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兴的人类致病性冠状病毒的亚单位疫苗》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7-02
  • 迄今为止,已从人类分离出七种冠状病毒(CoV)。其中,一旦出现或继续引起严重感染,包括三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近确定的冠状病毒(2019-nCoV)。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中国于2002年首次报道了人的SARS-CoV感染(约10%的病死率),而沙特阿拉伯于2012年6月首次报道了人类的MERS-CoV感染(约34.4%的病死率)。2019年-nCoV于2019年12月在中国首次报道,目前感染超过7万人(病死率约为2.7%)。 SARS-CoV和MERS-CoV都是人畜共患病毒,使用蝙蝠作为其天然宿主,然后通过中间宿主传播,导致人类感染。尽管如此,2019-nCoV的中间宿主仍在调查中,针对这种新CoV的疫苗尚未可用。尽管已开发出多种针对SARS-CoV和MERS-CoV感染的疫苗,但尚未批准将其用于人类。在这篇综述中,描述了冠状病毒CoV的关键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概述了针对SARS-CoV和MERS-CoV的当前疫苗类型,并概述了针对这两种病原性人类CoV的亚单位疫苗的最新进展。这些亚单位疫苗是根据全长刺突(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非RBD S蛋白片段和非S结构蛋白引入的,也是影响这些亚单位疫苗的潜在因素。总体而言,该综述将有助于快速设计和开发针对新的2019-nCoV疫苗以及任何未来可能具有大流行性的CoV疫苗。

  • 原文来源:;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0.00298/full
相关报告
  • 《病毒学家开发具有广泛保护性的冠状病毒疫苗》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4-17
    • 纳米医学于2021年4月16日发布COVID-19的内容。文章指出关于一种可预防COVID-19病毒和其他冠状病毒的候选疫苗已在早期动物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 候选冠状病毒疫苗是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杰出教授X.J.孟和弗吉尼亚大学健康学院教授Steven L. Zeichner共同研制的,它可以防止猪感染猪冠状病毒,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 弗吉尼亚-马里兰兽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和病理生物学杰出教授孟表示:“候选疫苗是使用一种针对冠状病毒高度保守基因组区域的创新疫苗平台开发的。”“新的疫苗平台利用一种基因组减少细菌在其表面表达冠状病毒疫苗抗原。这样的疫苗平台可以在世界各地的现有设施中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可以满足大流行的需求。” 他们的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了一些优势,可以克服全球疫苗接种工作的主要障碍。这种疫苗很容易储存和运输,即使是在世界上的偏远地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疫苗制造工厂大量生产。 蔡克纳说:“我们的新平台提供了以非常低的成本快速生产疫苗的新途径,这些疫苗可以在世界各地的现有设施中生产,这对应对大流行病特别有帮助。” 一种新的疫苗开发方法 新的疫苗生产平台包括合成指导病毒片段生产的DNA,这些DNA可以指导免疫系统如何对病毒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这个DNA被插入到另一个叫做质粒的DNA小圈中,质粒可以在细菌中繁殖。然后,质粒被引入细菌,指示细菌在其表面放置蛋白质碎片。这项技术使用的是常见的大肠杆菌。 一个主要的创新是大肠杆菌的大量基因被删除了。去除细菌的许多基因,包括组成其部分外表面或外膜的基因,似乎能显著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并对放置在细菌表面的疫苗抗原作出反应的能力。为了生产疫苗,表达疫苗抗原的细菌只需在发酵罐中培养,就像酿造等常见微生物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发酵罐一样,然后用低浓度的福尔马林杀死。 灭活的全细胞疫苗目前广泛用于预防霍乱和百日咳等致命疾病。世界上许多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工厂现在每年生产数亿剂这种疫苗,每剂1美元或更少。他说:“也许有可能让这些工厂生产这种新疫苗。由于技术非常相似,成本也应该相似。” 整个过程,从确定一个潜在的疫苗目标到产生表面有疫苗抗原的基因缺失细菌,可以在两到三周内非常迅速地进行,使该平台成为应对大流行的理想平台。 针对COVID-19 该团队的候选疫苗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法,它针对病毒的刺突蛋白的一部分,即“病毒融合肽”,这在冠状病毒中非常普遍。在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许多基因序列中,没有观察到融合肽有任何不同,这些基因序列在大流行期间从世界各地数千名患者身上获得。 “随着各种SARS-CoV-2变种的出现,针对所有冠状病毒保守区域(如融合肽)的疫苗可能会导致广泛保护性候选疫苗。这种疫苗如果成功,将对不同病毒株具有重大价值,”孟说。他同时也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弗拉林生命科学研究所(Fralin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at Virginia Tech)新出现的人畜传染病和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中心(Center for Emerging, Zoonotic, and arthroarthroblood Pathogens)的创始主任。 创建他们的疫苗,研究人员使用新疫苗平台,合成DNA的指令,使融合肽和工程细菌蛋白质表面的细菌,有大量的基因移除,然后成长,冠状病毒疫苗灭活细菌的候选人。 孟和蔡克纳研制了两种疫苗,一种用于预防COVID-19,另一种用于预防猪冠状病毒,即PEDV。PEDV和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都是冠状病毒,但它们是远亲。与所有冠状病毒一样,PEDV和SARS-CoV-2有许多共同组成融合肽的核心氨基酸。PEDV会感染猪,引起腹泻、呕吐和高烧,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养猪户的巨大负担。2013年,当PEDV首次出现在美国的猪群中,仅在美国就杀死了数百万头猪。 在猪身上研究PEDV的一个优点是,研究人员可以研究疫苗在其原生宿主(在这种情况下是猪)中对冠状病毒感染提供保护的能力。用于测试COVID-19疫苗的其他模型在非本地宿主(如猴子或仓鼠)或经过基因工程使其感染SARS-CoV-2的小鼠中进行了研究。猪在生理和免疫方面也与人类非常相似——它们可能是除了灵长类动物之外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模型。 孟和Zeichner在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发现,PEDV候选疫苗和SARS-CoV-2候选疫苗都能保护猪免受PEDV引起的疾病。这些疫苗没有防止感染,但它们保护猪不出现严重症状,这与用候选COVID-19疫苗对灵长类动物进行测试时的观察结果非常相似。疫苗还使猪的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如果PEDV和COVID-19疫苗都能保护猪免受PEDV引起的疾病,并启动免疫系统对抗疾病,那么COVID-19疫苗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严重的COVID-19疾病。 下一个步骤 额外的测试,包括人体试验COVID-19疫苗之前,需要通过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或其他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用于人,但合作者满意的早期的成功疫苗研发平台。 孟说:“虽然动物研究的初步结果很有希望,但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完善使用不同基因组减少菌株的疫苗平台和融合肽疫苗靶标。”“在猴子模型中测试融合肽疫苗对抗SARS-CoV-2感染也很重要。” 蔡克纳补充说,弗吉尼亚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这两所有着著名体育竞争对手的学校之间的合作产生了如此有希望的结果,这让他深受鼓舞。 他说:“如果弗吉尼亚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能够共同努力,尝试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来应对这种流行病,那么也许整个国家都有希望进行合作。”
