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获奖名单公布》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9
  • 2023年12月19日,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揭晓,共授予5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其中生命科学奖2人、农学奖3人、医学药学奖6人。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32位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共授予23位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3年度获奖人中最年长的91岁,最年轻仅41岁,平均年龄58岁,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43岁;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23.21%,较2021和2022年度有所降低;女性科学家4人;少数民族2人。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设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部分名单见下表,全部名单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相关报告
  •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 张弥曼院士获成就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07
    •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自然基金委、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等部门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颁奖。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作工作报告。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院士。张弥曼院士长期致力于地层古生物研究。她的早期肉鳍鱼类化石研究为陆生脊椎动物起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阐明了中、新生代东亚鱼类区系演替规律,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东部油田有关地层时代及沉积环境的一些重要认识。近年来,她又开拓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鱼化石的研究,并对高原的隆起幅度、干旱化、水系变迁及鱼类演化提出新认识。她提倡和践行多学科融合,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古鱼类学的新方向、新领域,奠定了中国古鱼类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收到的推荐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双双突破700,终评入选率约为13:1至14:1。经过评选委员会严格评审标准,优中选优,最终37位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8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 《2019年度何梁何利奖颁发》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1-19
    • 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彰其率先开展深空探测研究,在探月工程总体设计和实施中作出的重要贡献。35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其中“产业创新奖”8人、“青年创新奖”8人、“区域创新奖”4人。   2019年度何梁何利奖56位获奖人中,有两位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分别是31岁的研究员刘真和34岁的研究员杨辉。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5年来,共遴选奖励136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11-1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