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2-01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儿童健康专委会,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2023)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0) : 3155-315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712-012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和住院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目前导致5岁以下儿童罹患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首要病毒性病原,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进一步推进RSV防控工作,全面探讨RSV疾病负担、流行规律变迁、防治手段研发与监管及防控相关策略的制定等,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于2022年12月召开了“中华RSV论坛”。与会专家围绕RSV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儿童RSV感染防控专家倡议:(1)加强对RSV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2)联合多部门多领域,开展多中心长期持续性监测;(3)重视疫苗、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方法的创新、研发与引入工作;(4)推动RSV免疫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5)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儿科医疗卫生资源,防止院内感染。

  • 原文来源:https://rs.yiigle.com/cmaid/1477454
相关报告
  • 《每年近3500万儿童感染住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背后的百亿美元市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4
    • 冬天已至,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们蠢蠢欲动。 尽管已有“神药”奥司他韦防治甲型和乙型流感,但仍有一类特殊的呼吸道感染,比普通流感更加凶险,却“逍遥法外”无药可防治。 它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但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疾病将迅速发展为有生命危险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后续的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每年有近3500万儿童因此严重感染。 随着天气转凉,这种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简称RSV)引起的病症,正卷土重来,威胁全球幼儿的健康。有人预言:RSV年即将来临。 尽管危害严重,但这场特殊的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却面临无疫苗可预防、无特效药可治的困难局面。 “无药可用”难题背后,一场抗击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发竞赛正悄然拉开帷幕,中国创新药企也参与角逐这一极富挑战的创新领域并处于领先地位,百亿美元的潜在医药市场将由此开启。 每年全球近3500万儿童严重感染 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至今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另外一种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正在卷土重来,影响公众健康。 今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发布警告人们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在美国南部异常活跃的状况。 据《世界报》报道,法国近期也发现大量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患,大巴黎和东部地区尤为严重,一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已经人满为患。 不仅美国和法国,随着新冠病例数的减少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放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在今年相继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例上升的情况,这个威胁儿童健康的病症正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数据,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全球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诱因,2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90%,全球每年有330万儿童因此感染住院。 2020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感染人数高达3460万人,其中仅中国的感染人数就达到300万人。 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极为普遍且广泛,WHO估计每年全球有6400万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16万儿童死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1] 尽管十分常见且危害严重,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专门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和预防疫苗,帕利珠单抗是全球唯一获得批准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药物,但仅适用于预防少部分高危婴幼儿的感染。 帕利珠单抗早在1998年已经获批上市,但至今没有引进中国。 与此同时,帕利珠单抗价格昂贵,在流感季节每月需注射一次,单剂量成本高达1000美元至3000美元(取决于患者体重),且预防效果有限、预防持续期短、患者覆盖面窄,这使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防治尤其困难。 “无药可用”催生百亿美元市场 “无药可用”背后,既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也呈现了有待发掘的巨大医药市场潜力。 灼识咨询研究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全球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9%。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作为一种抗传染病药物,在疾病流行传播时,更会显现出超过市场预期的稀缺价值。 以流感“神药”奥司他韦为例,2009年,墨西哥、美国相继暴发甲型H1N1流感,作为当时最有效的药物,奥司他韦被推到了抗击流感的第一线,其当年全球销售额也远超市场预期,达到29亿美元。 一系列有利市场条件及政策支持下,在至今为止无药可用的情况下,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在中国的增长潜力尤其突出。 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核心患者人群,除了老年人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成人外,主要就是儿童。而儿童用药,近几年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和关注的焦点。 2015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指出“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NMPA也相继出台了多个指导原则,其中2020年就发布3项指导原则和1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期指导药物研发单位更科学的开展儿童用药研发,避免不必要的临床研究,少走弯路。[2] 2021年8月20日,人口计生法修订后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三孩政策”的推出,让中国儿科用药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增。 政策之外,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在中国市场的支付环境也相对优越。相较成人用药,中国父母在为孩子看病用药上,有更强的支付意愿。 与此同时,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能使儿童及时得到治疗,避免呼吸道和肺部损伤发展为哮喘,气喘和慢性肺炎,减少器官损伤,让患儿能在健康呼吸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由此看来,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势在必行。同时,从药物经济学来看,在儿童时期的早期治疗能否避免造成儿童慢性疾病长期占用医保资金,是对疾病所需医疗资金和治疗时间上极大的节约,上市后更有可能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实现用药的广覆盖。 灼识咨询研究数据预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在中国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500万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9%。 