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氧化钛/聚合物两亲性纳米材料,控制尺寸,用于药物包封和递送》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1-20
  • 本工作描述第一次混合药物的合成量加载二氧化钛/两亲性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可控大小利用一个简单的和可再生的溶胶-凝胶过程,包括钛(IV)/丙酮的形成含氧的混合有机复杂之后,其与一个两亲性聚(环氧乙烷)量b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在丙酮和水nanoprecipitation必经阶段。混合纳米粒子的大小取决于复杂的老化过程,例如混合纳米粒子的直径在228到53纳米之间,分别为老化1天和36天(动态光散射)。此外,由于在表面涂有共聚物的聚(环氧乙烷)块,它们在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物理稳定性。相反,无聚合物TiO2颗粒大且沉淀快。将疏水药物模型硝唑尼德与前驱体溶液结合,可得到混合纳米颗粒,其含量为12.9% w/w,并在双峰剖面下释放。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itan³Themis G2 300)分析,揭示了这些新型杂交体的多孔非晶纳米结构,以及药物和共聚物在纳米颗粒体中的共聚。最后,在超声作用下,我们的混合纳米粒子在体外产生活性氧,为其在声动力和药物释放治疗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文章发布于2018年11月15日

相关报告
  • 《纳米材料相遇斑马鱼:毒性评估和药物递送应用》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1-01
    • 随着用于各种应用的工程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用于评估纳米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安全的潜在危险作用的体内毒理学研究。斑马鱼由于其高繁殖力,低成本,发育阶段特征明确,光学透明性等优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化学和污染物生物安全性评估的“金标准”。因此,斑马鱼具有高通量纳米毒性筛选的巨大潜力。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斑马鱼对不同纳米材料的体内毒理学特征,包括银纳米颗粒(NPs),氧化铜NPs,二氧化硅NPs,多聚物NPs,量子点,纳米级金属-有机骨架等,并着重于这些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例如尺寸,表面电荷和表面化学性质)如何影响其生物安全性。此外,我们还报告了近期使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用于治疗评估,生物分布追踪和负载药物控释的相关纳米药物体内递送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此外,还讨论了斑马鱼模型的局限性和特殊用途。总之,斑马鱼有望成为纳米毒性和药物传递评估的高通量筛选平台,这对安全纳米材料以及更有效的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 《用于肥胖症治疗药物控制的聚合物载体》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9-10-28
    • 肥胖症和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流行率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在肥胖症的临床治疗中,已经采用了各种方法,包括减肥手术和药物疗法。 然而,这些常规选择仍然无效,并且具有不利影响的风险。 因此,迫切需要具有更高功效和特异性的治疗。 新兴的药物输送系统使用聚合材料和化学策略,通过稳定和时空控制的抗肥胖药释放来提高治疗效果和特异性。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供了有关肥胖症当前治疗方法的见识,重点是用于增强抗肥胖药递送的聚合物载体的最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