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建筑设备市场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865.1 亿美元》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07-08
  • 近日,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重型建筑设备市场全球预测(2025-2030)》,报告指出重型建筑设备市场估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2244.9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2865.1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5.0%。预计推动重型建筑设备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采矿和建筑行业对此类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增加对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以推动重型建筑设备市场。

    对建筑活动的投资不断增加,推动了对重型建筑设备的需求。例如,中国北京为建筑项目提供了 6.8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 1 万亿美元)的政府现金。预计 2022 年运河、水坝和水库建设将耗资约 8000 亿元人民币(1.1596 亿美元)。此外,中国的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都分配给了地方政府,他们最常选择将资金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园、燃气和水管网络以及城市高速公路。此外,到 2035 年,中国打算建设 70,000 公里的高速铁路。

    欧盟于 2022 年 6 月宣布将投资超过 54 亿美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已选择大约 135 个基础设施项目获得发展资金。据英国建筑领导委员会称,国家基础设施管道预计将获得约 6457 亿美元和 700 个项目。预计在预测期内,此类计划投资和扩大基础设施开发的建筑活动将推动对建筑设备的需求。

    严格的政府法规限制了重型建筑设备市场。

    特定于某个地区的政府法律是重型建筑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开始重大建设之前,公司必须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程序,在完成几项必要的检查后获得许可证。

    例如,收集适当的基线数据以准确反映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因为为了遵守欧盟排放规则,建筑业使用的柴油发动机比任何其他企业都多。湿地、土壤、植被、动物、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学、气候学以及文化和历史资源都是调查的主题。在准备并提交给监管机构后,许可证将接受技术和完整性评估。

    公司必须遵守以下法案/法规才能进行重型建筑活动:

    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0)

    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 (1976)

    清洁空气法案 (1963)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 (1972)

    有毒物质控制法 (1976)

    这种冗长、耗时且经常变化的法规限制了重型建筑设备市场。

    服务数字化为重型建筑设备市场提供机会。

    建筑设备业务有很多机会可以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尖端技术和数字化。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采用和部署新技术,包括远程信息处理、智能应用程序、互联工具和设备以及自主重型机械。

    建筑设备制造商使用数据来减少危害、提高生产力、增强作业现场安全性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为了监控建筑设备的健康状况,使用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系统开发了预测分析解决方案。日立建机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 月向全球市场推出了 ConSite Mine,这是一种使用物联网全天候远程监控采矿设备的机器分析解决方案。

    开发替代解决方案将成为重型建筑设备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电动重型建筑设备的两个最基本的部件是电池和电机。电池储存并提供能量,而电机产生力。重型建筑设备生产商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在各种负载和速度设置下管理电机的速度和扭矩。电池的容量必须最大化,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存储能量。增加电池的尺寸将有助于它容纳更多的电量,但也会使重型建筑设备更重、更昂贵。

    由于电动重型建筑设备中的电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充电,因此电池充电是主要问题之一。这会延迟投资回报并延长停机时间。此外,电池热管理系统必须应对老化、气候、腐蚀、泄漏和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重型建筑设备的生产商和技术专家正在创建复杂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就两者的价值而言,亚太地区将成为重型建筑设备市场的主导地区

    到 2024 年,亚太地区在重型建筑设备市场的价值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预计 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5.2%。该地区不断增长的采矿和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是市场渗透率高的原因。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以提振经济并吸引新的外国投资。这两个国家的政府正在国内外积极寻找合适的锂矿用于电池制造,以应对全球对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保护他们的能源利益。这将鼓励该地区更频繁地使用重型建筑设备。