中国企业解决全球难题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下,一批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创新企业已经投身解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这一世界难题,研发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及疫苗,不止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更有能力引领全球创新风潮。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抗体及治疗药物的开发曾经一度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安全性问题,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开发已经多年未取得进展,因为健康婴儿在接种第一剂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后患上疫苗增强性疾病,尽管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努力,但至今尚未有任何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被证明有效或者在全球获批准,而已经上市的预防性抗体帕利珠单抗则在预防效果、价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 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的开发早期主要为核苷类似物,但均未成功。近十多年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机制有了更多了解,多款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靶点的药物进入临床开发,但也有吉利德、再生元、强生在研药物遭遇挫折的情况,而近期越来越多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正被开发为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候选治疗药物,且已有若干抗病毒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效果,RSV热度全面升温,中国企业在其中的表现十分亮眼。 全球范围内,仅有4种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化合物和2款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爱科百发旗下的ziresovir是唯一参与全球临床研发竞争并领先的中国创新药物。 招股书数据显示,ziresovir目前已经在全球开展了9项临床试验,用于美国、中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的儿科和成人患者,目前已经于中国开展III期注册试验(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 III 期的RSV治疗新药),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除此之外,爱科百发在研临床前药物中包含AK0702和AK0611,为下一代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能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更强疗效和抗耐药性。公司最近又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引进了一个临床前RSV抗体AK0610,用于RSV感染的预防,进一步地巩固了其在RSV领域的研发领先地位。 在预防疫苗及抗体领域,国内外企业各有很大进展,艾棣维欣旗下在研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ADV110,近期也于澳洲顺利完成II期临床研究首批受试者接种。默沙东在研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性抗体MK-1654已经进入临床Ⅱ期。 2021年5月9日,阿斯利康和赛诺菲共同宣布,其合作开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性抗体药物Nirsevimab在III期临床试验MELODY中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从初期症状上看,与普通感冒、流感无异样,但其传染范围以及对儿童群体的负面影响更大,儿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率也是流感的四倍。治疗性药物和疫苗、抗体共同合力,将惠及更多呼吸道合胞病毒患儿。 中国药企参与研发相关创新药物及疫苗,填补临床需求空白,不单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储备。而这些创新成果的出海,更能彰显中国医药创新实力以及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责任感。 “新冠”疫情中,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已经站上了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医药创新在解决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上储蓄的实力。 随着一批中国创新药企投身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开发这样的世界难题中,中国医药创新与全球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更有望在呼吸道合胞病毒领域做出全球第一个创新药,中国医药创新成果正加速惠及全球。 参考文献: [1]张晓波, 王传凯. 呼吸道合胞病毒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22):4. [2]唐凌, 等. 儿童抗肿瘤药物研发现状与思考.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 37(10): 1296-1300.
  • 《新冠防控措施能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5月20日,《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有3300万人罹患与RSV感染相关的疾病,其中360万例患儿进行了住院治疗,101400例患儿因此死亡。据估计,5岁以下的儿童每50例死亡患儿、6个月及以下的儿童每28例死亡患儿中就有1例死于RSV感染。   文章的通讯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哈瑞奈尔说:“RSV是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显示,6个月及以下的儿童尤其脆弱,特别是随着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政策的放宽,RSV患儿病例激增,而过去两年出生的大多数婴幼儿从未接触过RSV,因此对这种病毒没有免疫力。由于许多RSV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按精细年龄范围进行的估计,有助于明确那些包括孕妇在内的优先考虑群体,从而使最年轻年龄组的儿童能够得到保护,这与目前向孕妇提供百日咳、伤寒和破伤风疫苗的策略类似。”   “RSV可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从传播途径上来看,与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是一致的。因此,很多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如保持有效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也能有效控制RSV的传播与流行。”文章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李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尚没有关于新冠肺炎患儿合并RSV感染的治疗指导,但一项英国的研究显示,与单一的新冠病毒感染相比,新冠肺炎合并RSV感染并没有增加患者死亡或接受机械通气的严重性风险。   “RSV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既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可伴或不伴发热;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总体来讲,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RSV等在内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需要病原学检测鉴别诊断。”李有说。   “因此,早期识别社区病例并将患病儿童尤其是外周血氧饱和度低的儿童转诊入院,以及普及有效且负担得起的免疫接种计划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副教授王昕称,研究估计,四分之三的RSV感染患儿的死亡发生在医院环境之外。   这一数据在中低收入国家甚至更大,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患儿,80%以上的死亡都发生在社区。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蒂娜哈特在一篇评论中写道:这些数据的影响不能被低估。这突出了被动免疫策略对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健康产生的有意义影响的潜力。对预防影响的准确估计对于证实RSV预防的投资案例至关重要。   但研究团队也承认这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环境、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确切病例定义、医疗服务的获取和寻求行为,以及RSV检测资格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建模中产生的死亡数字估计;按年龄段分层也受到研究中可用数据的限制。此外,所有数据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收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长期影响RSV的疾病负担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