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有望降低成本并扩大透明LED屏幕的应用范围》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11-05
  • 通过将LED与透明导电电路连接在一起,可以将玻璃窗,墙壁和建筑物外部变成透明的显示器,从而使观看者获得视频和图像的娱乐。制作这些电路的新方法可以帮助降低透明LED屏幕的成本,并使该技术可用于柔性或弯曲的基板上。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和瑞典KTH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光学协会(OSA)的《光学材料快报》中报告了基于银纳米线网络的米级透明导电电路的制造,并首次展示了刚性和柔性透明LED屏幕中的这些电路。

    “透明的LED屏幕的行为与传统的LCD或LED电视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不挡光的事实使传统的显示技术无法实现创造性的应用,”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刘洋说。 “我们制造的电路具有很高的透明性,导电性和柔性,因此,有望替代当今使用的透明电路。”

    取代当今的透明电路

    透明LED显示器通常包含由掺杂氟的氧化锡(FTO)或氧化铟锡(ITO)制成的透明导电电路。由于铟的高成本以及制造用于大型透明显示器的电路所必需的复杂而昂贵的制造工艺,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些材料的替代品。另外,由ITO和FTO制成的电路对于柔性应用而言往往太脆。

    银纳米线网络是一个有前途的替代方法,因为银纳米线可以很容易地合成并分布在大面积上,具有出色的光学透明性,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并且可以弯曲而不会破坏或损害性能。尽管已将银纳米线网络用于制造透明导电膜,但事实证明,使用银纳米线网络制造较长的电路具有挑战性。

    在这项新工作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制造工艺,该工艺使用银纳米线制造了米级透明LED屏幕所需的超长透明电路。他们使用喷涂方法和牺牲掩膜创建了一个1.2米长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电路。

    新的透明导电电路由随机分布的银纳米线组成,这些银纳米线以一定图案施加到塑料或玻璃等基材上。纳米线网络必须足够密集,以使电流能够顺利通过,但又不能过于密集以至于损害透明性。

    杨说:“由于我们非常简单和低成本的制造方法以及银纳米线的固有灵活性,这些新型透明导电电路可以降低成本,并将透明LED屏幕的应用扩展到柔性和大角度弯曲区域。” 。

    测试透视显示

    对银纳米线电路的分析表明,它们是高度透明的,同时具有比ITO高的导电性。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测试,他们将沉积在塑料膜上的银纳米线导电条和ITO透明条弯曲成小至2毫米的半径。纳米银带在弯曲测试中表现出机械柔韧性和稳定的性能,而ITO则无法保持性能。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电路整合到具有玻璃或塑料基板的原型LED显示器中。这些产品包括一个塑料展示架,即使将其包裹在一个小瓶子上或动态弯曲到大约15毫米的半径时,也能表现良好。

