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多措并举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14
  •   国家能源局表示,抓紧研究光伏发电市场化时间表路线图,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抓紧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的落地实施,扩大消纳减少弃光限电

      为回应行业关切的《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关问题,6月11日,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坚定不移,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毫不动摇。

      从扩大规模到提质增效

      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这位负责人坦言,光伏发展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补贴缺口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底,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缺口总计达到1127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455亿元(占比约40%),且呈逐年扩大趋势,目前已超过1200亿元,直接影响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消纳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光伏发电的迅猛扩张,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2015年全国弃光率12%,2016年弃光率11%,2017年通过多方努力,弃光率下降至6%。但个别地方仍然十分严重,甘肃、新疆弃光率分别达到20%和22%。

      产能过大存在隐患。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光伏制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光伏制造产能过剩问题、产品和电站建设质量问题也有显现。

      “这是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导市场和行业根据新形势调整发展思路,将光伏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上来,着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从而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优化新增建设规模

      分类调控电站增量

      据介绍,自2017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根据行业发展实际,组织有关方面就优化光伏产业规模管理、电价机制以及市场化体制机制等发展政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着手政策制定、文件起草工作。在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德国、西班牙、捷克等国家经验,通过征求意见会(今年2月)、新闻发布会(今年4月)等多种方式充分征求意见、吹风提示,还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地方发改委(能源局)、有关电网企业意见并作了政策宣介。经多次修改完善、反复论证后,于2018年5月31日正式印发了《通知》。

      《通知》对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进行了优化,采取了分类调控方式:对需要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建设规模合理控制增量;对领跑基地项目视调控情况酌情安排;对光伏扶贫和不需国家补贴的项目大力支持,有序发展。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明确“十三五”光伏发展目标和后几年发展规模,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为先进技术、先进企业留下发展空间。

      这位负责人对业内一些疑问也一一作了解答:一是需要国家补贴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控制在1000万千瓦左右,地方政府依法给予补贴的项目不受限;二是关于户用分布式光伏政策问题。对今年5月31日(含)前已开工未并网的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国家能源局正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尽快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明确;三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光伏扶贫项目不受《通知》限制;四是落实消纳条件,且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不受限;五是下半年适时启动第四批“领跑者”计划。

      合理把握发展节奏

      推进分布式市场化交易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支持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抓紧研究光伏发电市场化时间表路线图。统筹考虑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电网消纳能力、财政补贴实力,完善“十三五”光伏发展目标和后几年发展规模,合理把握发展节奏。

      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办法已经印发,目前各地正在上报试点方案,国家能源局将抓紧批复。今后要不断完善商业模式和运行模式,使分布式市场化交易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成为新形势下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新突破、新市场。

      为光伏企业减负。与国外国家相比,我国光伏发电成本的差异主要在非技术成本上。今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34号),对减轻光伏企业非技术成本将起重要作用。

      抓紧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的落地实施。目前,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正在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年内出台。

      多措并举扩大消纳,进一步减少弃光限电。国家有关部门将认真落实《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措施,着力扩大光伏发电消纳,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的消纳问题,确保实现双降。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局熊敏峰:光伏产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6
    • 2023年2月16日,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回顾光伏行业2022年的发展情况,展望2023年的发展形势。 光伏产业成果丰硕 熊敏峰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光伏行业成果丰硕,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首次突破8000万千瓦,达到8741万千瓦,同比增长60%,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电源类型。 二是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达到5111万千瓦,同比增长75%,占全部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的60%,成为新增光伏装机的首要力量,并呈现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三是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3.9亿千瓦,仅次于火电、水电,成为装机规模第三大电源。 四是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达到4250亿千瓦时,新增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占全部新增发电量的30%。可再生能源替代效果日益明显,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支撑。 五是光伏产品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在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伏政策体系健全完善 “同时,过去的一年中,光伏行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是继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中央层面在新能源领域出台的又一部重要政策性文件,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首次以九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印发《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规划引导、稳定预期,形成部门合力的积极作用。 三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组织开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与重要抓手。 四是在广泛征求行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发布新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既促进发展,打通堵点难点,又规范秩序,推动良性发展。 五是聚焦产业链失衡问题。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障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熊敏峰说道。 光伏行业问题与建议 与此同时,过去的一年,我国光伏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熊敏峰主要提出四点问题:一是产业链协同不够,尤其是上游硅料价格起伏波动较大;二是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影响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光伏强制配套产业配置储能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储能建而不用;四是光伏参与电力市场的收益风险加大。 熊敏峰针对上诉问题,提出了四点意见建议: 一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保障行业行稳置业。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的首要任务。既要实现“量”的快速增长,扩大装机规模,更要确保“质”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加强产业协同,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可靠;另一方面,加强行业治理,理性投资决策,防止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有序。 二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降本提质增效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谁能在技术创新中占据先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当前,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路线,仍有待各方持续发力。希望大家牢牢抓住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利用好应用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先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产业升级。 三是坚持要素保障,营造以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土地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要素。国家能源局将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推动出台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同时,将会同有关方面研究优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拓展光伏应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光伏发电兼容性强,能够以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空间的综合效益,以增值利用优势明显。目前,已有部分沿海省份规划布局海上光伏,相关企业也正积极参与,海上光伏进入了起步发展阶段。
  • 《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多措并举 》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3-07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当前,我国能源供给领域矛盾突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体系及其粗放式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明显不相协调,迫切需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服务供给质量。天然气具有低碳、低硫、高效率、高热值的特点,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我国近代天然气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本世纪初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天然气生产、使用的大国。 从资源分布看,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