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设计:中国“零碳”工业有了时间表》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4-02-28
  •     低碳减排,标准先行。
      标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基础,所以“双碳”标准体系的建设备受顶层设计的重视。中国发布过若干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类国家标准和项目减排量评估标准,2月22日,工业领域的“双碳”标准也有了时间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编制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
      华尔街见闻在这份《指南》中看到,工业部为初步建立工业领域双碳标准体系划的“死线”是2025年,届时将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
      其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而到2030年,也就是“碳达峰”的最后期限,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支持标准化工作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核算之难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指南》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核算标准,即摸清工业领域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底数的重要基础,评估温室气体减排量和评价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水平高低的依据。
      这与相较其他行业,工业碳减排更有复杂、系统的困境有关,如何标准化核算是科学减排的“元问题”。
      “以一个工厂为例,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的核心工艺以及清晰的碳排放核算边界,还需要明确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能量的类型与来源,比如 石油 、煤炭、矿物等作为原材料和还原剂供应给工厂,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含碳原料会因加工、转化产生直接碳排放,工厂生产的能量供应大多是采用化石燃料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属于直接碳排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石春艳研究称。
      工厂生产过程还需要 电力 供应,如泵、压缩机等用电设备及工厂照明等,用电不直接产生二氧化碳,但化石能源发电过程会产生碳排放,所以电作为二次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属于间接碳排放。
      “其他消耗外购热力和蒸汽而隐含的碳排放, 也属于间接碳排放,碳核算需要收集工业过程各碳源生产活动数据, 在选择和获取碳排放因子后, 参考对应的排放源公式进行计算碳排放量,当系统边界包括不同行业时, 每个行业的核算边界不同, 碳排放数据也不同, 有的行业只核算直接碳排, 有的会加上间接碳排, 有的会把系统外的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 比如运输原料进厂的交通燃油排放也核算进去, 还有的核算了工厂建筑用电导致的间接碳排放, 这样就造成了碳排放在不同行业中的重复计算。”石春艳指出。
      比如电的间接排放, 电力部门已经核算了发电过程的碳排放, 但其他行业在核算时为了突出行业的完整性, 也会核算用电的间接排放, 交通部门燃油的碳排放核算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核算边界不同, 核算结果数据也会出现很大差别,由工业部牵头顶层统筹制定统一标准迫在眉睫。
      标准之意
      上述难点正是《指南》的着力点。该标准体系将根据核算对象和核算边界的不同,分为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等。
      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标准主要包括工序/单元、企业、园区等组织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标准。其中,在工序/单元层面,重点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流程排放量比例较高的工序或单元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标准;在企业和园区层面,重点针对工业生产中直接能源消耗量大、电力热力等间接能源消耗量大、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企业和园区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标准。
      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标准主要规范项目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准选取、核算方法、核算范围、排放因子等,包括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通用要求、基于具体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等标准。重点针对储能及余能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原/燃料替代等具有显著节能降耗效果、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项目制定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标准。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主要规范工业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核算,包括产品种类规则、碳足迹评估等标准。重点针对量大面广、或生命周期内碳排放强度高的典型工业产品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
      此外,《指南》还明确要将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标准纳入体系之中,装备标准主要指能够有效降低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包括温室气体的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以及协同降碳等4类。监测标准主要是指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强度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检测和监测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设备及系统等3类。管理与评价主要指为实现减碳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评价。管理与评价标准包括低碳评价、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等3类。
