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在辽宁核电正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6
  • 5月9日10点18分,随着辽宁核电风电机组的叶轮随风转动,中国核电(601985)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在辽宁核电徐大堡厂区正式并网发电。

    据悉,2017年5月,辽宁核电闻“风”而动,在获悉辽宁省发改委《关于全省风电开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后,立即启动风电项目开发工作,委托设计单位开展了系列技术论证,自主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并通过了中核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审查。取得了葫芦岛市发改委、国土、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性文件,项目于2017年10月5日开工建设。

    辽宁核电主项目运行后,依靠光伏、风电项目同时可实现“核蓄风光,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的打造,提升核电相关产业安全性。辽宁核电充分利用厂区土地资源、电网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可协调的良好外部资源,打造出核电项目场地综合利用的典范。

相关报告
  • 《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2021年11月18日4时22分,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福建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成功并网。至此,该项目46台风电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个月,为今冬明春能源保供攻坚战再添了新动能。 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99.2兆瓦,年发电量约1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3.91万吨。项目于2016年12月获得核准,2019年11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组织施工,科学防控疫情,先后攻克了海底地质复杂、水上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多项施工技术难题,守住每个施工窗口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彰显了华电速度、华电精神、华电力量。2020年9月首台风机成功吊装,同年12月底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10月2日,全部风机吊装完成。 项目建设贯穿“精品工程”理念,坚持基建服务生产,稳步推进基建安全标准化创建,实现全程安全施工,获得基建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评级;加强科技创新,首次成功投运福建公司、国电南自等四方联合研制的“华电睿风”自主可控国产6.2MW海上风电主控系统,研发投运了集团公司首套海上风电场一体化监控及运维系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六桩直桩高桩承台、“犁沟填埋”海缆敷设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小海滩占用面积以及对近海养殖影响,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打下基础,实现“风电与渔业互补共生”。
  • 《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2018年12月29日10时18分,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在青海格尔木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替代煤电的平价清洁能源正式走进千家万户。  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光伏电站,由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联合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装机容量500兆瓦,占地771公顷,总投资超过21亿元,是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项目平均电价0.316元/千瓦时,低于青海省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元/千瓦时),开创了国内光伏平价上网的先例。项目建设中突破传统投资、技术、用地等制约因素,成功在海拔2900米的高原戈壁上建成这一“绿色平价工程”,探索出了更适合国内平价上网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实施方案,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全国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平价上网新时代,成为国家开启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坐标和时间节点。 光伏“领跑者”计划,是由国家能源局主导实施并直接管理的新能源建设项目,旨在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后,将从补充性能源变成替代性能源,并逐步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央。近年来,国家能源局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非技术成本的降低,加速新能源补贴退坡进程。青海省委、省政府,海西州委、州政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全面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区。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等单位推动成立了青海省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园区,搭建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集控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调度业务协调,保证了电站的快速接入和安全稳定运行,共同将格尔木项目打造成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青海样本”。 三峡集团、阳光电源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管理、人才、机制等方面优势,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动创新项目开发模式、创新技术引领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模式、创新共享发展模式,历经4个月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每年向社会提供约1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能够满足约63万户城乡家庭的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煤耗约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4万吨、二氧化硫约260吨、烟尘排放量约60吨,种植阔叶林约2300公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三峡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革新是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平价上网的根本驱动力。今后,三峡集团将继续秉承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在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等领域的优势,将格尔木光伏“领跑者”项目打造成为能复制、可推广的光伏高效平价上网的典型示范项目,为推动“人民用得起、国家不补贴、长期可持续”替代煤电的平价清洁能源,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