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福建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对福建东南沿海的老红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粒度、矿物(碎屑错石、全样矿物、黏土矿物)等分析,揭示老红砂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东亚冬季风和构造活动有关。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古地理学》。
福建东南沿海出露一套红色、棕红色、橙黄色为主的半胶结中细砂沉积物,俗称老红砂.尽管前人对老红砂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老红砂的物质来源、成因及其与海平面的变化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综合福建东南沿海9个老红砂剖面,以平潭流水老红砂剖面为主,通过新的光释光年龄及前人的数据分析,发现未次冰盛期老红砂很少发育,老红砂的发育与较低的海平面密切相关。此外,晚更新世以来,浙闽隆起带抬升,导致东南沿海分布大量的老红砂,有些老红砂剖面出现了三级台地,闽江以北的区域,浙闽隆起带却以沉降为主,几平没有老红砂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