  • 原文来源:https://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heavy-construction-equipment#tag-pos-5
相关报告
  • 《全球紧凑型建筑设备市场2032年将达560亿美元 》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5-09
    • 近日,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全球紧凑型建筑设备市场预测报告(2025-2032年)》。报告指出,受亚洲及北美地区住宅、商业和基建投资热潮驱动,全球紧凑型建筑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395.2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560.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5.1%。该机构强调,除传统住宅与商业项目外,各国政府对智慧城市、绿色基建的持续投入,叠加设备电动化转型趋势,将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LFP电池:电动设备增长最快的技术 报告称,磷酸铁锂(LFP)电池正迅速成为电动紧凑型建筑设备的主流选择。以三一SY19E微型挖掘机(配备22kW·h、15kW LFP电池)和沃尔沃L25电动装载机(配备40kW·h LFP电池)为例,LFP电池因其电化学稳定性高、耐温性能优异、放电容量达80%~90%、使用寿命长且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步取代镍锰钴(NMC)电池。 该机构还指出,中国是全球主要的LFP电池生产地,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成熟的供应链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亚洲制造商出口至欧美市场的设备普遍采用此类电池,将进一步推动其全球化渗透。不过,报告亦指出尽管LFP电池成本较低,但其重量高于NMC电池,可能导致设备整体增重并影响作业灵活性,这一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2~3.5L发动机:传统动力最大细分市场 在传统动力细分中,2~3.5L排量发动机细分市场规模最大。该排量兼顾低成本、轻量化与燃油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小型挖掘机、滑移装载机以及紧凑型履带和轮式装载机等设备,在城市改造和小型土方作业中备受青睐。此类设备在美国、印度及中东国家需求较高:亚洲市场以小型挖掘机为主,而北美则更青睐滑移装载机和紧凑型履带装载机。 驱动需求的因素包括住宅领域的持续投资。Research and Markets分析称,2023年,美国住宅建设较上年同期增长2.6%;印度建筑业在2024年上半年获得约3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其“印度制造”计划和“智慧城市”政策也直接拉动设备采购需求。此外,2~3.5L区间发动机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燃油经济性好等特点,能提升设备的机动性及狭小空间作业能力,进一步刺激市场增长。 亚洲市场:中印基建投资驱动全球增长 区域格局方面,报告指出亚洲市场目前占据全球紧凑型建筑设备市场21.0%以上的份额。其中,印度与中国分别以超过25.0%和20.0%的占比领跑亚洲市场。 该机构援引印度品牌价值基金会(IBEF)数据称,2023年印度高端住宅销量同比激增75.0%,占住房总销量的比重翻倍,外资对房地产领域投资额达31亿美元。印度多座城市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了住宅领域活力,带动了紧凑型设备需求。 中国建筑业同样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占全国GDP约6.8%。中国2024年财政预算中,建筑业支出达4万亿美元,较2023年预算增长3.8%;同时,还计划投入1730亿美元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上述举措将有力推动行业发展。 此外,亚洲聚集了斗山山猫(韩国)、久保田(日本)、小松(日本)、三一重工(中国)等全球头部制造商。Research and Markets认为,本土化生产优势叠加政策红利,将持续巩固亚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欧美品牌则以卡特彼勒(美国)、JCB(英国)等知名厂商主导。 Research and Markets在报告中系统剖析了行业核心变量——驱动因素(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制约因素(国际贸易政策波动性增强)、潜在机遇(氢动力紧凑型设备技术进展;自主化紧凑型设备与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与关键挑战(氢燃料及替代燃料供应链问题、电动设备电池相关问题)。Research and Markets认为,在规模达560亿美元的市场中,企业需以战略前瞻性布局,若能在上述领域提前卡位,方能在绿色与智能化的双重产业变革中占据竞争制高点。
  • 《到2024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8亿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9
    • 据Grand View Research Inc.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8亿美元,并在预测期内以7.8%的年均复合率继续增长。2019年及以后,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由美国多家调研机构撰写的《2019美国复合材料行业报告》最近新鲜出炉,我们为大家带来该报告的内容摘要: 复合材料行业正享受着连续第九年的增长,在众多垂直领域都有许多机遇。作为主要的增强材料,玻璃纤维正在帮助推动这一机会。 2018年全球玻璃纤维产能为109亿英镑,目前利用率为91%。随着几家主要玻璃纤维生产商在世界各地新建工厂,玻璃纤维工厂的产能将在2019年有所增加。 欧文斯科宁正在扩大其在法国尚贝里的玻璃纤维生产厂的产能,这将帮助该公司满足欧洲对热塑性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他扩大产能的玻璃纤维供应商包括中国巨石和日本NEG。中国巨石正在埃及建设一座20万吨产能的工厂,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一座产能为8万吨的工厂。日本NEG则收购了美国PPG的玻璃纤维业务,扩大了在美国的业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使用复合材料,玻璃钢的未来看起来很有希望。在许多应用领域——混凝土加强筋、窗框型材、电线杆、钢板弹簧等——复合材料的使用率还不到1%。对技术和创新的投资将有助于复合材料市场在此类应用中的显著增长。但这将需要开发颠覆性技术、行业公司之间的重大合作、重新设计价值链以及销售复合材料和最终用途产品的新方法。 复合材料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拥有数百种原材料产品组合和数千种应用。因此,行业需要根据协同效应、能力大小、创新潜力、机会可行、竞争强度、利润潜力、可持续性等因素,识别并优先考虑一些大宗用途的应用,以推动增长。运输、建筑、管道和储罐是美国复合材料工业的三大组成部分,占总使用量的69%。 总体而言,玻璃纤维行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为它目前只占了整个结构材料市场的一小部分。 为了获得相对于传统材料的竞争优势,行业需要专注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对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汽车、管道和储罐等大批量市场中的优势。 通过处理复合材料的维修和回收问题,发展类似钢铁和铝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基础设施。 为大批量市场开发成熟的先进制造工艺,以1到2分钟为周期。