的有效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新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无疑打开了奇妙的可能性,”她说。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专门从事抗HIV bNAbs研究的免疫学家Dennis Burton认为在证实bNAb治疗在HIV感染人群中的价值之前这一“令人兴奋”的概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HIV在人源化小鼠中无法自我复制至特别高水平,这意味着对于感染多年有更多样化病毒群的人们更难于用bNAbs治疗。且这些小鼠没有完整的免疫系统:人类或许会形成对抗这些单抗的抗体,使得它们失效。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单克隆抗体是昂贵且难于大批量生产的。   Nussenzweig清楚地知道这些挑战。“这并不意味着在人类也会起作用。我知道它意味着应该在人类中开展测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