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电力: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45亿元 同比上升40.22%》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7
  • 4月3日,神马电力发布2024年年报。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4,489.11万元,同比上升40.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72.97万元,同比上升96.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231.76万元,同比上升102.17%。
    神马电力指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22%,主要原因系
    变电站
    复合外绝缘产品非特高压复合化市场占有率增加及国内重点工程集中交付增长所致;输配电线路复合外绝缘产品海外业务持续增长以及国内重点工程集中交付增长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2.17%,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增加推动了报告期内净利润的大幅增加。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中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39.46%,主要系:变电站复合外绝缘产品非特高压复合化市场占有率增加及国内重点工程集中交付增长所致;输配电线路复合外绝缘产品海外业务持续增长以及国内重点工程集中交付增长所致。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力设备制造商以及发电、输电与配电公司,而电力设备制造商的最终产品也主要销售给发电、输电与配电公司。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电力作为清洁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重不断上升,全球电力需求与电力投资作为基础公用事业领域投资预计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由此带来的对于输变电设备的需求也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然而,如果全球电力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电、输电与配电公司全面调整建设、改造、更新换代的投资规划,缩减投资规模,或者全面延缓项目实施进度,都将可能使包括本公司在内的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内相关企业业绩发生较大波动。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能源政策、电力行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预测,深刻掌握产业政策发展动态,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公司将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与建设,同步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原有全球市场占有率基础上快速提升占有率,确保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此外,公司变电站复合
    绝缘子
    产品覆盖了大部分电网公司和设备厂家,同时公司也参与制订了部分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且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与行业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是,当行业内其他企业通过经营改善等手段有效提升产品性价比,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对此,公司将借助数字化工厂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保证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应对竞争风险。
    同时还指出,绝缘子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性基础电气设备之一,尽管公司绝缘子产品过往在全球各地应用数十万只,质量性能均比较稳定,如果公司输变电工程的绝缘子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则可能造成电网的局部甚至是大面积停运,存在造成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和事故的风险,也会对公司的产品和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公司将一直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保证质量体系落到实处,此外公司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以加强中间环节工艺控制,保证发出公司的产品质量零缺陷。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50403/1435398.shtml
相关报告
  • 《北京科锐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62亿元,同比减少10.11%》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20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6,184.06 万元,同比下降 10.11%,其中:电气类产品营业收入 71,968.19 万元,同比下降 11.22%;新能源工程服务类营业收入 3,098.88 万元,同比增长 25.10%;其他工程服务类营业收入 543.20 万元,同比增长 27.73%;其他业务营业收入 573.79 万元,同比下降 27.18%。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4.40 万元,同比增长 6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52.29 万元,同比增长 71.64%。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 具体变动原因如下: a、本报告期内,新中标合同额同比增加,但实际录入可执行的合同略有延后导致本期营业收入实现不及预期; b、公司期末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变动使得本报告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c、本报告期内,公司加强成本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毛利额同比增加; d、本报告期内,公司部分研发项目进入研发阶段末期,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使得报告期期间费用同比降低; e、本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使得其他收益同比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在开关类产品研发方面,完成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新型常压密封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一二次深度融合磁控柱上开关等项目系列化设计、文件完善、正在进行小批试制;国产化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断路器自动化成套柜、SF6全绝缘断路器自动化成套柜、柱上真空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等产品通过智能联调试验。 在成套类产品研发方面,完成低压开关柜标准化设计、YB□-40.5/0.8(0.69)高/低压预装式变电站等项目系列化设计、文件完善、正在进行小批试制;储能升压变流舱(干变)项目取得型式试验报告,完成容量由 3685kVA 至 5600kVA 扩展,并进行了批量供货。 在自动化类产品研发方面,自动化测试平台 V2.0 项目完成系统测试、软件上线工作,通过了阶段评审,项目结项;完成新平台南网 DTU 装置、深度融合柱上控制器设计、文件完善,正在进行小批试制,其中:新平台南网 DTU 装置取得国产化溯源报告;国网国产化集中式 DTU、终端产品平台国产化(含南网)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样机验证。 在变压器类产品研发方面,高能效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样机验证;新能源大容量变压器已开始批量生产。报告期内,公司修订了研发管理制度规范并加强研发过程管理,积极参加外部技术标准的修制定活动和行业活动,深入掌握公司产品所引用技术标准的更新变化和市场新技术、市场需求及关键技术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取得 56 项试验报告,获得专利授权 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 项、外观设计 2 项,软件著作权 11 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有效专利授权 151 项,其中发明专利 4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1 项,外观设计专利 5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157 项。 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 12kV 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投资的快速增加,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同行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果公司在产品创新、销售网络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将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公司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公司将继续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丰富营销手段、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等措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客户较为集中与招投标的风险: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其各级电力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销售对单一省级以下电力公司的业务收入不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如果国家调整电网投资政策及规模,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调整采购或招投标模式,将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公司将在巩固和提高电网系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电网系统以外的市场、尝试进入新的技术和业务领域,改善目前公司客户较为集中的局面。