      由于是顶层设计,对于漫长、复杂的工业碳足迹减排,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变得可能。根据《指南》,未来还将加强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并引导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低碳标准化技术组织、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

  • 原文来源:http://www.ca800.com/news/d_1o5m5tj94s2d1.html
相关报告
  • 《各国碳中和时间表出炉!为何多国选择2050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3
    • 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已实现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处于立法中状态的包括欧盟(作为整体)和其他3个国家。另外,有12个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文档。 具体统计如下: 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了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根据Climate News网站汇总的信息,以下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 奥地利 目标日期:204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奥地利联合政府在2020年1月宣誓就职,承诺在2040年实现气候中立,在2030年实现100%清洁电力,并以约束性碳排放目标为基础。右翼人民党与绿党合作,同意了这些目标。 不丹 目标日期:目前为碳负,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 承诺性质:《巴黎协定》下自主减排方案 不丹人口不到100万,收入低,周围有森林和水电资源,平衡碳账户比大多数国家容易。但经济增长和对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正给排放增加压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 目标日期:2045年 承诺性质:行政命令 加利福尼亚的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前州长杰里·布朗在2018年9月签署了碳中和令,该州几乎同时通过了一项法律,在2045年前实现电力100%可再生,但其他行业的绿色环保政策还不够成熟。 加拿大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特鲁多总理于2019年10月连任,其政纲是以气候行动为中心的,承诺净零排放目标,并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五年一次的碳预算。 智利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皮涅拉总统于2019年6月宣布,智利努力实现碳中和。2020年4月,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强化的中期承诺,重申了其长期目标。已经确定在2024年前关闭28座燃煤电厂中的8座,并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煤电。 中国 目标日期:206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中国在2020年9月22日向联合国大会宣布,努力在2060实现碳中和,并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在2030年之前达到排放峰值。 哥斯达黎加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2019年2月,总统奎萨达制定了一揽子气候政策, 12月向联合国提交的计划确定2050年净排放量为零。 哥斯达黎加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2019年2月,总统奎萨达制定了一揽子气候政策,12月向联合国提交的计划确定2050年净排放量为零。 丹麦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丹麦政府在2018年制定了到2050年建立“气候中性社会”的计划,该方案包括从2030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并支持电动汽车。气候变化是2019年6月议会选举的一大主题,获胜的“红色集团”政党在6个月后通过的立法中规定了更严格的排放目标。 欧盟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根据2019年12月公布的“绿色协议”,欧盟委员会正在努力实现整个欧盟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该长期战略于2020年3月提交联合国。 斐济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作为2017年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3的主席,斐济为展现领导力做出了额外努力。2018年,这个太平洋岛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计划,目标是在所有经济部门实现净碳零排放。 芬兰 目标日期:2035年 承诺性质:执政党联盟协议 作为组建政府谈判的一部分,五个政党于2019年6月同意加强该国的气候法。预计这一目标将要求限制工业伐木,并逐步停止燃烧泥炭发电。 法国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法国国民议会于2019年6月27日投票将净零目标纳入法律。在今年6月份的报告中,新成立的气候高级委员会建议法国必须将减排速度提高三倍,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德国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德国第一部主要气候法于2019年12月生效,这项法律的导言说,德国将在2050年前“追求”温室气体中立。 匈牙利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匈牙利在2020年6月通过的气候法中承诺到2050年气候中和。 冰岛 目标日期:204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冰岛已经从地热和水力发电获得了几乎无碳的电力和供暖,2018年公布的战略重点是逐步淘汰运输业的化石燃料、植树和恢复湿地。 爱尔兰 目标日期:2050年 现状:执政党联盟协议 在2020年6月敲定的一项联合协议中,三个政党同意在法律上设定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减排7%。 日本 目标日期:“本世纪后半叶尽早的时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日本政府于2019年6月在主办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之前批准了一项气候战略,主要研究碳的捕获、利用和储存,以及作为清洁燃料来源的氢的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逐步淘汰煤炭的计划尚未出台,预计到2030年,煤炭仍将供应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 马绍尔群岛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的自主减排承诺 在2018年9月提交给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望,尽管没有具体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新西兰最大的排放源是农业。