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10
  • 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负责编制的抗中子辐照钢标准《聚变堆用抗辐照低活化马氏体结构钢板》(HJB 1016-2018)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发布的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自2018年9月9日起施行。

    抗中子辐照钢具有抗辐照脆化和肿胀、低活化、耐高温等优点,是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和裂变铅基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结构材料,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核能强国都将其纳入核心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材料标准的建立是一种材料发展成熟的标志,直接决定着材料能否进行工程应用,因此各国均开展了抗中子辐照钢的标准化工作。

    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核安全所·FDS凤麟团队自2001年起主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其主要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材料先进水平,可满足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团队于2017年初率先向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提出抗中子辐照钢的标准化申请并获批立项,启动了我国抗中子辐照钢标准的编制工作,围绕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冶炼制备和性能测试中的技术规范和参数要求。

    该标准的正式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抗中子辐照钢的工程化应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为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我国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9/10/content_707530.s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国际标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沟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也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近日,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由中核集团统筹组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编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一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 4233: 2023)于2023年3月6日正式发布! 该标准不仅是我国首项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也是ISO发布的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影响力,填补了ISO核聚变领域的标准空白,开创了聚变国际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标准化是中核集团科技能力的核心体现、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保障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中核集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中核集团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升集团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核聚变作为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的最终一步,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要终极方案。热氦检漏是检验聚变堆真空室内部件(即堆芯部件)真空密封性的技术,是有效保障聚变堆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关键的环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率先研发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技术,建成了中大型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其核心指标满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高标准要求,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内外同类装置两个数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浙江省重磅发布!首批次重点新材料》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9-15
    • 日前,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外公示《浙江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度浙江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工作的通知》,本次《目录》发布的首批次新材料是指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技术领先优势,能打破现有市场垄断,且尚未在市场取得显著业绩的新材料产品,入选产品需要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技术水平。 《目录》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部分,共包括十大类431种材料,其中先进基础材料部分——包含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战略材料部分——包含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合金、其他关键战略材料。 一、先进化工材料 先进化工材料4类,包括低介电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醇及其氧化改性树脂等36种特种橡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高导热尼龙材料、高强高模量聚酰亚胺薄膜、聚苯硫醚(PPS)等15种工程塑料,5G高频PCB板用聚四氟乙烯薄膜、高选择性盐湖提锂纳滤膜等24种膜材料和超高压电缆用超净绝缘料、高纯度聚硅氧烷等71种其他化工新材料,涉及电子工业、5G通信、航空航天、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目录》同时对每种材料的性能作出详细规定。 六、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材料包含光伏封装胶膜、锂电池正极材料、钠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36种材料。 七、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材料 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材料包括超高纯化学试剂(电子级硫酸、硝酸、高纯硅烷等)、KrF光刻胶用树脂类材料、光学级碳酸酯共聚物等79种材料,涉及半导体封装、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 八、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包含高性能碳纤维、碳纤维增强热塑、特种高性能PBO纤维、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预浸带、芳纶纸蜂窝芯材、LCP高性能纤维等15种材料,涉及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 十、其他关键战略材料 其他关键战略材料包含聚醚醚酮、耐高温热塑性聚酰亚胺、高性能冷却液、环烯烃共聚物(COC)、航空超厚PMMA等37种材料,涉及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医疗、电子信息等领域。 前沿新材料部分 前沿新材料包含反射型辐射制冷膜、石墨烯导热材料等10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