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超47亿人口遭遇空前水资源压力,数字技术助力破解供需矛盾、污染治理与气候韧性挑战,推动智慧水务转型》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8-01
  • 亚洲,拥有超过47亿人口的大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由于需求增加和供应有限,该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日益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亚地区有超过3700万人生活在高度水压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增加到7500万。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几近枯竭。然而,数字化提供了一条变革性的发展道路。如果有效实施,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亚洲国家解决一些最紧迫的结构和操作性水资源问题。 Xylem业务发展经理Martin Shaw指出,亚太地区坚定地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并将逐步加强这一承诺以改善水循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年度水发展报告(AWDO),水安全显示出一些改善迹象,但仍然不足。尽管数字孪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展示了巨大潜力,但亚洲各地的数字化进程速度不同,并且面临着复杂的障碍。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气候变化导致更频繁和更剧烈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水资源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并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是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国家。此外,水资源提取现在超过了自然补给率,导致许多含水层过度开采和河流流域的长期短缺。
  • 原文来源:https://smartwatermagazine.com/news/xylem-vue/seven-barriers-digital-water-transformation-asia
相关报告
  • 《越南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0
    • 越南是制造业中心,也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强劲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其对能源和电力的需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南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电力设施并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使得该国电力需求已经超过电力产能,电力结构亟待转型升级。越南电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受限于电网消纳能力,能源投资也面临一定风险。 投资环境 1、国家概况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越南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 越南全国划分为58个省和5个直辖市,人口为9826万(2021年),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86%,主要语言为越南语。 2020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为343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21美元。 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越南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来越南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越南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 2、能源资源情况 越南已探明煤炭储量约38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约34亿吨,主要分布在广宁省境内,其余为褐煤和泥煤,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约为2.5亿吨、30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红河、湄公河三角洲地区。 但本国的化石能源产出不足以支撑越南的经济增长需求,近年来越南已从能源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可再生能源方面,越南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0.99亿千瓦,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越南拥有3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部分地区年均风速可达8.0米/秒以上。 越南位于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越南年日照量在2000-5000小时左右,平均太阳能密度为150千卡/平方厘米,约等同于4390万吨的石油。 越南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容量约3100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目前越南大中型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 电力市场概况 1、 能源电力结构 越南2022年第一季度电力产出(包括进口电力)为6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其中煤电占45%,水电占26.1%,气电占12%,可再生能源占15.9%,进口电占0.7%。 截止2021年底,越南全国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76620兆瓦,比2020年增加近7500兆瓦。包括风电和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0670兆瓦,比2020年增加3420兆瓦,占比27%。越南电力系统规模在总装机容量方面跃居东盟地区首位。 2、电力工业体制 越南电力行业由工业和贸易部(MOIT)管辖,MOIT下的能源总局负责整体能源规划和政策,越南电力监管局(ERAV)负责建立和监督电力市场、电力规划、电价监管和许可。 国有的越南电力集团(EVN)是集全国电力生产、供应和分配调度于一体的电力中枢企业。EVN垄断了输配电环节,并拥有全国42.6%的发电装机。 越南目前处于电力体制改革之中。越南的电力批发市场已于2019年正式运行,截至2020年底,约四成发电装机已经参与到批发市场中,符合条件的电力用户和配售电企业可以通过批发市场购买电力。根据越南的电力市场发展路线图,越南将在2023年启动电力零售市场。 3、电价分析 越南政府严格监管电力零售价格,电力零售价格由MOIT制定并需要总理批准。 为吸引更多私营企业投资开发独立电力项目(IPP),MOIT和EVN一直在制定电力价格逐步取消政府控制的路线图。2010年以来,越南电价上涨了9倍。 4、可再生能源发展 据2020年4月发布的第13/2020/QD-TTg号决定,越南的太阳能上网电价固定为7.09 美分/千瓦时(地面电站)和7.69美分/千瓦时(漂浮电站),屋顶太阳能保持8.38 美分/千瓦时。 越南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为9.8美分/千瓦时,原定实施到2021年11月截止,由于新冠疫情,截止日期延长至2023年底。 对于可再生能源,政府还启动了直接购电协议(DPPA)试点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可以直接向企业客户销售电力。DPPA计划的规模预计在400至1000兆瓦之间,它适用于容量大于30兆瓦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方,以及22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工业制造电力用户。 5、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越南第八个电力发展规划(2021-2030年)(PDP 8)草案自2021年3月首次亮相以来已进行了数次调整,最新版本已于2022年5月提交总理审批。 据2021年10月MOIT提交的PDP8草案,越南2030年可再生能源(含水电)发电占比将达到31.5%,2045年将再次提高到36.3%以上,其中太阳能、风能发电到2030年将占11%,到2045年将占27.2%。在2022年2月修订的PDP8草案中,越南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含水电)的份额调整为仅占23%。 MOIT在最新的PDP8草案中提议,到2030年越南总装机容量将约为146吉瓦,到2045年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52吉瓦。 电力市场分析及预测 1、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根据最新的PDP8草案,越南可再生能源将以合理的比例得到优先发展。 据MOIT测算,到2030年越南将开发5吉瓦海上风电,到2045年海上风电将增加到40吉瓦左右,在电源结构中占比12%。 到2045年,陆上和近岸风电将增加5吉瓦,大型太阳能发电将增加5吉瓦,氢气柔性热电将新增4.3吉瓦,水电及蓄电池发电新增5.4吉瓦,屋顶太阳能发电新增3.4吉瓦。 2、疫情后电力需求增长有望加速反弹 越南电力集团副总经理吴山海曾在2021年9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透露,目前越南的总电力需求为43吉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1年越南电力需求增速下降,而2016-2019年平均增速为10%左右。 他表示,越南政府一直在努力遏制新冠疫情流行,同时保持社会经济增长。在2022-2030年期间,越南的电力需求有信心恢复并以每年7%-9%左右的速度增长。 