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人工智能领域融资动态一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8-28
  • 近日,据报道称,美国宣布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将会以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来推动建立新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研究机构。从这一消息可以看出,美国正在加大对人工智能等焦点领域的投入,反映出人工智能在未来科技与产业竞争中的关键地位。

      除了政府部门主导的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外,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一直非常活跃。2020年8月份,人工智能领域诸多相关企业都成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或是有融资的信息被曝出,充分体现资本对人工智能的“偏爱”与看好。智能制造网小编整理了部分融资信息,以供了解:

      商汤科技拟最近一轮融资后科创板上市

      8月3日消息,有消息人士称,商汤科技考虑在新一轮融资后在科创板上市。预计此轮融资15亿美元,融资后公司估值100亿美元。

      深信科创完成天使轮融资

      8月4日消息,人工智能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西安深信科创已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度岩资本领投,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图灵创投、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跟投,融资金额达千万级。本轮融资将用于该公司标准化产品研发落地,金融、科技企业等应用市场的商业化推广。

      中科闻歌完成2亿元C轮融资

      8月5日消息,人工智能基础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中科闻歌近日完成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中国科学院资本、国科嘉和、金科君创、中自智能创投和丰厚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中科创星和友邦投资继续跟投。

      3D视觉公司小优智能获千万级融资

      8月6日消息,高精度3D机器视觉方案服务商小优智能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融资,投资方包括赤子基金、同创伟业、石湖基金。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高精度3D MEMS动态结构光人脸识别方案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

      工业AI公司聚时科技完成1.1亿A轮融资

      8月18日消息,工业AI公司聚时科技宣布完成1.1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主要包括湖南高新创投、南京江北产投集团与江北智能制造园产业基金、苏州华兴源创等。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聚时科技在工业AI的产品研发和生态布局,提高公司在半导体等行业领域的高端设备研发能力等。

      奕诊智能完成1500万美元A1轮融资

      8月19日消息,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开发商奕诊智能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A1轮融资,由弘励创投、个人投资者杨国安、明烨创投共同投资。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记录,分析,整理大量的病例数据信息,并与使用者的图表相结合,得到科学的标准化推论,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

      卓研奥信完成战略投资融资

      8月20日消息,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卓研奥信完成战略投资融资,投资方为金沙江联合资本、普洛斯GLP。据了解,卓研奥信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数据安全、交通出行等领域的落地,参与多项部级行业标准参编修订,主导多个省部级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规划设计及研发项目。

      中驰区块链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8月21日消息,近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公司中驰区块链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中驰区块链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区块链数据安全服务商,提供隐私数据计算、机器学习、快速部署、区块链等服务。

      触景无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8月24日消息,触景无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领中资本管理的宁波领中长三角机器智能创业投资基金战略投资。触景无限成立于2010年,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嵌入式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技术的研发,以软硬件一体的前端人脸抓拍/识别等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思必驰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

      8月27日消息,近日,思必驰获得数亿元Pre-IPO轮战略投资,参与本轮投资的包括珠海大横琴、美的资本、上海交大基金会旗下菡源资产、中信证券投资、元禾控股等投资机构。本轮融资后,思必驰将加大对AI芯片、软硬一体化的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方案升级,协助客户打造一流的人机交互产品体验。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6068.html

