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10-26
  • 【内容概述】我国自2010年起开展星载二氧化探测方面的相关研究,陆续实现地基、机载IPDA激光雷达的研制与验证,精度已达1 pm以内。2022年,我国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DQ-1)搭载星载IPDA激光雷达,实现了CO2柱浓度的全球主动遥感观测,填补了高纬和夜间监测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研究进展

      DQ-1星载IPDA激光雷达发射两个波长,称为online波长和offline波长。激光在所测光学路径上传输时,由于online波长的激光会被传输路径上的CO2分子强烈吸收,而offline波长的激光只是较弱的吸收,通过接收两个波长的回波信号最终反演得到该段传输路径上的CO2柱浓度数值。

      2022年4月16日DQ-1卫星发射入轨之后,为评估星载IPDA激光雷达XCO2反演精度与数据适用性,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星载IPDA激光雷达算法设计、数据处理及对比验证工作。开发了脉冲积分法(PIM)、信号滑动平均法(AVS)、DAOD滑动平均法(AVD)、粒子滤波算法(EPICSO)以及卡尔曼平滑算法(KS)等改进方法。评估结果表明,DQ-1与TCCON之间的总体偏差小于1 ppm,达到了星载IPDA激光雷达的设计指标。

      基于高精度的XCO2观测数据,多家单位开展了多项科学应用研究。各研究团队还开展了城市排放反演等研究,大大扩展了星载IPDA激光雷达XCO2数据的应用场景。随着地表XCO2数据应用的逐步深入,云顶XCO2数据的有效利用成为一大热点。南京信息大学研究团队分析了不同云类型云顶XCO2观测数据的数据质量,并比对了反演结果与被动遥感、模式数据之间的差异,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平衡边界层方法反演得到海洋CO2通量,并与多源海洋CO2通量数据集比对,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5ODU3NA==&mid=2653460889&idx=1&sn=976c503dfa5440b77060af45241f7dbf&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6
    •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7月25日,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两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高精度CO?柱浓度探测。 本次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 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我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能力。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首批发布的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 两星在轨测试期间,在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地理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多个行业,均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组织卫星工程研制团队和用户单位,充分发挥科研卫星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应用场景,提升卫星综合应用效能,推进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7-25
    • 【内容概述】据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25日报道,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两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本次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我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能力。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首批发布的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