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1
  • 7月3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电网发展格局和功能形态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大力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根据电网需求和新能源发展要求提前布局和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和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能源转型对电力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提升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系统平衡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着力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能源强国”新要求,持续加大电网投入,不断增强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次启动全面建设的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提升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有力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吉林省着力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依托风、光、水、氢、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规划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和“全域地热三峡”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推动重构战略布局,重塑发展优势,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基础。

    其中,“山水蓄能三峡”工程要打造吉林省千万千瓦抽水蓄能基地项目。工程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规划实施共8个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包括在建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和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7个站点,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040万千瓦,总投资约700亿元,拉动上下游产业近1500亿元。据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建设千万千瓦级抽蓄基地,年可新增消纳新能源电量超过220亿千瓦时,为吉林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此次全面建设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吉林省蛟河市境内,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电站总投资69.7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500千伏线路接入吉林电网,计划于2029年投产发电。

    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服务电力保供,优化当地电源结构,充分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和适应性。

    抽水蓄能机组启停便捷、反应迅速,是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系统备用电源,对稳定系统频率、提供事故支援、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满足当地风电、太阳能发电快速增长所增加的调峰需求,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为当地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提供有利条件。

    吉林省电网火电装机占比53.2%,风电、光伏装机占比29%,水电装机占比17.8%,冬季供热期与风电大发期相重叠,火电供热期保民生、不能参与深度调峰,电网调峰和供电保障压力大。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地理位置优越,可作为负荷中心区域的支撑电源,建成投运后可显著提高东北区域和吉林省电网的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蛟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0万千瓦,可以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24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极大提升系统安全可靠性,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同时,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社会整体资源配置。

    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提高网内运行机组的整体经济性,促进新能源消纳。当前,吉林省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源结构调整。蛟河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6.8亿千瓦时,建成后可以有效平抑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电站运行方式灵活,能有效配合火电机组运行,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条件,降低单位能耗,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2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1.1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助推能源电力加快绿色转型。

    此外,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对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可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显著拉动地方GDP增长。据测算,电站建设期平均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4000万元,运行期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1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以及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技术经济优势,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开工建设4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382亿元。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在运抽水蓄能电站30座,在运装机容量2981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38座,在建装机容量5323万千瓦,在运和在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公司。

    截至2022年6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5.9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开发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预计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千瓦,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将更加凸显。(文/仲国旺)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dianli/2022/07/30/detail_20220730125780.html
相关报告
  • 《海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1
    •   据新华社30日消息,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随着最后一台机组29日凌晨投入商业运行,海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这是海南昌江核电站的配套工程,也是全国首个建在海岛上的抽水蓄能电站。   海蓄电站位于海南省琼中县南渡江南源黎田河上游,属二等大(2)型水电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部分组成,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3×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10.02亿度,电站以4回220kV交流出线接入海南电网。   海蓄电站投产对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优势明显。项目邻近海南负荷中心及核电送出通道,主要承担海南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任务,有利于配合昌江核电运行,改善火电及其他机组运行情况,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据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海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介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将面临快速增加的用电需求,需要提高重要及敏感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海蓄电站全面投产有利于大幅提升海南电网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调峰、调频系统的灵活性。   海蓄电站投产还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预计每年可为海南电力系统节省火电标煤耗16.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约0.14万吨,对海南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海蓄电站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投资,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负责建设,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电站主体工程从开工至首台机组发电仅耗时45个月,是全国建设用时最短的抽水蓄能电站。.
  • 《东北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1
    • 1月16日,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顺利通过15天试运行,各项指标优良,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新动能。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镇境内,是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新一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39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个完整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由北京院牵头,水电六局和水电八局组成EPC总承包联合体进行建设。 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40亿千瓦时,以两回500千伏线路接入东北电网。 电站建设过程中,清原EPC总承包部深入挖掘抽水蓄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工程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管控水平,大力推动智造创新,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实现抽水蓄能机组调速器软硬件全面国产化、首次在抽水蓄能领域应用气泡防冰技术、首次将金属结构安装多项新技术应用于水电行业。电站以创建国家优质工程为目标,严抓机组安装、调试质量,打造抽水、发电双工况精品机组。2024年5月4日,2号机组连续抽水运行15小时零8分钟,创出每小时瓦温仅上升0.2摄氏度的好成绩,验证了电站机组安装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电站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调共进、相得益彰。污水实现“内循环”,实现施工以及生活污水、废水的再利用。秉持低碳绿色设计施工理念,大范围应用清水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呈现镜面效果,将建筑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站建设过程中彰显央企担当,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当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自2023年12月15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至今,电站机组随调随启,快速响应,抽水、发电启动成功率均为100%,充分发挥了抽水蓄能“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重要作用。电站全面投产后,将在东北电网中发挥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等功能,改善东北电网电源结构,提供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绿色清洁的电力保障,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万吨,将有效提高辽宁省乃至东北、蒙东地区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