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正在放缓》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10
  • 中国一直以来是天然气市场的亮点之一。虽然全球天然气供过于求,但是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长缓解了市场的一些压力。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市场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依靠中国进口。这可能给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的价格带来压力。   中国为何需要液化天然气   多年来,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稳定增长,这里面有许多因素。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仅此一项就将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包括天然气。另一个起作用的因素是,天然气比其他形式的能源更清洁,如果需要减少环境污染,这可能会有所帮助。   由于国内天然气生产无法跟上需求的增长,因此中国需要依靠进口天然气来弥补短缺。中国使用管道和液化天然气的形式进口天然气。中国被认为是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国。在液化天然气方面,中国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最终将成为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第一大国。因此,中国发生的任何事情对天然气都很重要。   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和缅甸有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的总容量约为1050亿立方米。此外,还计划建立通往俄罗斯和中亚的新管道,这可能会在现有容量的基础上增加600亿立方米。除了管道可以提供的以外,其他任何运输方式都必须采用液化天然气的形式。液化天然气从包括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数量和价值分别增长了6.9%和12.8%。据报道,中国已经能够加快国内天然气生产。2019年中国产量为17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   201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7.5%至1610亿立方米。国内产量的增加减少了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尽管中国的天然气消耗量增长了9.4%,达到3067亿立方米。根据中石油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消耗量将增长8.6%,达到3300亿立方米。   中国进口放缓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煤炭有关。煤炭是天然气在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的煤炭进口量增长6.3%,至2.696亿吨。中国煤炭进口量的增长对天然气的前景并不乐观。   液化天然气面临供过于求的前景   如果中国的进口需求减少,则液化天然气的压力将上升。管道燃气不仅更便宜,而且还属于长期合同。在管道方面,进口的主要波动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只有部分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处于合同中。中国大量的液化天然气是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的,这使得减少液化天然气进口变得更加容易。   如果中国要削减某个地方,则最有可能选择液化天然气。因此,中国进口减少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液化天然气市场上。俄罗斯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在去年12月启用,充分利用容量需要几年的时间。未来几年,有能力进口更多的管道天然气将减少对更昂贵的液化天然气的需求。   同时,更多的液化天然气正在进入市场。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俄罗斯等国家都宣布了将更多液化天然气推向市场的计划,美国也是如此。根据EIA数据,美国天然气净出口量从2018年的20亿立方英尺/天增加到2019年的53亿立方英尺/天。预测出口将进一步增加,如下表所示,而且大多数将采用液化天然气的形式。   根据IEA的数据,到2018年底,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达到了39220亿立方米。在过去的9年中,每年的需求都在增长,消费增长的趋势在中国最为明显。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3%。IEA认为中国是进口增长的明显驱动力。   另一方面,全球天然气产量创下了39370亿立方米的新纪录。在经合组织OECD内部,美国的相对产量增幅最大,为11.5%。只要产量保持在消费之前,天然气价格就可能保持疲软。

相关报告
  • 《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与新动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4
    • 2018年,全球LNG贸易量创下3.2亿吨的新高,供应能力显著增加,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贡献了新增能力的主要份额。亚洲地区继续引领全球LNG需求增长,中国再次成为需求“执牛耳”。全球LNG价格仍然呈现区域特征,价差继续收窄。未来,新增液化天然气项目将再次提振市场供需信心,亚洲需求增长速度或将放缓,欧洲地区将形成俄罗斯管道气与美国LNG的竞争态势,LNG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一)全球贸易量达到新高,供应增长强劲,需求表现不一 2011年至2016年期间,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降至仅0.9%,与管道天然气贸易量增长率(1.0%)大致持平,但均落后于一次能源产量增长率(1.7%)。但是,自2017年以来,液化天然气的年均增长率开始呈现高于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产量和管道出口量的增长率的态势。 根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发布的2019年世界液化天然气报告显示,2018年是全球LNG贸易的又一个强劲增长年,全球LNG贸易量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并创下3.165亿吨的历史新高,同比增加2820万吨,增幅达到9.8%,成为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年度增幅。其中,短期和现货贸易量达到9900万吨,同比增长1450万吨,占到LNG贸易总量的31%。全球LNG出口国增加到19个,进口国家增加到36个。2018年,液化天然气在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中的占比达到10.7%,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 供应侧的增长驱动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2018年,澳大利亚Wheatstone项目以及Ichthys项目开始运营,此外GLNG、Gorgon等项目的接近满负荷率的生产,导致澳洲同比增长1220万吨;随着Sabine Pass LNG项目第三条、第四条生产线的全部投产,以及Cove Point项目的投产,美国实现了其预期增产,产量同比增长近820万吨;俄罗斯则继续扩大亚马尔项目的产能,2号和3号生产线相继投产,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LNG出口能力。 消费侧的增长驱动主要来自亚洲地区。