相关报告
  • 《2020年7月国内外机器人行业新品一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8-24
    • 在当下机器人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众企业火力全开,纷纷加码产品创新研发,进一步开拓行业市场。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0年7月,配天机器人、海康机器人、极智嘉、迦智科技、马路创新、欧姆龙等17家企业/高校推出了新品,那么这些新品又有哪些亮点和优势,含金量如何?   2020年7月机器人行业新品一览 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整理   配天机器人发布SCARA四轴机器人AIR35C400-A   配天机器人发布SCARA四轴机器人AIR35C400-A新品,自重14.4KG。该产品采用自研紧凑型流畅本体结构设计,搭载配天inCube2S控制系统,搭配“视觉专家”传送带自动跟踪检测,具有“快、准、稳、智”的特点,可最大负载3KG。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AIR3SC400-A机器人自主原创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更协同,搭配配天视觉、传送带在线跟踪软件功能包,拥有高重复定位精度,可实现快速分拣。配天AIR3SC400-A机器人必将配合六轴机器人协同运作,打造完整的自动化产线布局,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海康机器人发布全新RCS-2000调度控制系统   海康机器人发布全新RCS-2000 调度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了地图规划、任务配置、AGV配置、异常处理、任务管理等功能模块,构建了更完整的机器人管理链路,让具备单体智能的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迈向群体智能。   RCS-2000新增全新的运行管理中心,便于服务器资源整合及统一管理。RCS-2000可与WMS、MES、ERP等各种企业上下层系统无缝对接,通过系统配置,完成移动机器人多种任务组合配置,24小时全方位管理机器人的运行状态、路径等,实现生产与物流管理的透明化、一体化、智能化。针对不同业务场景,RCS-2000提供仓储、搬运两种对接模式的标准接口,展现高度兼容性和扩展性。   极智嘉发布四款搬运AMR机器人和两款消毒机器人   极智嘉发布四款全新搬运AMR机器人,包括超小巧搬运机器人M200C、安全智能的重载机器人M600C和M1000C、以及牵引式机器人M1000T。   M600C和M1000C作为平台型机器人,重量均小于100kg,载重最大分别可达700kg和1100kg。其顶部支持搭载其他设备,支持多种导航方式(激光SLAM、视觉SLAM、视觉二维码等)的灵活选择,满足几乎所有工业场景的需求。   M1000T为搬运AMR家族中一款潜伏式牵引机器人,可以根据载具的大小定制尺寸,解决大型载具搬运难题。M200C是极智嘉搬运产品线中最小巧的一款机器人,高性能融合导航带来的高行走精度,轻松通过狭小通道,支持低矮物体检测,人机混行场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无人化消毒需求,极智嘉重磅推出两款智能消毒机器人——智能紫外线消毒机器人Lavender和智能喷雾消毒机器人Jasmin。该两款机器人不仅能够实现7x24全天候运行,大幅提升消毒效率,保障消毒效果;特别对于高风险区域的作业,有效避免了人员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   迦智科技推出了三款智能AGV新品   迦智科技推出了三款智能AGV新品,分别是轻量级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EMMA180,1000kg级柔性转运机器人EMMA1000,轻量级激光SLAM地面式自动叉车AURORA1000。   作为一款地牛式的AGV,AURORA1000采用了激光SLAM融合导航,场景适应性强,稳定性好。车身体型小,自重轻,最大额定载荷1T,叉齿举升高度6cm,可实现360度原地旋转,车身安装防撞触边等安全装置,柔性避障,可实现多机无人化集群作业。   针对制造工厂内物料智能转运的1T级自主柔性转运机器人EMMA1000 ,载重1000kg,双轮差速驱动,具备了超强的运动控制能力。针对制造工厂内更窄小作业空间使用的轻量型自主移动机器人EMMA180,负载200kg,支持单双激光任意选配,可穿越最窄70cm的狭窄通道,柔性高效运配上下料。   长虹研发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AI-NR11   长虹宣布子公司四川爱联成功研发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AI-NR11,AI-NR11 5G模组采用标准M.2封装设计,宽度仅比1元硬币宽5mm,真正做到了和4G模组同尺寸。采用四天线替代八天线,通过天线轮询SRS功能,智能快速选出最优天线方案,有效提升上网速率体验。   该5G模组可广泛应用在智慧工业、智慧能源、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视频安防、无人机等领域,尤其能满足超小摄像头、精密测量仪器等对模组尺寸有苛刻要求的场景。   云从科技发布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   云从科技正式发布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平台。在整体架构设计上,轻舟面向三大中台——不仅是数据中台,同时是业务应用和业务能力的中台,也是一个AI能力的中台。   轻舟平台基于云从CWOS基础能力,搭建三位一体的松耦合技术架构,无论是生态硬件合作,还是业务合作伙伴,都可以在数据、算法、能力引擎、标准应用级等四个层面,基于轻舟平台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对应的方案合作开发与生态搭建,最终形成更具有落地价值的云、边、端一体协同的解决方案。   马路创新发布VSLAM2.0定位导航技术   日前,马路创新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独立VSLAM定位导航技术实现新突破,并成功落地多个业务场景,标志着马路创新率先跨入VSLAM2.0时代。   相较于已经商业化的VSLAM 1.0,VSLAM2.0真正实现了全环境感知;通过算法优化,压缩海量图片信息,实现了总行程从40km提升至150km的超大范围跨越。VSLAM2.0同时采用边缘计算,支持多机交互,使每台AGV/AMR都具备大数据学习能力及自适应学习能力,在定位导航性能做到全方位大幅提升。   快仓最新研发“手脚并用”复合机器人   日前,快仓最新研发的一款可以“手脚并用”的复合机器人,它具备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的双重功能,可以快速部署在工厂、仓库等各种空间内的生产物流、仓储物流环节,能够替代多个人力完成上下料、搬运等作业,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   快仓复合机器人通过底盘的激光slam导航定位系统和机械臂上的机器视觉辅助,满足了工业流水线、半导体行业等的高精度要求。