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力数据积极信号看经济复苏向好态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25
  • 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以来,随着消费逐步回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国多地用电量增速回升,释放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

    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4月份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3.8%和28.8%,4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2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增速均超过25%……一根根上扬的曲线背后,折射中国经济正在恢复的动力和活力。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回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8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从单个月份来看,1至2月、3月、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5.9%、8.3%。共有26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

    “4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上升,一方面由于上年同期多地受疫情影响,用电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复苏加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18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用电量4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

    杨昆说,第一产业用电量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乡村用电条件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逐月上升,工业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是工业用电增速持续回升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主要是消费回暖。

    全社会用电量是生产生活状态的直接反馈。南方电网运营监控中心经理李兴桂说:“4月份用电量的鲜明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用电增长迅猛,全国层面同比增长17.9%,可见服务业和消费行业全面回暖。”

    在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前4个月广东省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对全省用电增长的贡献达54%,带动用电增长较为明显;深圳第三产业用电量达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36.8%,成为拉动深圳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用电量稳健增长

    “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稳健增长,增速明显回升,预计二季度增速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郑海峰说。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前4月工业用电量143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10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31个细分行业中25个实现正增长。

    其中,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同期工业用电量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8个细分行业中7个实现正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26.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12.7%,这两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13个细分行业中10个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9.5%、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增6.3%,这两个领域增速均超过5%。

    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明显上升,说明经济增长动能正在转换。在南方电网经营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五个省区,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6%、12.2%,可看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正在加快。在大湾区内地9市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占制造业比重为50.1%。

    电能成色更“绿”

    另一个积极的变化是电能的成色更“绿”了,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在逐步增加。

    从东海之滨徐徐转动的风机叶片,到西北大漠连接成排的光伏电板,再到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都在为中国经济充电蓄能。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库总库容108亿立方米,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水库。通过两河口水电站水库的补偿调节,在迎峰度夏期间惠及雅砻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长江干流多座水电站。(王小锋 摄)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同期,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

    今年以来,电力领域内投资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77.6%,核电同比增长53.5%。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说,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较去年会有较大的增长。据研判,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

    在水电大省四川,作为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下辖20世纪我国最大的电站二滩水电站、世界第一高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我国第一高土石坝两河口水电站等,清洁能源装机近2000万千瓦。