    研究人员指出,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将其原型屏幕变成实用的透明屏幕。例如,透明导电电路可以容易地设计为允许对连接的LED进行编程以显示视频。而且,电路将需要用涂层保护以避免与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并增强其对基板的粘附性。屏幕也可以与夹层玻璃或透明塑料膜集成在一起,以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并易于维护。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将扩大碳市场交易范围和品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2
    •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 机构改革后,气候变化的职能从国家发改委划入生态环境部,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防治,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统筹融合。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指出,中国会继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确保兑现对国际社会作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和强度大幅下降的承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李高说,经过努力,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碳强度跟2017年相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与此同时,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看,2005年是72.4%,2018年是59%,也就是说,在过去十多年当中,我们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基本上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但是,在气候变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不意味着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减小。 李高表示,在中国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个问题上,强调两个“不要低估”: 其一是不要低估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防治污染等各种繁重的工作任务,近期还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实现2030年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是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对于落实自身承诺的坚定信心,我们将持续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确保我们已经作出的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 李高强调,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并且与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领域更好地衔接。 拟扩大碳市场参与主体范围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意义。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3.1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68亿元,开展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 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李高介绍,将重点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早出台,为碳市场建设奠定法律制度基础,加快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合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和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机构管理办法。 李高表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经有了初步建设方案,下一步要对这个方案进行论证,论证确定方案以后加快两个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确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组织在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开户,为碳市场的测试运行和上线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们的碳市场是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我们也在考虑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等问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李高说。 李高进一步解释,“十四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进入平稳有效运行的阶段,在“十四五”期间交易范围、交易品种都将进一步扩大,法律制度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总体上将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
  • 《透明导电银基薄膜有望用于开发柔性屏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1
    • 源原文 原始页面 研究人员已经展示了一种基于纳米银的新型透明导电电极膜的大规模制造。智能手机触摸屏和平板电视使用透明电极来检测触摸并快速切换每个像素的颜色。由于银比现在用于制造这些电极的材料脆性小,耐化学性强,所以这种新型薄膜可以提供高性能和长寿命,适用于柔性屏幕和电子设备。银基薄膜还可以使柔性太阳能电池安装在窗户,屋顶甚至个人设备上。 在“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杂志(文章:“大型纳米结构贵金属薄膜的透明导电电极”)中,研究人员报告了在直径10cm的玻璃圆片上制造透明导电薄膜。基于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的理论估算,他们计算出,薄膜电极的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柔性显示器和触摸屏的性能。 研究人员使用了名为“胶体光刻”的方法来创建银纳米图案,该图案在透过孔洞的同时传导电力。新的透明电极薄膜可用于太阳能电池以及柔性显示器和触摸屏领域。 图片来源:南丹麦大学的Jes Linnet提供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南丹麦大学的Jes Linnet说:“我们用于制造这种透明导电电极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并且在透明性和导电性之间进行了可调节的权衡,从而形成了一种化学稳定的构型。这意味着如果器件需要更高的透明度而导电率较低,则可以通过改变薄膜厚度来制作符合需求的薄膜。” 可供选择的多种制造材料 今天的大多数透明电极都是由氧化铟锡(ITO)制成的,它可以表现出高达92%的透明度,其透明度可与玻璃相媲美。虽然ITO薄膜高度透明,但ITO薄膜必须仔细加工才能达到可重复的性能,并且由于其太脆而不能用于柔性电子设备或显示器中。由于这些缺点,研究人员正在寻求ITO的替代品。 贵金属(如金,银和铂)的抗腐蚀性使其成为有希望的ITO替代品,可用于制造可与柔性基材一起使用的耐用耐化学电极。然而,迄今为止,贵金属透明导电薄膜已经具有高的表面粗糙度,这会发生膜与其他层之间的界面不平坦的情况,从而降低性能。 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沉积在塑料纳米颗粒上的银薄膜。溶解颗粒会留下精确的蜂窝状孔洞图案,允许光线通过,从而产生了具有导电性能且光学透明的薄膜。 透明导电膜也可以使用碳纳米管制成,但是这些薄膜目前对于所有应用来讲都不具备足够高的电导率,并且由于纳米管彼此堆叠,也容易受到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胶体光刻”的方法来制造透明导电银薄膜。他们首先通过用单层均匀大小的密排塑料纳米颗粒涂覆10cm的晶片来创建掩模层或模板。研究人员将这些涂有涂层的晶片放入等离子烘箱中,以均匀收缩所有颗粒的尺寸。当它们在掩模层上沉积一层银薄膜时,银进入颗粒之间的空间。然后他们溶解颗粒,留下了精确的蜂窝状孔洞图案,允许光线通过,从而产生了具有导电性能且光学透明的薄膜。 平衡透明度和导电性 研究人员证明,他们的大规模制造方法可用于制造透明度高达80%的银透明电极,同时将薄膜的电阻保持在每平方10Ω以下,约为基于具有同等透明度的碳纳米管膜报道的数值的十分之一。电阻越低,电极在传导电荷时就越好。 研究人员使用胶体光刻技术来制造透明导电薄膜。(a)制造过程的示意图。(b)银沉积后的单个纳米孔沉积并溶解塑料颗粒。比例尺:200nm。(c)沉积的银薄膜在均匀颗粒单层上的低倍显微照片,显示出大规模制造的可行性。比例尺:50μm。(d)旋涂后在基底上的单层微粒和在等离子烘箱中短时间(60秒)后:比例尺:2μm。 (e)在等离子烘箱中长时间(3分钟)后的颗粒单层,表明即使在显著减小尺寸之后原始颗粒位置仍然被保留。比例尺:10μm。 Linnet说:“我们工作中最新颖的一点是,我们利用与测量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来考虑这种薄膜的传输特性和电导特性。制造问题通常会使新材料难以获得最佳的理论性能。我们决定报告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情况,并假设补救措施,以便将来其他科学家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避免或减少可能影响性能的情况。”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光刻技术可用于制造化学稳定的透明导电薄膜,这种透明导电薄膜可用于各种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