2018年,亚洲地区引领全球LNG增长,全年增量接近3000万吨。由于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中国LNG进口达到1580万吨。此外,日本、韩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其他亚洲市场的增长幅度较小,合计增加1280万吨。 欧洲地区受天然气产量减少、核电机组停用以及部分改变目的地条款的LNG量流入造成欧洲进口略有增加,平均同比增幅为1.8%。而中东地区由于本地区天然气生产量大幅上升,国内需求得到满足,进口量下降,埃及、约旦、阿曼、阿联酋等国家的LNG进口量较之往年下降45%左右。 (二)全球LNG液化产能和利用率有所提升 液化产能方面,2018年,全球液化产能仍处于从2016年开始的这一波扩建发展之中,受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增长的驱动影响,这三个国家的在建项目产能占总在建项目产能的70%以上。全年产能达到3.93亿吨,产能增加3620万吨(其中有560万吨退役产能),同比增长6.5%。 产能利用率方面,2018年全球液化产能利用率为86%,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这改变了多年来液化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的形势。大部分既有LNG项目都得到了高度利用。文莱、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挪威、巴布亚新几内亚、卡塔尔、俄罗斯和阿联酋等国家正以实际产能或者或接近实际产能的水平运营,且随着出口量增加,最近投用或重新启用的多个项目利用率得到提高。就全球范围看来,Yamal项目和澳大利亚的几个项目是增量最大的供应资源,其中,澳洲格拉斯通项目、高更项目、太平洋项目和惠斯通项目的符合率分别达到了106%、104%、95%和94%。 (三)全球LNG价格呈现上涨态势 2018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价格受到油价和亚洲地区需求持续增长的影响而呈现上升态势,但是三大区域呈现出的特征不一。亚洲和欧洲年初及年末的寒冬天气,抬高了两大洲的LNG现货价格,但夏季供应量日益充足,又令其现货价格大幅降低。亚洲LNG现货价格已连续两年在进入四季度前攀升,与欧洲LNG现货价格相去甚远。随着套利交易的增多,美国继续向亚洲出口LNG,由于出口交货地灵活、市场流动性强、报价透明度高等原因,美国Henry Hub价格逐渐成为重要的全球市场参照之一。随着2019年新增液化能力的增加,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下跌。 亚洲地区以东北亚为例,2018年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发生了显著波动。1月份,东北亚地区LNG价格最高达到9.88美元;2月份至8月份期间,区域内LNG需求量减少,价格平稳降低,东北亚地区LNG到岸现货价格下跌至7.2美元/mmbtu。但是,这一降幅没有2017年8月降至5.28美元/mmbtu那样明显。进入四季度以后,价格开始走高,11月份涨到11.4美元/mmbtu,进入2019年2月份之后,由于天然气储备充足、LNG接收站能力受限等原因,现货价格回落至9.36美元/mmbtu。 2018年,受到严寒天气的影响,英国NBP价格走高并早3月份达到8.9美元/mmbtu,之后稳定在8美元/mmbtu左右。进入三季度后,北海气田管道检修,NBP价格再度升高达到9.5美元/mmbtu。从全年来看,NBP价格较之往年升高1.7美元/mmbtu,主要是因为亚洲现货增加导致LNG市场吃紧所致。 北美天然气价格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路易斯安那州的Henry Hub来确定。2018年,Henry Hub价格比较稳定,全年均价为3.1美元/mmbtu,同比增幅仅为0. 16美元/mmbtu,较之2017年增长0.11美元/mmbtu。 (四)短期和现货LNG贸易量持续增长 由于全球不断增加的LNG需求,推动了短期和现货LNG贸易量连续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LNG短期和现货贸易量达到9900万吨,同比增长1450万吨,占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的31%。短期和现货贸易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盆地,供应增量中有640万吨(占44%)来源于澳大利亚;而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主要原因是冬季采暖和“煤改气”需求持续增加,国家要求三大油提前采购的气量注入以及除了三大油以外的其他国内能源企业只能通过现货采购方式满足自身的终端市场需求,都推动了中国短期和现货LNG的增加。 (五)液化天然气运输市场平稳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截止2018年底,全球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队拥有的船舶数量达到525艘,新增53艘(包含4艘FSRU),同比增长11.5%。总运力达到7849万立方米,平均单船舱容为14.8万立方米。其中舱容大于20万立方米的LNG船舶占到总艘数、总运力的8.6%、13.5%;舱容10至20万立方米的LNG船舶为当前LNG主力船舶,共计433艘,占到总艘数、总运力的82.7%和85.1%;舱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LNG船舶占到总艘数、总运力的8.7%、1.4%。由于传统中小型LNG船舶建造和营运成本相对较高,使LNG船东承受着巨大的技术和资金压力。随着LNG船舶制造技术和推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LNG船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 船舶租金方面,受中国液化天然气需求增加影响,液化天然气船舶租金由2018年春夏两季的5.6万美元/日,飙升到冬季的15万美元/日。截止2019年1季度,租金再次回落到7.4万美元/日的区间。
  • 《液化天然气需求未来将强劲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1
    • 亚洲对更清洁燃料的强劲需求推动液化天然气(LNG)在2018年的使用量继续增长。根据壳牌最新发布的2019年《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球需求增加2700万吨达到3.19亿吨。壳牌预计到2020年需求将达到约3.84亿吨。 《报告》称,2019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将增加3500万吨。预计欧洲和亚洲将完全消纳这些新增的供应。2018年新的液化天然气长协的签订回升,将重振液化天然气项目投资。根据目前对于需求的预测,壳牌仍预计2020年中期可能出现LNG供应偏紧。 近年来,中国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努力,2018年液化天然气进口激增1600万吨,相比2017年增长了40%。 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及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有助于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中国成功地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提供更清洁的空气,这表明天然气在为世界提供更多更清洁的能源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2018年亚洲对于液化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再次超过预期。我们预计这种强劲增长还会继续。对于新建供应项目的投资正在回升,但不久就会需要更多投资到位。”魏思乐说。 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通常需要长期销售协议来获得融资。从2014年到2017年,液化天然气买家越来越希望签订短期、小批量、高灵活度的合同。壳牌在其2018年《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中曾经提醒说,供应商和买家需求之间的这种不匹配必须得到解决,使项目开发商得以着手实施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