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轴风电轴承销售收入2020年增长249%》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9
  • 2020年,我国风电产业在疫情蔓延和国际贸易受阻的艰难中实现了超出预期的增长。紧抓风电产业大发展的机遇,瓦轴集团拓市场提产能,承接的风电轴承订单呈爆发式增长,实现销售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249%。

    为跟上风电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瓦轴集团研发先行,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周期缩短并全面覆盖市场。其中,公司实现了从生产3.0MW以下偏航变桨轴承向3.0MW以上大型风电轴承及海上风电轴承的转型,偏航变桨轴承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65%,新增齿轮箱、发电机、驱动器新产品研发项目,完成多家客户重点项目样机配套产品的交付,也为2021年订单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复工复产开始一直到2020年年底,瓦轴的生产进度排得满满当当,全体员工加班加点,攻坚克难。“过去的一年,我们过得忙碌充实。” 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公司Z2产线孔加工工序操作者胡乃霖骄傲地说。2020年的跨年夜,他和同事们是在生产线上度过的。

    今年,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将继续呈现发展趋势,风机单机容量以3MW过渡向5MW、7MW、10MW发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轴承制造企业之一,瓦轴集团拥有偏航轴承、变桨轴承、风电主轴轴承、发电机轴承、增速箱轴承、驱动器轴承6大专业生产制造基地,正加速大兆瓦风电机组配套轴承的研制,助推我国风电行业向大兆瓦时代迈进。