投资越南电力市场优势及风险分析 1、投资越南电力市场的优势 越南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具有以下优势: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越南共产党和政府执政能力较强,政策具有连续性,注重经济建设;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长达3260公里,港口众多,运输便利;越南投资法较为开放、完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法律保障和较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投资者可利用东盟经济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等自由贸易平台接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基础设施需求大。在发展利用新能源的大趋势下,越南对发展可再生能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2、投资越南电力市场的风险 越南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不足,电网薄弱,这将阻碍发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越南也出现了严重的弃光现象。 在最新的PDP 8草案中,MOIT预计未来15年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将需要520亿美元。但受到长期以来终端电价偏低的影响,EVN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越南正在尝试允许私人企业参与投资输配电网,这对私人资本来说意味着更多机会,但投资者也可能面临输变电的法律框架、协议合同不完善等问题,投资项目建设前期需进行通盘考虑。
  • 《 全球32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12-14
    • 受人口增长、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水资源短缺压力不断增大。据统计,过去20年间,全球人均淡水供给量减少20%以上。面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不少国家都进行了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和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中之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2020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聚焦全球水资源短缺挑战,关注提升用水效率、生产率和可持续性。报告显示,当前全球32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约有12亿人生活在严重缺水和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地区。   “水是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灌溉农业占全球总用水量的70%以上,农业离不开水,人类生计和文明的延续更离不开水。   缺水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报告起草者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安德里亚·卡塔尼奥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各国用水压力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到全球粮食安全和脆弱的水生态系统,管理好稀缺的水资源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通过调查统计,全球农业地区有12亿人面临着缺水威胁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总计近10亿公顷的农业用地受到影响。”粮农组织农业食品经济司副司长马克·桑切斯对本报记者表示。   报告显示,若将面临水资源压力较大和干旱频率较高的地区计算在内,全球受水资源短缺影响总人口达32亿,超过60%的灌溉农田高度缺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41%的灌溉用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中亚、北非和西亚,大约1/5的人生活在水资源极为短缺和匮乏的农业地区。在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74%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有5000万人生活在严重干旱地区,缺水问题每3年就会对耕地和牧场造成灾难性影响。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食品与自然资源部主任付晓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大约1/3的灌溉作物面临极高的用水压力,据分析,到2040年,面临高或极高季节变化风险的农田面积将是2010年的4倍以上。   多重因素加剧水资源紧缺   “人口数量的增长推动了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人类对水的消耗在不断扩大。”马克·桑切斯表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导致人类膳食结构中包含更多肉类和乳制品等水资源密集型食物,也间接驱动工业、能源及服务行业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全球共有78亿人口;到2050年,这个数据将达到97亿。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全球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持续下降。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当前人类用水量已经是1960年用水的2倍。   报告显示,水资源竞争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导致利益相关方之间出现紧张关系和冲突,进而加剧水资源获取的不平等,对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妇女和土著人民在内的弱势群体影响尤为突出。   全球近3/4的农田靠雨水浇灌。受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降雨模式改变,温度升高及蒸发加快致使水资源紧缺加剧。在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时间里,北非和西亚人均可再生水资源分别下降了41%和3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几乎不到1000立方米,远低于1700立方米的国际水资源紧张标准。   2020年初,智利、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干旱,不仅造成了农业上的巨大损失,同时引发了地表和地下水储量的大幅度下降。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80%以上的农田采用低投入雨养生产模式,灌溉农田仅占3%,干旱历来是当地农民面临的巨大隐患。其中,在一半以上人口面临饥饿风险的厄立特里亚,其重要作物高粱有2/3仍然种植在气候变化风险高或极高的地区。   “极端天气频现让农业承受不断增大的水资源短缺压力。”马克·桑切斯表示,“相比之下,灌溉农田虽能够更好应对突发或极端天气,但需从河流或地下取水,影响其他用途的水资源量。灌溉用水的增加日益加剧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状况。”   水资源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这份报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确保2030年消除饥饿,必须大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利用有限的淡水和雨水资源。农业发展需要直面这一严峻挑战。”马克·桑切斯说。   水资源短缺带来的挑战对各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显示,诸多国家面临着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缺水的双重挑战,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台账制度,明确分配,采用现代技术,并向需水更少的作物转型。   “一个真正能反映水资源价值的定价体系能够发出明确信号,激励人们高效用水。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策略应以水资源核算和审计作为切入点。”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表示,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需要每个国家在技术、法律框架和总体政策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行保障。   报告提出,水资源管理的规划应具体到问题本身,并进行动态调整、因地制宜,如在雨养地区开展集水和储水设施投资,在灌溉地区恢复可持续灌溉系统并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同时还可通过选择节水作物、改善水资源管理工具等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努力,如金融机构应增加提高水生产力的投资,科研机构进一步开发提高农业效率的技术,消费者减少食物的损失和浪费等。”付晓天表示,此外,加大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污水再生利用也将有利于环境、资源和经济多重收益的实现。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在中国北方地区,通过对地下水的科学开发利用,农民所购地下水水量远少于从自家井中取水量,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作物产量不受影响。”马克·桑切斯介绍,在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国,政府鼓励农民整合自然资源,推广稻米生产与鱼类养殖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付晓天表示,“中国采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设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并采取了水资源税、水权交易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