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淡化产能实现连续3年增长》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7-10-31
  •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院士高峰论坛上获悉,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建成投产海水淡化工程装置共158套,日产能达1388265立方米,产能连续3年增长。

    中国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杨尚宝博士表示,随着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行设计、建设和运营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整体海水淡化工程能力的国家之一,其水准亦具备国际竞争力。

    杨尚宝指出,近年来中国已基本建立海水淡化产业体系,进入“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世界广泛应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包括膜法和热法,中国应用的主要是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法。

    海水淡化水可用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目前,中国海水淡化水在辽宁、河北、天津等北方地区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化工等高用水行业;在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主要用于沿海和岛屿的生活用水。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水淡化水用于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9.1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重点研究开发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装备。“海水、苦咸水工程投资量较大,将进一步带动膜材料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如是表示。

  • 原文来源:http://www.h2o-china.com/news/265628.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去年实现增加值10亿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6-28
  • 《中新道与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布局海水淡化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2-12
    • 近日,中新道控股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工程项目业务推广、技术开发及金融资本领域的合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新道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布局,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   2017年下半年以来,如何实现海水资源化引起了水处理业内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水处理产业向纵深挺进,海水淡化领域越来越受资本追捧。但在淡化海水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技术路径、运营成本的问题则困扰着海水淡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相关扶持政策与产业逐步成熟,海水淡化行业将逐渐告别以往低迷回归理性,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在海水淡化项目、水资源循环利用、膜设备等产业链环节有望催生出体量较大的投资空间。   随着近年来国家将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同时还通过PPP的方式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融合时给予补贴,国内海水淡化市场快速发展,需求开始凸显出爆发式增长。2016年底,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具有海水淡化、化水处理、中水废水处理、矿泉水、纯净水、超纯水制备等工程涉及和施工经验。中新道以金融服务资源、带动实业发展的战略,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构建“金融+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投资控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