  • 《AI助力研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16
    •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人们开始担心之前使用的新冠疫苗是否依然有效。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应对各种新冠病毒的“通用疫苗”?为防范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很多国家都在推进相关研究,科学家们更是用上了“大杀器”——人工智能。   “通用疫苗”:防患未然   今年1月底,美国白宫冠状病毒工作组成员、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在国会上介绍了美国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努力。福奇表示,该疫苗旨在对抗新冠病毒和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其他类似病毒。   福奇对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表示:“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疫苗将有效对抗所有新冠病毒变体,并最终对抗所有冠状病毒。”   福奇说,从长远来看,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开发可能有助于防止全球下一次大流行病——新冠疫情无法根绝,可能还会定期出现。此外,人类还可能遭遇来自动物的未知冠状病毒的感染。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在10日的报道中指出,这种“通用疫苗”的效果即便比不上针对特定病毒的疫苗,但对其他冠状病毒仍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比如,去年12月,美国国防部下属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宣布研发的一种名为“刺突铁蛋白纳米粒子”的疫苗,“不仅能引发强有力的免疫反应,还可能为人们关注的新冠病毒变体以及其他冠状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提供广泛的保护。”   据报道,该疫苗今年年初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人体试验,目前正申请开展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试验。   日本弘前大学病毒学副教授森田英嗣表示:“这种蛋白很稳定,而且外形酷似病毒,能够长时间高效地发挥免疫效力。”   AI助力:事半功倍   为了更好、更快地研制出这样的疫苗,人工智能工具“临危受命”。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NEC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研发下一代疫苗。   目前使用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将含有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导入人体,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免疫的效果。但是,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蛋白中出现了大量变异,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下降。所以NEC公司的战略是,将刺突蛋白以外的病毒蛋白都作为候选抗原,排除那些容易变异的部分。为此,研究人员通过让AI学习免疫反应的实验数据来确定候选抗原。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Baseimmune在借助AI开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据英国《科学焦点》杂志网站报道,该公司研制疫苗的工作原理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特定病原体(如病毒、寄生虫或细菌)的感染并作出反应。每种疫苗的核心都是抗原(一种基于部分病原体的小而安全的分子),它能触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大多数疫苗抗原基于单一病原体成分,如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或疟疾寄生虫的外壳蛋白,而这限制了疫苗应对新变体的有效性和能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Baseimmune公司的疫苗设计算法将基因组、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综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合成抗原,其中包含病原体中所有“最有可能引发强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组成部分。   Baseimmune公司表示,这些“挑选和混合”抗原将向免疫系统提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特定病原体的一切信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否变异。设计出来的抗原可以被注入任何疫苗技术平台,包括mRNA、DNA和病毒载体,从而创造出适用于所有当前和可能变异的通用疫苗。   该公司已与DNA疫苗先驱Touchlight合作,开发一种冠状病毒通用疫苗,旨在应对新变异的出现,防止未来的大流行病。据悉,该公司在最新一轮投资中获得了350万英镑,他们计划用这笔钱帮助为包括冠状病毒和疟疾在内的几种主要疾病研制通用疫苗。   此外,mRNA本身存在稳定性差、易分解等问题,所以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及体内表达时很容易失效。因此,如何稳定mRNA,提升研发效率,成为了全球科研机关、防疫机构和生物医学公司亟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百度公司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贡献了一臂之力。据媒体报道,2020年,百度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Design,这是专门用于优化mRNA序列设计的高效算法。针对新冠mRNA疫苗序列,LinearDesign能在16分钟内大大提升疫苗设计的稳定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有效解决了mRNA疫苗研发中最重要的稳定性问题。   《朝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备受期待的冠状病毒通用疫苗能否很快面世并应用于人体还是未知数。不过,即使不能赶在新冠病毒下一个变异株出现之前诞生,也可能成为预防其他冠状病毒引发的下一场大流行病的有力候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