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毒如何潜伏在细胞当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7
  • 据英国《每日邮报》3 月 5 日报道,科学家近日宣布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取得新进展。当前的实验已经揭示了病毒如何隐藏起来防止抗病毒药物将其冲出。很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困惑不解,为什么一些受感染的细胞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并逃避检测多年。

    但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研究人员提出的新发现终于为医学界提供了答案。他们发现细胞可以自发地变成“潜伏”状态 (或者休眠)——不像正常感染的细胞那样繁殖。该试验背后的专家通过对 18 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研究,声称服用新开发的药物可使身体杀死休眠细胞。

    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杀死潜伏细胞或阻止它们在将来重新激活。科学家已经了解到艾滋病毒的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病毒会感染 CD4 T 细胞 (一种免疫细胞),并利用细胞的 DNA 产生病毒 RNA,这种 RNA 可以传输制造蛋白质的基因信息。这些新的病毒体进而感染更多健康细胞。

    然而,HIV 感染后的细胞长时间停止繁殖的潜伏期仍然是一个谜。因为他们没有繁殖病毒,所以很难用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一旦变活跃,将会带来致命的威胁。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Steven Yukl 博士说:“我们甚至无法将未感染细胞从感染细胞中分离出来,更不用说潜伏感染细胞了。潜伏感染细胞非常少见 - 在 CD4 T 细胞中只有百万分之一 - 我们不知道如何识别它们。”为什么他们有时会变得活跃起来,这很难理解。

    为了尝试了解它们如何活动,旧金山团队对潜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他们发现了一些病毒 RNA,显示病毒试图繁殖失败。“这说明细胞并不是没有制造病毒 RNA,而是没有完成,”Yukl 博士说。

    科学家说,如果细胞可以被迫完成转录过程,那么当前的治疗技术将会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开发使他们完成病毒 RNA 繁殖的药物,然后将其制成病毒蛋白质,以便身体识别并杀死感染的细胞,”Yukl 博士补充说。

    该小组已经尝试过一些治疗方法,并已经成功地迫使感染的细胞完成其病毒 RNA 链的一部分。然而,寻找使病毒完全复制的治疗仍在进行中。Yukl 博士认为,这将会引领一系列新的病毒治疗方法,并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毒载量。

    “了解所有这些机制的好处之一是,我们可以寻找新的药物或组合,并测试它们如何克服这些转录障碍,”他说道,“它还提供了设计和评估新疗法的路线图。”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18524.html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毒成熟关键步骤》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2
    • IMIM(Hospital del Ma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和Pompeu Fabra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使用分子模拟技术揭示了HIV病毒成熟的关键步骤,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新生惰性病毒发展成为传染性病毒的过程,这对于病毒复制来说至关重要。该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将有助于日后设计抗逆转录病毒的新药物。HIV病毒成熟并变得具有感染性是HIV蛋白酶的作用结果。这种蛋白就像一把剪刀,能将连在一起的多蛋白长链切开,而被切下的蛋白会形成新病毒的传染性结构。
  • 《武汉大学科学家发现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新细胞》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5
    • 武汉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作用。9月12日,记者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悉,该院侯炜教授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科研工作人员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发表在8月国际美国著名学术刊物《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侯炜教授介绍,这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是一类“桥梁细胞”,它既具有自然杀伤的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的功能,它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占5%~15%,而肠道和肝脏中的50%免疫细胞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但就是这种细胞,以前研究往往只被发现在抗肿瘤和抗肝炎病毒感染中起到作用,而没有发现它在抗艾滋病病毒感染有较强作用。   侯炜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霍文哲教授团队的研究,历经3年多时间,首次发现,这种“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并且这种活性具有广谱性,既可抑制实验室保存的艾滋病病毒病毒株,也可抑制临床上分离得到的艾滋病病毒病毒株。在研究“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抑制艾滋病病毒效应的机制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发现,虽然“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对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的协同受体影响甚微,但其分泌物可增强干扰素调节因子的作用,从而引起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抗击”艾滋病病毒。此外,“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增强细胞内一种新发现的抗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