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HCV患者PegIFNα-2a±利巴韦林治疗后的SVR长期持久》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3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Schwarz等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CHC)儿童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长期持久,与非IL28B CC基因型患者相比,IL28B CC基因型患者的SVR率更高。

      该项前瞻性、多中心、长期随访(LTFU)研究纳入之前应用PegIFNα-2a±RBV治疗的38例儿童患者的PEDS-C试验中,治疗结束后5年(平均5.6年,范围4.1-6.6年)和6年(平均6.6年,范围5.1-7.7年)时,进行2次研究随访,包括标准化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SVR的长期持久性以及IL28B基因型和治疗应答之间的关联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LTFU队列可代表最初的PEDS-C队列,因为两个队列的基线和治疗特征均有可比性。在PEDS-C试验期间,38例参与者中的21例获得SVR(应答者),17例未获得SVR(无应答者)。在LTFU期间(获得SVR后4.4-7.0年),所有21例应答者维持HCV RNA检测不出,而无应答者则持续检出病毒血症。IL28B CC基因型患者的SVR率为67%,相比之下,非CC基因型患者的SVR率仅为30%。

  • 原文来源:http://journals.lww.com/jpgn/Abstract/publishahead/Durability_of_Response_in_Children_Treated_with.97816.aspx
相关报告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中利巴韦林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5-26
    •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过程中利巴韦林服用剂量及血药浓度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 方法 收集了40例接受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根据疗效(治疗结束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在停药后随访24周时HCV RNA仍维持低于检测下限为获得SVR,HCV RNA转阳者为复发)分为获得SVR组20例(年龄19 ~ 55岁,男性10例)和复发组20例(年龄21 ~ 76岁,男性12例),采用HPLC-MS/MS测定法检测其治疗过程中第4、12、24、48周的利巴韦林血药浓度.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服用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15.01±1.21) mg/kg和(10.28±2.81)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8,JP=0.000).AUG达到0.96 (95%CI,0.00~ 1.00),P=0.000,表明利巴韦林服用剂量对获得SVR的预测价值较高.当RBV用量大于13.05 mg/kg(敏感度:100%;特异度:85%)时,更可能获得SVR疗效.获得SVR组第4、12、24、48周RBV血药浓度检测值依次为(1 894.8±740.7)ng/rnl、(2 029.9±547.7) ng/ml、(2 011.8±354.2) ng/ml、(2 093.5±540.3)ng/ml,复发组依次为(1 223.1±722.7) ng/ml、(1 286.9±685.4) ng/ml、(1 304.7±692.0) ng/ml、(1 221.3±655.3)ng/rnl,两组患者每个时间点的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t=2.903,P=0.006;t=3.787,P=0.001;t=4.068,P=0.000;t=4.593,P=0.000).采用ROC分析结果显示,第4、12、24、48周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6(95%CI,0.61 ~ 0.92),P=0.005;0.83 (95%CI,0.68 ~ 0.97),P=0.000;0.83(95%CI,0.69 ~ 0.98),P=0.000;0.86(95%CI,0.72 ~ 1.00),P=0.000;提示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对SV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第4、12、24、48周利巴韦林血药浓度依次高于1 262.5 ng/ml(截断值,敏感度90%,特异度60%)1 432 ng/ml(敏感度100%,特异度65%)、1 427 ng/ml(敏感度100%,特异度65%)和1 610 ng/ml(敏感度95%,特异度80%)时,获得SVR疗效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 Peg-IFN α-2a联合RBV抗HCV过程中,RBV服用剂量及血药浓度对CHC复发及获得SVR可能性预测价值较高.
  • 《基因1b型HCV肝硬化患者应用DAA联合治疗12周的SVR率为100%》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3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肝病中心Feld等 的一项研究表明,基因1b型HC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和dasabuvir治疗12周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停止治疗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高达100%。   该项研究纳入基因1b型HC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初治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经治患者,主要纳入标准为血红蛋白 10 g/dL、白蛋白 2.8 g/dL、血小板计数 25 × 109/L、肌酐清除率 30 mL/min以及Child-Pugh积分?6。应用ombitasvir /paritaprevir /ritonavir(25/150/100 mg,每日一次)和dasabuvir(250 mg,每日2次)治疗12周,通过SVR12(HCV RNA<25 IU/mL)率评估疗效,对接受研究药物的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所有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SVR12率为100%(95% CI:94.0 - 100%)。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乏力(22%)、腹泻(20%)和头痛(18%),只有1例患者(1.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很少观察到实验室异常,并且无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