使用ARM架构及TX2计算平台,高性能、低功耗的超级计算机模块为它提供了高效且精准的人工智能推论机制。在快仓“智慧大脑”EVO系统的指挥下,无障碍进入电梯,实现跨楼层作业。   夏普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无人搬运车TYPE LC   富士康旗下夏普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无人搬运车(AGV)——TYPE LC。据悉,夏普将TYPE LC价格压低至194万日元,将于7月20日公开售卖,期望用低价格的方式降低导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使用。   该款产品使用附属的专用软体Easy Course Editor,可通过附赠的平板装置简单设定TYPE LC的移动路线,最高行走速度为60m/min,可进行前进、旋转等动作,可应用在物流仓库、工厂等场地。   顺丰推出智能配送机器人小优   顺丰旗下末端服务平台“驿收发智慧驿站”推出智能配送机器人小优,该机器人具备“自动化派送、自主搭乘电梯、错峰服务、云呼通知、取件码快速取件”等服务特点。   据了解,驿站小哥只需要在驿收发系统预约,系统便会自动呼叫小优派件,小优可以无障碍完成从驿站到各个楼层的派。除了送快递,小优还可以配送外卖。   阿里云研发智能汛情机器人并试点应用   阿里云方面称,已研发完成智能汛情机器人,开始在部分受灾地区进行试点应用。这款机器人具有专门针对应急场景的智能外呼采集研判能力,可自动回收灾情信息形成统计数据和态势分析报告。   据悉,用时不到5小时,智能汛情机器人就完成了十多个市、上千个街镇、万余名乡镇级灾害信息员的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阿里云方面表示,这款机器人并发量可达到5000以上,可随需求扩容,相当于5000名工作人员同时拨打电话开展调研工作, 1小时可完成10万个智能调研。   兴颂机器人推出一款光通讯传感器   兴颂机器人推出一款光通讯传感器,可应用于移动搬运车AGV的辅助对接、立体仓库和堆垛机的双向通讯、航吊龙门架的定位。   在兴颂机器人推出的OPCA系列光通讯传感器中,通过设置既可作为发射端也可作为接收端,并在传输时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校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为了适应现场设备的多种安装要求,还推出了2种安装方式,分别是顶端收发和侧端收发。   Piab矩形波纹吸盘系列新添三成员   Piab推出两款带额外波纹管的吸盘RBL20x45、RBL30x55,同时推出全新方形吸盘 RBL60x60。   Piab RBL 吸盘系列适合搬运高度差较大的物体,矩形吸盘尤其推荐用于处理狭长的物体和表面,此类应用需要最大提升力和抓取力。新款RBL20x45,RBL30x55,适用于开袋/薄纸 - 滑片金属板材/薄膜;流性包装中的长方形产品,例如糖果棒。   Duraflex® 选用独特材料,将橡胶的出色弹性与聚氨酯的超强耐磨性完美结合。新款方形RBL60x60 适用于瓦楞纸板、仓储应用、包袋搬运、木材、开袋/薄纸 - 滑片金属板材/薄膜。   欧姆龙推出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 HD-1500   欧姆龙发布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 HD-1500,该款产品为585公斤级机器,诸如车身之类的重达1.5吨的大型物料可以每秒1.8米的速度自动运输到目的地。在最大负载下,它将运行长达9个小时,并且当电池电量不足时会自动连接到充电器,并在约40分钟内完成充电。   由于其1500公斤的有效载荷能力,欧姆龙的HD-1500移动机器人可以用来运输大型汽车部件,如汽车底盘和庞大的托盘大小的有效载荷。此外,它还有助于避免因节省劳动力而采取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措施所需的措施和紧密接触。   苹果宣布其最新发明的iPhone手机拆解机器人Dave   苹果宣布其最新发明的iPhone手机拆解机器人Dave。据了解,苹果将在接下来十年内,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行动,实现全业务降低排放。该款产品的研发旨在更好地实现低碳产品计划。   据介绍,机器人Dave是苹果在产品回收领域的最新创新,它能够拆解iPhone中的触感引擎,从而更好地回收稀土磁体和钨等关键材料,还能在iPhone拆解机器人Daisy的工作流程结束后,继续回收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配备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夹爪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一款配备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夹爪,可灵活地处理绳索和电缆等细小、薄的物体。   该抓手能够可靠地从随机的抓握位置开始跟踪USB电缆,并与第二个抓手结合,能够像人一样 “手把手”地移动电缆,找到电缆的末端。该抓手还能够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线缆。机器人能够完成人类将耳塞插入手机时的常规动作。机器人从自由浮动的耳塞线缆开始,当感觉到插头接触到手指时,能够滑动线缆双指停止,并调整插头将插头插入插孔。   韩国斗山机器人推出六款新型协作机器人   韩国斗山机器人推出六款新型协作机器人,新系列包括四款A系列机器人和两款H系列机器人,进一步扩大了该公司永不过时的创新协作机器人组合。8月起通过其全球销售网络发售新款协作机器人。   A系列机器人由A0509、A0509s、A0912和A0912s这四款机器人组成,负载范围为5kg至9kg。凭借配备的可安装力矩传感器,A系列协作机器人可提供抛光和装配等很多应用所需的多功能性。   H系列机器人的工作范围1.7米,负载高达25公斤,是目前市面上负载量最大的协作机器人。H系列高功率机器人包含H2017和H2515这两种型号,重量仅75公斤。H系列在所有六个轴上配备六个扭矩传感器,为各种应用,尤其是物流和汽车应用提供它们所需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5846.html
  • 《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七大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6
