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Omega】新工艺使电池生产更加环保》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6-28
  • 从汽油车转向电动车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方法,但制造为电动车提供动力的锂离子电池本身就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污染过程。现在,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更便宜、更环保的制造工艺。

    "制造锂离子正极材料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水,并产生废物。它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尤其是电池的二氧化碳足迹,"达尔豪斯大学化学和物理与大气科学系教授 Mark Obrovac 博士说。

    "我们想看看是否有更环保、更可持续、成本更低的方法来制造这些材料"。

    大多数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锂镍锰钴氧化物(NMC),这些元素混合在阴极的晶体结构中。通常的制造方法是将这些元素溶解在水中,然后使用这些元素结合成固体后形成的晶体。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然后必须对水进行处理以清洁水和能源,而这正是电池成本和碳足迹的主要来源。Obrovac 和他的团队利用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加拿大光源 (CLS) 研究了他们能否使用全干法工艺获得相同的结果,同时节约能源、水和资金。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 ACS Omega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上的两篇论文中。

    用干燥材料制成的阴极有时不如在水中制成的阴极均匀,因此研究小组尝试了多种方法,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使用不同的氧化物和加热制度,以确定哪种方法最有效。

    在尝试这些不同的实验时,他们利用 CLS 的布洛克豪斯光束线窥视熔炉内部,以准确了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Obrovac 说:"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如何改进工艺,从而获得更高级的 NMC 型阴极材料。

    目前最高质量的阴极材料是由颗粒直径约为 5 微米的单晶体制成的。通过精心调整起始材料和熔炉条件,Obrovac 的团队利用全干法工艺再现了这些品质,使阴极材料可与当今市场上最好的阴极材料相媲美。

    Obrovac 与总部位于新斯科舍省的电池公司 NOVONIX 合作,在该公司位于达特茅斯的试验规模工厂采用全干法工艺生产阴极材料。该工厂每年可生产 10 吨阴极材料,与传统(湿法)相比,该方法的资本成本估计可降低 30%,运营成本降低 50%,能耗降低 25%,同时不需要工艺用水,也不会产生废物。

    "Obrovac 说:"这些都是很大的数字,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电池材料的生产方式。"它应该能降低电池的整体成本,并大幅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原文链接: Mohammad H. Tahmasebi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the All-Dry Synthesis of NMC622 Cathodes Using a Single-Phase Rock Salt Oxide Precursor, ACS Omega (2023). DOI: 10.1021/acsomega.3c08702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6-battery-production-eco-friendly.html
相关报告
  • 《大连化物所新工艺让可弯折的电池实现在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1
    • 可不要小看上面视频里那块貌似不起眼的“抹布”,它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制备出的柔性电池电极。 柔性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任意折叠扭曲的电池。 电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设备。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常见的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 其中,正负极(可通称为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是能量转化的反应场所;电解质负责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是能量转化过程的桥梁;隔膜用于阻隔正负极,避免其直接接触导致电池短路,是电池体系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正负极侧通常还需使用导电性良好的集流体以保证电流的顺利输入和输出。 自从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以来,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二百多个春秋。从干电池到铅酸蓄电池,再到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池体系的容量、功率及使用寿命不断提升,体积和质量不断向小型化、轻型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用电设备的续航能力、便携化、普适性以及生产效益。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正在向着轻薄化、柔性化和可穿戴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些公司都推出了曲面屏手机,并且正在计划研制可折叠、可弯曲的新一代产品。 电子设备都要更轻更薄可弯曲了,那么,电池肯定也得能弯曲才行啊。 我们知道,纸张和织物是有柔韧性的,要是能把电极材料和集流体合二为一变成纸张或织物,电极材料和集流体分离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科学家们研究开发了一种制备柔性电池的新工艺。文章开头的那张“抹布”就是用这种工艺制备出来的。 不同于传统电池中将活性物质直接用粘结剂涂覆在导电基底上,这次科学家们通过化学镀技术,让活性物质与金属集流体直接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当电池任意弯折时,活性物质都不会产生脱落,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柔韧性。 采用化学镀技术能够在柔性多孔电极表面和内部均匀沉积超薄可控的金属镀层,形成三维连续的金属集流体网络,使电极的电导率提高两个数量级,并保持电极中完整的离子传输通道,因而提升了柔性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此外,该工艺制备的涂层与电极基底间粘结紧密,解决了传统涂覆法在形变下存在的活性物质与金属集流体脱离的问题,有效解决了软包装柔性电池器件的实用难题。 柔性电极上化学镀沉积金属镀层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基于这种新型制备工艺,科学家们把锂硫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提高至1600 mAh g-1,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5倍以上。如果把这种电极材料组装成具有商业化结构的软包电池,仍可以放出1420 mAh g-1容量,实现100次充放电循环,并且在不同弯折程度、弯折时间下,仍可以正常工作。 不仅如此,该工艺制备的集流网络的面密度远低于传统铝箔、铜箔、泡沫镍等,可进一步降低电池器件的整体重量,提高能量密度,有非常重要实用价值。该工艺技术制备成本低廉、易于实际应用,为未来柔性电池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新工艺生产的坚韧耐用的纳米纤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30
    •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科学家开发了一种被称为凝胶静电纺丝的新技术,可以提高超细聚合物纤维的强度和弹性,这些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防护装甲和纳米复合材料。该工艺增加了传统凝胶纺丝的电动力,可以生产出直径为纳米的纤维,综合其刚度和强度,足可以与市场上买的最好的纤维相媲美,同时也更加坚韧。 该研究发表在《材料科学》杂志上[Park, J. H., Rutledge, G. C. J. Mater. Sci. (2017) DOI: 10.1007/s10853-017-1724-z],展示了超细聚乙烯纤维,其性能甚至超过了Kevlar和Dyneema等一些最强的纤维材料的性能。纤维的强度也与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碳纤维和陶瓷纤维具有相似的强度,甚至强度更高,但是密度更低。 该团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电纺丝纤维的形成,性能和应用,因为当直径减小到1微米以下时,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行为。尽管他们测试到的材料的模量不如目前使用的最好的纤维好,但是却发现它们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了。化学工程的教授格雷格•拉特利奇(Greg Rutledge)说:“真正区分它们的是我们所说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这意味着在每一重量的基础上,它们几乎胜过一切。 所使用的工艺在材料方面与传统的凝胶纺丝工艺类似;然而,然而, 利用电能将纤维拉制出来,并且采用单级工艺代替多级工艺,意味着研究小组可以获得直径为几百纳米(而不是一般的15微米)的更高的拉伸纤维。带电纤维引起产生超细尺寸的“快速变化”不稳定过程。 正如拉特利奇(Rutledge)所解释的那样:“在材料科学领域,人们经常面临特性上的权衡。强度和韧性就是这样一种权衡”。对于这种新工艺生产的纤维来说,消除了许多这样的权衡,因为通过减小纤维直径表现出韧性增加且不损害强度或刚度。 这一发现可能会产生与汽车、航天和军事工业中使用的防护材料一样坚固但体积较小的材料。虽然他们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但他们现在希望更好地理解材料韧性的来源,以及它与纤维直径的关系,以期提高工艺的可靠性,有效地生产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