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o于2020年12月1日发布关于纳米传感器的内容,文章指出统的细菌检测方法需要采集组织样本进行分析。Sebastian Kru kok和他的团队希望通过使用微型光学传感器直接在感染部位可视化病原体来消除取样的需要。
荧光在细菌分子存在时发生变化
该传感器是基于直径小于1纳米的改性碳纳米管。如果它们受到可见光的照射,它们会发出近红外范围的光(波长1000纳米以上),这对人类是不可见的。
当纳米管与环境中的某些分子发生碰撞时,荧光行为会发生变化。由于细菌分泌一种特殊的分子组合,因此传感器发出的光可以表明某些病原体的存在。
在最近的论文中,研究小组描述了传感器,可以探测和区分有害病原体,例如与植入物感染有关的病原体。
“事实上,近红外范围的传感器工作特别相关的光学成像,因为在这个范围有更少的背景信号,可以腐败的结果,”塞巴斯蒂安·克鲁人说ß,功能接口和生物系统组负责人在摩擦和鲁尔探索卓越溶解集群成员(决心)。
由于这种波长的光比可见光更能穿透人体组织,这可能使细菌传感器即使在伤口敷料或植入物下也能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