相关报告
  • 《中信证券:风机大型化驱动下,风电轴承本土化有望加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5
    • 风电轴承作为风电核心零部件,具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特征。随着风电进入平价上网阶段,我们判断风电行业高景气度仍将维持,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的风电轴承行业空间分别达到225亿元/480亿元,对应2021-2025年CAGR分别为15%/11%。目前风电主轴尤其是大MW主轴轴承本土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风机大型化带来的本土化加速,有望给风电轴承行业带来阿尔法收益。建议关注凭借技术优势率先实现大MW进口替代的风电主轴轴承龙头新强联。 风电设备零部件中,风电轴承是国产率低、附加值高的核心环节 风电轴承可以分为偏航轴承(连接机舱和塔筒)、变桨轴承(连接叶片和轮毂)以及主轴轴承(支撑主轴)。目前偏航变桨轴承的国产化率已经较高,主轴轴承由于对工作强度、寿命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目前3MW以上主轴产品的国产化率非常低。从价值量来看,2020年风电轴承占风力发电机组成本约5%-10%,对应单W价值量为0.14元,毛利率水平约30%,技术壁垒更高的主轴轴承毛利率约40%。 风电高景气有望持续,全球风电轴承行业空间到2025年有望达到480亿 随着风光大基地建设、老旧风场改造以及海风全面平价的行业趋势到来,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装机需求将迎来加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55GW,至2025年新增装机规模或达70GW以上,对应CAGR约15%。基于对风电行业整体装机的判断,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风电轴承行业空间分别将达到225亿元/480亿元,对应2021-2025年CAGR分别为15%/11%。 风电轴承市场主要由海外企业占据,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且初见成效 2020年全球八大轴承集团占整体轴承市场规模的70.7%,其中中国企业占20.3%。对于风电轴承行业,德国舍弗勒、瑞典SKF、美国铁姆肯等主导的诸多外资企业在大功率、主轴轴承市场获得几近垄断的地位。根据Wood Mackenzie的数据,2019年国内偏航变桨轴承国产化率为50%,主轴轴承为33%。随着2020年开始迎来风电抢装潮,叠加欧洲疫情爆发影响供应,风电轴承的本土化进程明显加速。目前偏航变桨轴承、3MW及以下的主轴轴承已基本完成本土化。 平价上网驱动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朗,大MW风电主轴轴承本土化进程有望加速 随着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占比稳步提高,风电轴承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其加工难度持续增加,风机大型化对风电轴承企业的配套能力形成了挑战。3MW以上的主轴轴承由于技术壁垒高,目前仍然还处于本土化的起步阶段。以新强联为例,目前5.5MW的主轴轴承产品已经研制成功,并且已经给明阳智能小批量供货。从价格维度看,其3MW的主轴轴承价格为50万左右,5.5MW主轴轴承价格为60万左右,相较外资厂商具备较大价格优势。平价上网驱动的风机大型化趋势有助加快大MW主轴轴承的国产化速度,龙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过程。 风险因素: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进口替代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 风电轴承作为风电核心零部件,具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特征。随着风电进入平价上网阶段,我们判断风电行业高景气度仍将维持,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风电轴承行业空间分别将达到225亿元/480亿元,对应2021-2025年CAGR分别为15%/11%。目前风电主轴尤其是大MW主轴轴承国产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风机大型化带来的本土化加速,有望给风电轴承行业带来阿尔法收益。建议关注凭借技术优势率先实现大MW替代的风电主轴轴承龙头新强联。
  • 《2022年安徽机械工业快速增长结构优化》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2-07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首页 >   > 正文 2022年安徽机械工业快速增长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3-02-06 14:00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分享: 关键词:2022年安徽机械工业 快速增长 结构优化 摘要:过去的一年,安徽省机械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指标较高增长。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2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8%;实现利润总额6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全省机械工业100户重点联系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3%。   过去的一年,安徽省机械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指标较高增长。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2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8%;实现利润总额6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全省机械工业100户重点联系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3%。   主要产品大部分增长。列入快报统计的66种主要产品有39种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占品种数的59.09%,27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增长较大的产品有:汽车1892060辆,比上年增长11.43%;变压器合计1323.6万千伏安,增长9.65%;电力电缆284850公里,增长26.89%;标准坚固件703.57万件,增长24.4%;模具合计157890标准套,增长34.88%;刃具4.08万件,增长13.33%;线材成型自动机198台,增长10.61%;高中压阀门6087吨,增长13.52%;风机2867台,增长6.94%;汽车配件168.99亿元,增长10.23%。   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保持较大增长。全省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6420户,其中,营收超过亿元装备制造企业169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143.18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1亿元,增长18.3%;实现利润总额547.12亿元,增长17.8%。   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重型矿山机械过去大多是傻大笨粗,自动化程度低、耗材耗能高。通过转型升级,很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智能生产,提高自动化率,如淮南凯盛重工生产的大型煤矿掘进机,已采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安徽矿业机电公司生产的液压支架,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更好地适应矿井生产环境。安徽叉车集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抓好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2022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企业。   新产品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增多。在安徽省经信厅公布的安徽省新产品中,机械工业占四分之一;如新型叉车、新型江淮汽车等。在公布的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机械工业占近三分之一,如戴杰公司六轴球刀机、新诺公司高端卧式加工中心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好。全省已形成芜湖、合肥、马鞍山机器人重点发展地区,其中芜湖市考核得分获全省第一,连续四年稳居榜首;芜湖市鸠江区摘得机器人销售收入与机器人投资额集群发展团体冠军。高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较快增长,新诺精工、合锻智能增长显著。新能源装备发展迅猛,天康集团、明天氢能等企业成绩突出。   产品出口依然强劲。汽车产品出口创新高。奇瑞连续20年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安徽叉车集团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4.75亿元,增长50.4%;江汽集团已建立了覆盖亚洲、非洲、拉美等区域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并在多个海外市场斩获销量冠军。江汽集团轻型商用车累计出口超3万辆,增长76%,其中,高端轻卡出口超1万辆,增长46.2%。(徐文 龙辉) (责编:heyan) 机经网微信号机经网微博   欢迎投稿,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共 0 条评论 提交 精彩评论 . . 人物专访. 德基机械:一站式服务,全程无忧 . 全生命周期服务、常拌随行,德基机械为每一台沥青拌合站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飞达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技术和功能作为其中一部分,德基机械给客户的是能够满足其生产需要的全面解决方案。 用户说 “从业十余年,徐工大米级泵车确实好用!”. 电动化转型加速,ABB高效赋能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新春座谈会暨换届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三一为客户提供搅拌站成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