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艾滋病疫苗联盟》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0-12-13
  • 区域联盟可以促进和推动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活动,亚洲地区成立了一个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的亚洲艾滋病疫苗联盟组织(AVAN)。
  • 原文来源:http://www.avan.asia/avan/index.php
相关报告
  • 《亚洲建立艾滋病疫苗研发网络AVAN》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01-04
    • 2010年9月21日,《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杂志的一篇文章勾勒出了亚洲艾滋病疫苗网络(AVAN)的构想和目标。 亚洲艾滋病疫苗网络(AVAN)把来自澳大利亚、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13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召集在一起。 去年在巴黎举行的2009艾滋病疫苗会议上宣布将建立AVAN。一个AVAN专家组已经建立起来,在中国设立了秘书处。 “一个专门为了亚洲的疫苗研发计划有很多好处:例如,它将把重点放在一大批具有地区特异性的亚型和重组上。”澳大利亚国立艾滋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该网络的成员之一的David Cooper说。 他说,尽管该项目是全球应对艾滋病的举措的一部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针对亚洲的疫苗,亚洲有500万人被感染,5亿多人被认为面临感染风险。 AVAN的目标包括通过共享想法和共同工作从而协调成员之间的疫苗开发的举措,制定加速疫苗研发的地区策略,并拓展疫苗渠道。它的目标还包括提升临床试验和疫苗生产的能力,还打算实施伦理和管理框架。 Cooper说这项合作将发挥参与其中的科研机构和国家的力量,并改善能力建设以及该地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能转移。 例如,临床实验和伦理监管将大部分在泰国进行,去年在该国进行了迄今最有希望的艾滋病候选疫苗RV144的试验。培训网络成员将主要在澳大利亚、日本和泰国进行,而研究将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进行。 “我们将有能力汇集各国的专家技能,让他们取长补短,或者让具有互补需求的相邻国家研究组的实验室能力进行匹配。”Cooper说。 国际艾滋病疫苗项目的公共事务高级副主管Lisa Beyer说,AVAN将有助于推进设计一种可行的疫苗的举措,它受到了该领域的其它科研人员的广泛支持。 “开发一种艾滋病疫苗的举措是一种国际举措。不太可能提前知道未来开发出获得许可证的疫苗的科学进展将来自何方,但是这种举措肯定已经并且将继续因为亚洲科研人员的贡献而带来收益。”
  • 《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1-06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艾滋病预防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mmune protection of SIV challenge by PD-1 blockade during vaccination in rhesus monkeys 为题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基于PD-1信号通路阻断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如火如荼,但其在传染病防控领域中的应用还未深入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被发现三十余年,如今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虽然药物疗法可控制艾滋病病情,但无法根治,病人需终生服药。对于控制和消除艾滋病疫情而言,研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被普遍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HIV/SIV特异性CD8+ T细胞在清除和控制HIV/SIV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若能够充分诱发出持久高水平的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将有助于控制和清除HIV/SIV对靶细胞的感染。研究人员利用猕猴/SIV感染模型,探索了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与PD-1抗体联合应用的免疫策略。结果表明在疫苗接种期间同时使用PD-1抗体可有效降低T细胞的功能性耗竭,并诱发出更有效、广谱和持久的杀伤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还可有效预防猴艾滋病毒SIVmac239的多次高剂量感染。该研究为研发有效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的策略。 广州生物院研究生潘恩祥、冯凤玲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凌和已加盟中山大学的孙彩军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计划、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