2019年11月通过的一项法律为除生物甲烷(主要来自绵羊和牛)以外的所有温室气体设定了净零目标,到2050年,生物甲烷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24-47%。 挪威 目标日期:2050/2030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挪威议会是世界上最早讨论气候中和问题的议会之一,努力在2030年通过国际抵消实现碳中和,2050年在国内实现碳中和。但这个承诺只是政策意向,而不是一个有约束力的气候法。 葡萄牙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葡萄牙于2018年12月发布了一份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概述了能源、运输、废弃物、农业和森林的战略。葡萄牙是呼吁欧盟通过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成员国之一。 新加坡 目标日期:“在本世纪后半叶尽早实现”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与日本一样,新加坡也避免承诺明确的脱碳日期,但将其作为2020年3月提交联合国的长期战略的最终目标。到2040年,内燃机车将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汽车。 斯洛伐克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 斯洛伐克是第一批正式向联合国提交长期战略的欧盟成员国之一,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南非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南非政府于2020年9月公布了低排放发展战略(LEDS),概述了到2050年成为净零经济体的目标。 韩国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韩国执政的民主党在2020年4月的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重新执政。选民们支持其“绿色新政”,即在2050年前使经济脱碳,并结束煤炭融资。这是东亚地区第一个此类承诺,对全球第七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韩国约40%的电力来自煤炭,一直是海外煤电厂的主要融资国。 西班牙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现状:法律草案 西班牙政府于2020年5月向议会提交了气候框架法案草案,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监督进展情况,并立即禁止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证。 瑞典 目标日期:2045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瑞典于2017年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根据《巴黎协定》,将碳中和的时间表提前了五年。至少85%的减排要通过国内政策来实现,其余由国际减排来弥补。 瑞士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政策宣示 瑞士联邦委员会于2019年8月28日宣布,打算在2050年前实现碳净零排放,深化了《巴黎协定》规定的减排70-85%的目标。议会正在修订其气候立法,包括开发技术来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瑞士这个领域最先进的试点项目之一)。 英国 目标日期:2050年 承诺性质:法律规定 英国在2008年已经通过了一项减排框架法,因此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很简单,只需将80%改为100%。议会于2019年6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苏格兰的议会正在制定一项法案,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基于苏格兰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在枯竭的北海油田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预计将于2019年秋季成为法律。 乌拉圭 目标日期:2030年 承诺性质:《巴黎协定》下的自主减排承诺 根据乌拉圭提交联合国公约的国家报告,加上减少牛肉养殖、废弃物和能源排放的政策,预计到2030年,该国将成为净碳汇国。 △ 据统计,占全球53%人口的经济体一起设定了或准备设定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 《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23
    • 5月12日,“零碳产业园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议获悉,我国首个零碳园区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已进入审查报批阶段,预计年内正式颁布实施。 作为工业产值贡献超50%、碳排放占比达全国总量三成的产业园区,其绿色转型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内蒙古、江苏等地方政府,以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达成共识:建立统一标准体系是破解当前零碳园区建设技术路径多元、碳核算边界模糊等难题的基石。 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由中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研制。标准涵盖园区分类、系统建设、能源结构、碳核算方法等核心内容,创新性提出“六大系统”建设框架,包括能源、基础设施、生产、交通物流、建筑及生态系统。其中明确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直供比例,建立微电网系统,强化企业能效管理,并构建多方协同机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我国零碳产业园已从内蒙古试点拓展至江苏、广东等产业集群,实践证明其能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强调,需以“高标准”护航“高质量”,通过开放共享凝聚转型合力。 作为标准主要发起方之一,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我们要把打造零碳产业园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技术推广形成零碳产业园的国家标准并走向全球。据介绍,远景不仅携手鄂尔多斯市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连续多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示范案例,更依托零碳产业园模式在内蒙古赤峰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和成本最低的绿色氢氨工程,将戈壁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工业产能。目前该模式已拓展至江苏、西班牙等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透露,标准研制历时三年,调研覆盖全国主要产业园区,系统解决了定义模糊、核算混乱、路径差异等六大核心问题。通过建立国际互认的评价体系,我国有望在零碳园区标准领域获得全球话语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远景科技集团、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