    “今年迎峰度夏关键期,雅砻江梯级水电站保供能力预计为494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将增发23亿千瓦时。”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魏鹏说,如果加上即将投产的柯拉光伏、腊巴山风电等新能源电站,发电量预计还将再增加9亿千瓦时,保供能力可达503亿千瓦时。这个电量足够1600万个家庭全年使用,而且百分之百都是绿色能源。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4184.shtml
相关报告
  • 《电力数据看五省区经济“开门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今年1月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充换电服务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增幅明显,同比分别增长35.4%和25.7%。电力数据背后,蕴藏着各行业在新年伊始的发展态势。  春耕备耕,种子先行  南海之滨,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坡田洋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以下简称“南繁基地”),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70%都经过这里培育。从种子培育到幼苗养护,各类现代化设备24小时运转,照明、温控、灌溉等用电需求大增。为确保南繁基地用电安全可靠,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先后通过整治线路隐患以及新增变压器、环网柜不断优化供电半径,确保崖州南繁基地电力十足。1月份,南繁基地用电量同比增长14.8%。  电力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满格电力护航春耕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1月份,南方五省区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其中,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  今年1月份,“三新”行业维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港口岸电、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保持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6.7%、2.6%和1.5%。  走进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景太阳能”),四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片片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被打包装入集装箱,出口海外市场。2025年开年,高景太阳能订单已排到6月,1月份,高景太阳能用电量同比增长26.8%,占广州全市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接近四成的用电量,拉动广州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9%。  “三新”行业用电高增长  受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南方五省区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3%、4.3%。其中,充换电服务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达35.4%和25.7%,带动“三新”行业用电量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达26.6%。  西南腹地,大数据产业用电量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数字经济崛起的有力注脚。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中,贵安超算中心服务器参与了三分之二影片的效果渲染,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爆火提供了渲染算力支撑。正是贵安新区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让贵安数据中心集群这片“蓝海”存起来、跑起来、用起来的缩影。  今年1月份,贵安新区用电量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6%。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刘运兵介绍,1月份,贵安大数据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2%,对区域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超五成,折射出贵安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1月的电力数据,犹如一幅生动的经济素描,见证了五省区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新的一年,南方五省区经济将在多元驱动下,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上海鼓励用户积极配储接入电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5
    • 6月23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文件提出:“完善价格激励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电网企业用于负荷管理系统平台及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输配电价成本核算。持续完善对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的电价支持政策,并通过市场竞价形成电价补贴标准。结合虚拟电厂聚合平台调节能力、响应速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完善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在满足相关市场的准入要求后,虚拟电厂可按独立主体身份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宽虚拟电厂收益渠道。电网企业、电力市场运营机构要持续提升服务虚拟电厂参与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的水平。” 文件还明确:“鼓励用户积极配储接入。推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分布式新能源、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配置新型储能,优化负荷峰谷特性、降低用电成本,并积极接入虚拟电厂。力争到2027年,实现新型储能接入规模达到3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25万千瓦。” 原文如下: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上海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各区电力运行管理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我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现将《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6月19日 附件 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 (2025-2027年) 上海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各区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工作部署,深入挖掘我市分散可调节负荷的资源潜力,有效缓解超大型城市电力供需矛盾,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电网组织、政企协同、用户实施”的原则,构建“1+5”超大城市虚拟电厂运行管理体系,即“一个虚拟电厂运管平台+五类城市特色资源”,形成以空调负荷、充换电站、新型储能、数据中心、工业负荷等为核心的多元聚合虚拟电厂。到2025年,基本建成虚拟电厂运行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全市虚拟电厂可调能力达到110万千瓦;2026年、2027年虚拟电厂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可调能力分别达到160万千瓦、220万千瓦。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完善体制机制 1.完善虚拟电厂管理体系。将虚拟电厂纳入市区两级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机制,市经信委负责构建虚拟电厂技术要求和标准化支撑体系,指导市电力公司利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统筹推进全市虚拟电厂运管平台建设,确保虚拟电厂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区经委根据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区域虚拟电厂相关管理工作。 2.构建虚拟电厂标准化规范。印发《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规范》《上海电网虚拟电厂接入技术要求》《虚拟电厂入网测试认证方案》《上海虚拟电厂运行效果评估方案》等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明确平台建设、测试准入、注册退出、运行调用和评估结算等各方面要求,积极推动成为上海市地方标准。 (二)持续拓展虚拟电厂资源 3.聚合城市空调负荷资源。按照《上海市加强空调负荷调控、统筹促进电力安全保供和节约用电实施方案》,根据“先大后小、先易后难、一户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公共机构、综合商场、办公楼宇、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加装空调负荷监测和调节装置,力争到2027年,实现空调接入规模达到24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80万千瓦。 4.提升车网双向互动能力。推动智能充换电站更新改造和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有效聚合充换电站负荷调节能力,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大力推广车联网、V2G等试点示范。力争到2027年,实现智能充换电站接入虚拟电厂规模达到18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50万千瓦。 5.鼓励用户积极配储接入。推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分布式新能源、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配置新型储能,优化负荷峰谷特性、降低用电成本,并积极接入虚拟电厂。力争到2027年,实现新型储能接入规模达到3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25万千瓦。 6.挖掘数据中心柴发资源。充分利用数据中心柴发资源,在用电尖峰时段通过市电与柴发有序切换,实现降低用电负荷。力争到2027年,实现数据中心柴发资源接入虚拟电厂规模达到6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15万千瓦。 7.推动工业负荷有序参与。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可调节负荷管理,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有序推动工业负荷参与虚拟电厂。力争到2027年,实现工业负荷接入虚拟电厂规模达到320万千瓦,实测可调能力达到50万千瓦。 8.开展无功需求侧试点。针对临港等区域电网缺乏电抗等无功资源、导致局部电压过高问题,充分挖潜区域重点企业内部电抗资源,开展无功需求侧试点,创新采取用户侧调节方式,降低区域电网电压,保障电能质量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 9.完善虚拟电厂运管平台。全面打通“需求发布-交易组织-运行管理”三大核心运管环节,实现虚拟电厂用户登记、资源接入、运行监测、调度管理、响应计量、效果考核全流程平台化管理,推动虚拟电厂与电网调度、市场交易的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 10.提升聚合商数字化能力。明确虚拟电厂聚合商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准入标准和网络安全要求,积极推动聚合商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效能及可靠性。组织第三方机构针对聚合商数字化平台开展调峰、调频入网测试认证,从数据采集、调节性能、数据交互、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入网评价及周期性评价,确保平台各类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11.强化虚拟电厂智能化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电系拓扑完成虚拟电厂资源数字孪生建模,实现虚拟电厂“一张图”。积极应用图计算技术,构建虚拟电厂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虚拟电厂的运行状态,提升虚拟电厂运行可靠性和响应快速性。打造智能化运行态势推演平台,实现运行趋势预测、复杂应急响应模拟、全自动决策生成。 (四)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 12.完善价格激励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电网企业用于负荷管理系统平台及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费用,纳入输配电价成本核算。持续完善对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的电价支持政策,并通过市场竞价形成电价补贴标准。结合虚拟电厂聚合平台调节能力、响应速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13.完善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在满足相关市场的准入要求后,虚拟电厂可按独立主体身份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宽虚拟电厂收益渠道。电网企业、电力市场运营机构要持续提升服务虚拟电厂参与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的水平。 14.积极开展示范应用。根据虚拟电厂运营规范要求,从调节负荷、持续时间、响应速率、贡献参与度等方面开展评估,遴选出优质虚拟电厂聚合商和资源用户,适时向社会公示,并积极向国家工信部推荐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园区)和产品(技术),培育一批高水平虚拟电厂聚合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经信委统筹推进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努力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服务引导。上海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要做好虚拟电厂建设与接入全流程服务,持续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支撑平台,全力推动我市虚拟电厂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市场化和数智化发展。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虚拟电厂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市场化运营机制、社会效益、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虚拟电厂建设及运营。 (四)开展总结评估。建立对虚拟电厂建设运营、调度交易、实施成效的常态化评估机制,持续优化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和政策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