降低材料和零件成本,使复合材料零件具有与钢铁和铝零件的竞争力。发展颠覆性技术,在生命周期和性能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碳纤维市场继续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85000公吨。去年的增长是由航空航天项目、风电叶片和各种工业应用中碳纤维使用量的增量增长带动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预计这一产业将保持该增长速度。其中,航空航天和风电叶片的应用各占市场的五分之一左右,而汽车和体育用品占据市场的六分之一左右。剩余的25%到30%的市场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注塑塑料、压力容器、建筑和基础设施加固、工具、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更多应用和程序投入生产,所有细分市场都在增长。 碳纤维生产的行业能力正在收紧。工业铭牌容量(额定产能)可能为14万公吨,但考虑到生产产品的组合和品种以及工艺固有的击倒效应,有效工业净容量仅为10万公吨左右。因此,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长期生产商还是新进入场的参与者,都有几家新工厂和产能扩张正在进行。 中国是新进的参与者,占世界碳纤维需求的20%到25%,而且中国也有追赶的能力和空间:中国生产商拥有世界铭牌产能的12%到15%,但生产的碳纤维不到世界碳纤维的5%。中国公司有充分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自我发展目标。预计2019-2020年碳纤维需求将突破10万吨,且预计产能还将增加。 在任何应用中,对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接受与否将取决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在大多数应用中,碳纤维的主要技术优势来自于材料的高强度重量性能,从而降低了重量结构。 所有最终用途的细分市场都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和模塑料都是很好的最终用途,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设计成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将继续保持增长。压力容器(用于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等)以及建筑和基础设施应用是较新的最终用途,随着其效益和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开拓,增长潜力巨大。 汽车应用具有最高的市场潜力。由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采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碳纤维的成本和碳纤维增强塑料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预计都将下降,因此碳纤维在汽车应用中的机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批量生产将导致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接受度。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但资金缺口已经形成,威胁到未来的增长和增长速度。在未来10年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预计收入和需求之间的资金缺口将达1.4万亿美元,如果不能大幅缩小资金缺口,将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3.9万亿美元,就业机会减少250万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每家每年将花费3400美元。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产品和相关系统可以有效地修复或改造美国正在使用的基础设施,而更换成本仅为原成本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在高腐蚀地区,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它们可以带来更经济的替换。 碳纤维生产的行业能力正在收紧。工业铭牌容量(额定产能)可能为14万公吨,但考虑到生产产品的组合和品种以及工艺固有的击倒效应,有效工业净容量仅为10万公吨左右。因此,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长期生产商还是新进入场的参与者,都有几家新工厂和产能扩张正在进行。 中国是新进的参与者,占世界碳纤维需求的20%到25%,而且中国也有追赶的能力和空间:中国生产商拥有世界铭牌产能的12%到15%,但生产的碳纤维不到世界碳纤维的5%。中国公司有充分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自我发展目标。预计2019-2020年碳纤维需求将突破10万吨,且预计产能还将增加。 在任何应用中,对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接受与否将取决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在大多数应用中,碳纤维的主要技术优势来自于材料的高强度重量性能,从而降低了重量结构。 所有最终用途的细分市场都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和模塑料都是很好的最终用途,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设计成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将继续保持增长。压力容器(用于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等)以及建筑和基础设施应用是较新的最终用途,随着其效益和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开拓,增长潜力巨大。 汽车应用具有最高的市场潜力。由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采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碳纤维的成本和碳纤维增强塑料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预计都将下降,因此碳纤维在汽车应用中的机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批量生产将导致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接受度。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但资金缺口已经形成,威胁到未来的增长和增长速度。在未来10年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预计收入和需求之间的资金缺口将达1.4万亿美元,如果不能大幅缩小资金缺口,将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3.9万亿美元,就业机会减少250万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每家每年将花费3400美元。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产品和相关系统可以有效地修复或改造美国正在使用的基础设施,而更换成本仅为原成本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在高腐蚀地区,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它们可以带来更经济的替换。 汽车新技术的出现也将影响到该行业未来对复合材料的需求。目前,电动动力总成和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材料的影响目前是争论的焦点。