    • 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是我们作为人类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将比火或电更深刻”。2020年1月,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目前很难想象机器自主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光的车轮到达2022年时,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突破和发展将继续拓宽我们的想象边界,其将在7大领域“大显身手”。   增强人类的劳动技能   人们一直担心机器或机器人将取代人工,甚至可能使某些工种变得多余。但人们也将越来越多地发现,人类可借助机器来提升自身技能。   比如,营销部门已习惯使用工具来帮助确定哪些潜在客户更值得关注;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通过提供维护预测,让人们提前知道机器何时需要维修;法律等知识型行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人们对不断增长的可用数据中进行分类,以找到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信息。   总而言之,在几乎每个职业领域,各种智能工具和服务正在涌现,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2022年人工智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   更大更好的语言建模   语言建模允许机器以人类理解的语言与人类互动,甚至可将人类自然语言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及计算机代码。   2020年中,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第三代语言预测模型GPT—3,这是科学家们迄今创建的最先进也是最大的语言模型,由大约1750亿个“参数”组成,这些“参数”是机器用来处理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点。   众所周知,OpenAI正在开发一个更强大的继任者GPT—4。尽管细节尚未得到证实,但一些人估计,它可能包含多达100万亿个参数(与人脑的突触一样多)。从理论上讲,它离创造语言以及进行人类无法区分的对话更近了一大步。而且,它在创建计算机代码方面也会变得更好。   网络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格局报告》,认为网络安全风险是全世界今后将面临的一项重大风险。   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生活,黑客和网络犯罪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正是人工智能可“大展拳脚”的地方。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网络安全的游戏规则。通过分析网络流量、识别恶意应用,智能算法将在保护人类免受网络安全威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22年,人工智能的最重要应用可能会出现在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或能通过从数百万份研究报告、博客和新闻报道中分析整理出威胁情报,即时洞察信息,从而大幅加快响应速度。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像互联网一样,重点在于实现沉浸式体验,自从马克·扎克伯格将脸书改名为“Meta”(元宇宙的英文前缀)以来,元宇宙话题更为火热。   人工智能无疑将是元宇宙的关键。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创造在线环境,让人们在元宇宙中体会宾至如归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创作冲动。人们或许很快就会习惯与人工智能生物共享元宇宙环境,比如想要放松时,就可与人工智能打网球或玩国际象棋游戏。   低代码和无代码人工智能   2020年,低代码/无代码人工智能工具异军突起并风靡全球,从构建应用程序到面向企业的垂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应用不一而足。这股新鲜势力有望在2022年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低代码/无代码工具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战斗前线,这是一个总值达132亿美元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其总值将进一步提升至455亿美元。   美国亚马逊公司2020年6月发布的Honeycode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该平台是一种类似于电子表格界面的无代码开发环境,被称为产品经理们的“福音”。   自动驾驶交通工具   数据显示,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是人为失误造成的。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船舶和飞机的“大脑”,正在改变这些行业。   特斯拉公司表示,到2022年,其生产的汽车将拥有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谷歌、苹果、通用和福特等公司也有可能在2022年宣布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大飞跃。   此外,由非营利的海洋研究组织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五月花”号自动驾驶船舶(MAS)已于2020年正式起航。IBM表示,人工智能船长让MAS具备侦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能够扫描地平线以发觉潜在危险,并根据各种即时数据来变更路线。2022年,自动驾驶船舶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   创造性人工智能   在GPT—4谷歌“大脑”等新模型的加持下,人们可以期待人工智能提供更加精致、看似“自然”的创意输出。谷歌“大脑”是Google X实验室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是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的一款模拟人脑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的软件。   2022年,这些创意性输出通常不是为了展示人工智能的潜力,而是为了应用于日常创作任务,如为文章和时事通讯撰写标题、设计徽标和信息图表等。创造力通常被视为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技能,但人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能力出现在机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