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死亡区”可能对全球珊瑚礁造成威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4-22
  • 美国史密森学会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海洋“死亡区”(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的海洋低氧区,也称“海洋沙漠”)影响着全球几十处珊瑚礁,并对另外数百处珊瑚礁造成威胁,该研究已发表在《PNAS》上。研究人员观察了巴拿马加勒比海沿海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过程,他们怀疑是由于海洋“死亡区”造成,而不是海洋变暖或酸化。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Andrew Altieri,他说:“海洋变暖和酸化对珊瑚礁的威胁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其所需的解决方案也是广泛范围的。而海洋“死亡区”对珊瑚礁的威胁则更具有区域性。所幸的是,可以通过控制污水和农业径流入海来减少“死亡区”的形成。”

    2010年9月,博卡斯德尔托罗省阿尔米兰特湾(Almirante Bay)的珊瑚礁呈现出严重的胁迫迹象。除了与高温相关的珊瑚白化表象,还有线索表明,存在着高温之外的其他原因。且诸多不寻常的观察结果表明,高温并非罪魁祸首。海底散布着厚厚的细菌菌落以及死亡的螃蟹、海胆和海绵的尸体。更为奇怪的是,存在一条清晰的深度线,线以上的珊瑚礁看起来很好,线以下的状况却极为糟糕。甚至对单个珊瑚群落而言,线以上的状态良好,但线以下的已经死亡。

    研究人员立即着手开展研究,并测量了不同的水质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令人震惊:较深的水域中,其氧含量极端低下,与珊瑚健康存活的浅水环境中的高氧含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是海洋“死亡区”的标志。

    该团队认为,这些“死亡区”在热带地区可能极为常见,但由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导致其大部分都未被报道过。对此Altieri 说:“目前的研究显示,全球温带地区的“死亡区”数量比热带地区多10余倍,但大多数的海洋生物学家在欧洲和北美的大学工作,很有可能只是发现了其所在地周围的“死亡区”。”

    幸运的是,史密森的博卡斯德尔托罗研究站已经开始了一个珊瑚礁监测计划,研究人员分析,海洋“死亡区”的数量可能被低估了一个数量级。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的Nancy Knowlton表示,对于热带的海洋“死亡区”而言,几乎意味着10个里面有9个尚未确定。

    研究人员还发现,全球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事件中,有20例与“死亡区”相关。Altieri说:“在几个重要的论述珊瑚礁面临的威胁的综述中,缺氧(低氧)甚至未曾被提及。在学术会议中也甚少被讨论。更严重的是,许多珊瑚礁监测工作并不包括氧含量的测量,因此更几乎不可能将珊瑚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确定为缺氧。”例如,2016年墨西哥湾的花园珊瑚礁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其中一些照片看起来与巴拿马的观察现象极为相似。

    作者认为,开展对珊瑚礁的氧含量监测工作,可以改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并有助于了解海洋“死亡区”与全球变暖等其他压力的相互作用对珊瑚礁造成的多重打击,以免珊瑚礁遭遇更大的危险。

    (郭琳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oceannews.com/news/science-technology/dead-zones-may-threaten-coral-reefs-worldwide
相关报告
  • 《海洋酸化可能导致深海珊瑚礁底层结构变得脆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0-05
    •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洋化学变化可能导致深海珊瑚礁的基底变得脆弱。珊瑚礁的底层结构是众多水生生物的家园,由于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导致海洋酸度增加,珊瑚礁的底层结构可能会破裂。 在欧盟资助的ATLAS和iAtlantic项目推动下,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负责开展了这项研究,赫瑞瓦特大学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在南加州海洋表面下几百米的地方,研究人员测量到了有记录以来珊瑚礁上最低的酸性pH值。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些珊瑚在实验室里被培育了一年。结果发现,由于海洋酸化,支撑活珊瑚的死亡珊瑚骨骼变得多孔且脆弱,使其无法承受上方珊瑚礁的重量。 之前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的生长,但是新的研究发现珊瑚孔病的多孔性会导致珊瑚在关键位置发生结构弱化。这将导致早期的破损和破碎,可能会导致整个珊瑚生态系统在未来急剧萎缩,从而导致它们只能养活今天赖以生存的海洋生物的一小部分。 这些发现补充了热带珊瑚多孔性的最新证据,说明海洋酸化对深海珊瑚礁造成的威胁要大得多。 科学家们说,南加州的珊瑚是迄今为止被研究的酸化程度最高的珊瑚礁之一,它们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其所处环境预计将在本世纪末与大多数深海珊瑚礁一样。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室中的珊瑚,以及通过潜水器在美国太平洋海岸观察随着海水酸化珊瑚栖息地是如何消失的,从而确定了珊瑚礁是如何被破坏的。 研究人员应用工程原理证明了骨骼的快速弱化,并发现了这与骨质疏松症导致人类骨骼弱化有着惊人的相似。骨质疏松症和珊瑚孔病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概念,这些方法和概念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这些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和它们所支持的生命的命运。 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将在何时发生变化,以及它将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并促使社会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 (冯若燕  编译)
  • 《科学家发现深海珊瑚礁同样受到海洋变暖的巨大威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11
    •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海洋温度升高的威胁,而海洋升温是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经常通过卫星收集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来预测珊瑚礁群落的温度驱动压力。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仅凭表面测量数据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深层珊瑚的热应力程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简称SIO)的科学家们运用一种新方法来预测100-500英尺(中光区)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珊瑚所产生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这一深度,海洋变暖对珊瑚所造成的影响比浅水区域的珊瑚小。但是SIO研究小组发现,即使在深海,珊瑚也会时而暴露在热应力作用之下。 研究人员利用长达近20年的数据集(包括海平面的变化、海水表层温度以及介于海水表层和中光区之间的温度),开发了一种预测工具,以确定珊瑚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研究区域位于太平洋的帕劳群岛附近的三个礁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 此外,研究小组还使用了自1999年以来持续记录的珊瑚礁温度测量仪数据集,记录深度为295英尺。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深层,尤其是浅礁的周围,温度愈高珊瑚白化愈加明显。研究人员说,他们希望这些成果可以引发更广阔范围的温度压力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帕劳和其他热带地区的中光区。 SIO小组还针对1970年至2017年帕劳的马拉卡尔港站的每日潮汐测量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海平面和海洋温度数据集的耦合,发现海洋表面的高度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标,表明海水温度是如何在几十米以下的地方发生变化的。SIO的博士在读生Travis Schramek说:“既然我们已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观察了这个生态系统,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评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珊瑚是如何受到压力的,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