电动车辆具有必须封闭的大型电池,以提供对环境和路面的保护。无人驾驶汽车将改变人们与汽车互动的方式,并为车的内部功能创造新的需求和愿望。对于复合材料而言,这些技术变化的时间和规模,将决定它们是短期还是长期具有吸引力的机会。 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短期内,对轻量级结构的需求将推动复合材料的新应用,以帮助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障碍。 欧洲的复合材料工业连续第六年增长,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估计总产量为114万公吨。同过去几年一样,欧洲生产的玻璃钢数量反映了在各个市场部门观察到的趋势。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热塑性塑料的生产,总体上仍比大多数热固性材料的生产增长更为强劲。 尽管欧洲的玻璃钢产量持续增长,但其产量仍落后于全球平均的市场趋势。特别是在亚洲和美国,近年来的产量一直在以超过2%的速度增长。 一项按国家分类的分析突出了欧洲内部的各种趋势。区域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进行单独的分析。例如,德国的玻璃钢加工十分注重运输部门和电子/电子工业。相比之下,土耳其的基础设施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挪威和瑞典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则表现强劲。 从积极的方面看,所审查的任何欧洲区域的生产都没有下降。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平均水平。2012年以来,西班牙、葡萄牙产量明显稳定,近期呈上升趋势。德国仍是欧洲复合材料的领导者,2018年的总产量为22.9万吨。 东欧国家的市场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2.5%。在比荷卢三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和瑞士,报告的水平保持不变,因此低于平均水平。英国和爱尔兰的产量仅增长了1.3%。 除了用于系列生产的既定材料(如SMC/BMC和热塑性塑料)外,既定的连续工艺(如拉挤)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的细分市场也为提高玻璃钢产量带来了希望。GFRP在天线结构和建筑覆层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复合材料已经在日益增长的航空航天领域的轻质建筑概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能源部门也在扩张,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 由于GFRP和其他复合材料的通用性和与其他材料结合的非凡适用性,它们在许多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潜力。然而,对这些材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决策者无法广泛考虑这些材料。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因为组合通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是更好的话。如果客户能够重新评估这些材料和复合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范,那么未来几年欧洲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比以往更快。 中国占全球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这是复合材料的主要推动力。过去10年,快速增长的汽车、铁路、建筑和风能行业对先进材料的巨大需求,彻底改变了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在原材料、夹层芯材及辅助材料、制造工艺、模具、设计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玻璃钢工业直到1995年左右才开始起步,而美国的复合材料工业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就已全面发展起来。在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国和供应国。今天,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利用玻璃钢的主要垂直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建筑、水处理、风能和化工。 玻璃纤维产能已达385万吨,其中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占60%以上。中国有近5000家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年出货量462万吨。 中国工业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落后工业化国家约35年,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中国政府和行业开始投资碳纤维的生产。在2017年,只有7家公司能够每年生产1000吨以上的碳纤维来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碳纤维工业在数量、质量、性能、应用等方面与工业化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的CFRP复合材料在体育休闲产品和一般工业(如风能、汽车、交通和建筑)上的消耗量几乎相当。 尽管市场起步较晚,但2017年中国碳纤维产量与进口碳纤维一起达到了5700吨的出货量,能够满足国内23487吨的市场需求。未来看上去很光明,中国拥有最大的聚丙烯腈(PAN)纤维的生产量,这将使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在未来十年继续扩大。 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市场渗透率的显著提高,为海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以中国风能市场为例:在过去10年里,中国风电行业以平均每年41%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88亿千瓦。该行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其中海上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所有主要的风能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包括维斯塔斯、通用电气、西门子Gamesa和LM风电。 中国复合材料行业预计两年后将迎来一个转折点,届时国内碳纤维产量将超过进口数量。多家公司将拥有高性能级碳纤维(T700/T800/T1000)生产线,并计划应对技术挑战,确保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竞争。 为促进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中国复合材料产业正在研究低成本设计制造技术、结构多功能集成技术、环保材料、修复改造技术、循环利用技术。随着复合材料的优势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下游终端用户中,该行业也将从中受益。此外,自动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加上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各种市场的不断扩大,必将使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在未来十年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