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1
  • 7月3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电网发展格局和功能形态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大力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根据电网需求和新能源发展要求提前布局和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和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能源转型对电力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提升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系统平衡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着力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能源强国”新要求,持续加大电网投入,不断增强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次启动全面建设的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提升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有力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吉林省着力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依托风、光、水、氢、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规划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和“全域地热三峡”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推动重构战略布局,重塑发展优势,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基础。

    其中,“山水蓄能三峡”工程要打造吉林省千万千瓦抽水蓄能基地项目。工程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规划实施共8个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包括在建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和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7个站点,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040万千瓦,总投资约700亿元,拉动上下游产业近1500亿元。据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建设千万千瓦级抽蓄基地,年可新增消纳新能源电量超过220亿千瓦时,为吉林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此次全面建设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吉林省蛟河市境内,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电站总投资69.7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500千伏线路接入吉林电网,计划于2029年投产发电。

    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服务电力保供,优化当地电源结构,充分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和适应性。

    抽水蓄能机组启停便捷、反应迅速,是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系统备用电源,对稳定系统频率、提供事故支援、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满足当地风电、太阳能发电快速增长所增加的调峰需求,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为当地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提供有利条件。

    吉林省电网火电装机占比53.2%,风电、光伏装机占比29%,水电装机占比17.8%,冬季供热期与风电大发期相重叠,火电供热期保民生、不能参与深度调峰,电网调峰和供电保障压力大。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地理位置优越,可作为负荷中心区域的支撑电源,建成投运后可显著提高东北区域和吉林省电网的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蛟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0万千瓦,可以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24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极大提升系统安全可靠性,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同时,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社会整体资源配置。

    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提高网内运行机组的整体经济性,促进新能源消纳。当前,吉林省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源结构调整。蛟河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6.8亿千瓦时,建成后可以有效平抑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电站运行方式灵活,能有效配合火电机组运行,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条件,降低单位能耗,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2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1.1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助推能源电力加快绿色转型。

    此外,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对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可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显著拉动地方GDP增长。据测算,电站建设期平均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4000万元,运行期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1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以及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技术经济优势,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开工建设4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382亿元。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在运抽水蓄能电站30座,在运装机容量2981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38座,在建装机容量5323万千瓦,在运和在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公司。

    截至2022年6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5.9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开发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预计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千瓦,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将更加凸显。(文/仲国旺)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dianli/2022/07/30/detail_20220730125780.html
相关报告
  • 《海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1
    •   据新华社30日消息,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随着最后一台机组29日凌晨投入商业运行,海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这是海南昌江核电站的配套工程,也是全国首个建在海岛上的抽水蓄能电站。   海蓄电站位于海南省琼中县南渡江南源黎田河上游,属二等大(2)型水电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部分组成,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3×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10.02亿度,电站以4回220kV交流出线接入海南电网。   海蓄电站投产对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优势明显。项目邻近海南负荷中心及核电送出通道,主要承担海南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任务,有利于配合昌江核电运行,改善火电及其他机组运行情况,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据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海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介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将面临快速增加的用电需求,需要提高重要及敏感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海蓄电站全面投产有利于大幅提升海南电网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调峰、调频系统的灵活性。   海蓄电站投产还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预计每年可为海南电力系统节省火电标煤耗16.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约0.14万吨,对海南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海蓄电站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投资,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负责建设,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电站主体工程从开工至首台机组发电仅耗时45个月,是全国建设用时最短的抽水蓄能电站。.
  • 《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年启动次数创同期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5
    • 7月30日14时57分,随着6号机组调用启动,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惠蓄电站)机组年启动次数满10000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5%,平均每台机组每天启动超6次;机组年运行时长突破2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长9.97%。两项电站关键运行数据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完成时间分别较去年提前77天和16天,为粤港澳大湾区迎峰度夏负荷调节和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 抽蓄电站具有上下两个水库,负荷低谷时用电抽水,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是电力系统的“调节器”。惠蓄电站安装8台30万千瓦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装机规模达到240万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二。 惠蓄电站邻近江城直流、楚穗直流等远距离输电通道落点,周边风电、核电等清洁电源充足,在大湾区远距离消纳清洁电能以及就近消纳新能源上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惠蓄电站规模接近大湾区在运抽蓄总量的四分之一,8台机组调节总能力达到480万千瓦,可根据电力系统需要灵活启停机组调节负荷,调用频次长期居大湾区之首。”南网储能公司运行分公司集控中心经理黄晓佳介绍。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在广东电力系统的占比不断提高,电网对抽蓄电站等调节电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迎峰度夏期间,受连续高温影响,广东最大负荷达到1.64亿千瓦,1936万千瓦的抽蓄调节能力为全省负荷三创新高提供了超10%的支撑。“大湾区31台抽蓄机组同时满发状态较去年大幅增加,单日调节电量一度突破了1.1亿千瓦时。以惠蓄电站为例,今年以来已累计调节电量超37亿千瓦时,相当于293万户居民7个月的用电需求。受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和负荷持续升高的叠加影响,电站启动10000次时间较去年大幅提前。”南网储能公司运行分公司惠蓄项目部高级经理王斌表示。 据了解,惠蓄电站是我国抽蓄机组设计制造国产化的首批依托工程,开启了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内生产制造的先河。该电站2009年5月首台机组投产,2011年5月全面投产,16年来为大湾区调节电量超750亿千瓦时,助力经济大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