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场所消除与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对实现“三个零”的目标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0
  • 中国政府在消除歧视方面做出了强有力的承诺: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行动保证艾滋病感染者不受歧视和权益不受到侵害,国家领导人也发表了关于反歧视的讲话。我相信通过强有力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履行承诺,中国将能够建设一个更为包容、没有歧视的社会,实现“零艾滋病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愿景。
  • 原文来源:http://www.unaids.org.cn/cn/index/topic.asp?id=810&classname=Key Issues&class=2
相关报告
  • 《世界艾滋病日:劳工组织强调消除工作场所歧视艾滋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4
    • 2012年11月29日,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国际劳工组织发出呼吁,提醒人们在工作场所消除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行为、为其提供平等工作机会和条件。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Guy Ryder)表示,政府、雇主和工人组织应再次承诺保护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人权,以使他们享受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有尊严地生活。不遭受歧视是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工作场所的一项权利。   据估计,有30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他们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歧视,包括在获得工作机会方面受到限制。劳工组织指出,在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中,零新感染和零死亡是可以达到的现实目标,而最具挑战性的目标是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包括同工作有关的歧视。   国际劳工大会在2010年通过第200号关于艾滋病与工作场所的建议书,倡议不应对确实或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劳动者,或以他们来自艾滋病高风险或更易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世界某一地区或群体为由,对其进行歧视或羞辱,特别是求职者和应聘者;劳动者及其家庭和受赡养者应当享有隐私保护权,包括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保密,特别是与其自身相关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的保密;不得规定劳动者做艾滋病病毒检测或透露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状况。(来源:联合国新闻中心)
  • 《2012年世界烛光日:向实现零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目标迈进》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07-10
    • 2012-5-18 世界烛光日始于1983年,定于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举办烛光纪念活动,用以纪念因艾滋病相关疾病而死亡的同事、亲人和朋友。今年的世界烛光日纪念活动将于5月20日举行,号召全世界共同纪念因艾滋病相关疾病而逝去的人们,并号召政府和个人采取行动,来共同预防艾滋病相关死亡。 如今,由于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强有力的承诺以及不断提高的公共意识,中国有超过12万的感染者正在接受挽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且,中国在其新的《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中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到2015年,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30%,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25%。中国要想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就需要快速扩大艾滋病检测、预防服务的覆盖面,特别是扩大在高危人群中的服务覆盖面。 检测:为治疗开启了大门 尽管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在2011年有了显著的扩大(接受治疗人数从2009年的65,481人上升到2011年的26,448人),但这只占中国需要治疗人数的4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低检测率,因此中国的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尽管近年来检测覆盖面显著扩大(2011年接受检测的人数超过8400万),但高危人群中的检测率还很低。如,在2011年,注射吸毒人群中仅有大约40%的人,性工作者中只有不到40%的人,接受了检测,并了解检测结果。 目前,许多人在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时,已经太晚了,大多数人都是刚一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就需要开始抗病毒治疗,在这个时侯,免疫系统已经很脆弱,这样降低了治疗的有效性,并导致高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张岚强调了检测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扩大检测,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如性工作者、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中,”张岚解释道。“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的人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并获得其他预防干预服务,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被感染的潜在风险。” 2011年的研究发现,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将艾滋病传染给别人的风险降低96%,这进一步强调了早检测和早治疗的重要性。“这项突破带来了重大的革新,将推动预防革命更进一步。这项突破也使艾滋病治疗成为又一新的重要的艾滋病预防方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说。 在高危人群中推动检测(如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和性工作者)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已经有许多重要的措施表明是很有效的。首先,需要促进社区组织参与检测工作。社区组织通常可以更容易地深入到高危人群中,可以在社区中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二,要求采取具体行动来消除羞辱和歧视,这正是感染者和高危人群经常所面临的。在中国,跟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歧视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据估计,在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感染者经历过来自医疗人员的歧视,超过三分之一的感染者经历过来自政府官员的歧视。差不多十个感染者中就有一个感染者,他们的孩子被迫离开学校,尽管这些孩子自己并没有感染艾滋病,诸如此类的来自于大众的和机构内(如医院、学校和工作场)的歧视,使感染者隐藏自己,不敢寻求检测服务。 第三,确保所有的艾滋病检测要在自愿基础上进行,而且确保检测结果的保密性,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隐私保护会使人们愿意进行检测,不用担心他们的感染状况被暴露,也会提高检测意愿。 优化治疗方法: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在扩大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需要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和提供模式,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和治疗的依从性。 重要的一步就是在抗病毒治疗药物替诺福韦的基础上更广泛地提供一线药治疗方案,中国已经将这一点纳入到了最新的治疗指南中。以替诺福韦为基础的一线药治疗方案,正在向全国范围推广,这一方案比目前在中国使用的其他方案的副作用小,许多国家都在使用这个方案,包括美国、英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方案。 治疗的可及性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艾滋病感染者通常会被要求返回户口所在地来获得治疗,这对于流动人口和其他远离自己户口所在地的感染者是极大的障碍。 就治疗管理方面而言,需要采取行动来简化诊断和检测程序。目前,病毒载量和CD4检测通常要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而且有不同的检测程序,接受检测的人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检测结果,这样就很难根据接受治疗的感染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加强依从性咨询和治疗监督,并将其完全纳入到治疗服务中,以确保接受治疗的感染者能够坚持治疗方案,并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况。 中国爱之关怀是一家社区组织,在中国南方地区为3万多人提供治疗服务,其创始人Thomas Cai具体介绍道,“中国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为那些需要接受治疗的人获得治疗提供了保障,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获得治疗的实际情况还是很困难的。通过探索优化整合方案,在提供治疗的同时一起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社区参与:是不可替代的组成 推动社区组织积极参与到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是扩大预防和治疗服务覆盖面的重要措施。社区组织为服务接收者和政策制定者架起了反馈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可以促进根据基层现实情况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社区组织在提高意识和促进行为改变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阳光社区组织的工作人员高飞强调了社区组织的重要作用。“通常,在我们让我们的客人了解事实之前,我们需要先澄清误解,”高飞说。“例如,一些人认为推迟开始治疗的时间,就能延缓艾滋病发作的时间。” 河北半边天女性感染者支持小组的麻桂红女士解释她的组织是如何促进检测和治疗依从性的。“首先,我们提供咨询,通过咨询过程来熟悉向我们寻求帮助的人。其次,我们鼓励有资格接受治疗的人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并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提醒他们及时服药。” 为了促进社区有效的参与,应方便社区组织登记注册,并获得经费资助。确保社区组织全面参与政策制定的每个环节,是确保制定出来的政策能够满足社区组织所服务人群的需求的关键所在。“草根组织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缺少经费,二是注册难的问题,”高飞告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我们的组织登记注册是相当困难的。”麻桂红强调了社区组织参与的价值,“政府与社区组织精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起可以将更多的实惠带给感染者,也有利于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 一起努力,取得成果 大家聚在一起来纪念今年的烛光纪念日,我们应记住我们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确保我们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会白废。 通过继续探索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新的有效的方法,通过确保社区各界的共同参与,中国将继续向实现零艾滋病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