另外随着电网公司对于产品抽查频繁,产品规范趋严情况下,虽然公司产品质量一直居于行业前列,产品口碑业内较好,但也存在个别产品通报质量风险进而影响招投标的风险,因此公司将继续强化质量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利用电网公司管控质量趋严的条件,拉大与其他普通供应商的差距。 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及管理风险: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开发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一批配电设备的研发和技术推广人才,在该细分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及实际控制权变更,对公司在企业文化融合、资源整合、管理机制、管理效率、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向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公司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难度系数将增加。若公司的组织结构、管控体系和人才发展等不能跟上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积极扩充人才队伍,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和激励人才队伍;不断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跟踪行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坚持逐年梯次开展研发项目,并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到位,公司将进一步梳理公司组织架构体系,持续推进公司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增强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构建高效团队,加强沟通,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将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 新业务以及投资并购项目发展不达预期及商誉减值风险:公司在强化传统配电设备领域的发展优势外,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氢能业务、储能业务等新业务,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新业务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或者相关投资需求下降等会影响公司新业务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产生一定不确定影响。公司新业务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在运行中不断摸索、实践、融合和总结,能否达到公司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因投资并购股权项目形成一定商誉,如投资并购项目未来经营状况或市场推广不达预期,公司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可能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已充分意识到上述新业务不达预期的风险,未来一方面将不断促进和加强现有子公司的规范运行管理;另一方将从收购源头开始控制风险,做好调查和比较,探索创新灵活的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发挥初期投资或并购试验田的作用,随后再通过分步骤投资或并购的方式来规避项目集中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实施、运行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报告期内,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持续波动,而公司的主导产品是中低压开关系列产品(中置柜、柱上开关等)、配电变压器系列产品(美式箱变、欧式箱变、硅钢变压器以及非晶变压器等)、配电网自动化系列产品(环网柜、重合器、模块化变电站等)、配电设备元器件系列产品(GRC 外壳、电缆附件等)等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铜排、铜箔、铜杆、电磁线、金属箱体、金属内壳、高低压母线、仪器仪表、电缆附件、绝缘件等,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变动影响,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采购成本和营业成本,对公司业绩和产品毛利率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可能仍会发生较大波动,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一方面公司与战略供应商统一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提高采购议价和锁价能力,根据销售及生产计划实施原材料和配套装置的现货采购;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降低价格波动对于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仍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及操作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公司将制定完备的交易预案,加强行情分析和基差规律分析,设置合理的止损,以最大程度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将严格控制套期保值的资金规模,合理计划和使用保证金,确保不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所需资金;公司已制定并修订《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对操作原则、审批权限、管理及内部操作流程、内部风险报告流程及风险处理程序、信息保密、隔离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控制交易风险;同时,公司密切关注监管机构的政策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变更,加强对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把握和理解,根据其影响提前做好套期保值业务调整,避免发生政策及法律风险。
  • 《国投电力:2018年净利润43.6亿元 同比增长35.02%》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5
    • 近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11亿元,同比增长29.61%;营业成本244.40亿元,同比增长29.98%。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207.08亿元,较期初增加124.20亿元;2018年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35.02%。 2018年,该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516.6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471.9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7.62%和17.26%;平均上网电价0.314元/千瓦时,同比增长8.28%。 其中,火电发电量为64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57%;售电量为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6%;实现收入195.23亿元,较2017年增加68.57亿元,增长54.14%,主要原因是2018年上半年国投北疆二期2100万千瓦级机组投产、2017年下半年湄洲湾二期2100万千瓦级机组投产,客观上提高了公司的发电量。 从宏观环境上来看,2018年用电消费增长创新高,且国家控制新机组投产速度,使得公司大部分项目的发电量同比提高。区域环境上来看,公司火电所在部分区域降水量整体偏枯,水电负荷下降,火电发电量同比上升。 水电发电量为84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售电量为83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实现收入196.61亿元,较2017年增加19.20亿元,增长10.82%,主要原因是雅砻江流域、黄河流域来水较好,雅砻江、小三峡电量同比提高;同时,国投大朝山政策性让利减少,电价提高。 风电发电量为20.44亿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12%;售电量为19.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35%;实现收入8.35亿元,较2017年增加2.81亿元,增长50.86%,主要原因是2017年烟墩、景峡、青海贝壳梁、东川二期等项目陆续投产,2018全年发挥效力;同时,区域市场有所改善,西北区域限电情况好转,因此发电量同比增加较多。 光伏发电量为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77%;售电量为4.64亿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6.66%;实现收入3.46亿元,较2017年增加1.48亿元,增长74.74%,主要原因2018年6月公司收购云南冶金新能源3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区域电力市场消纳条件改善,光伏电站弃光率有所下降。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电为主、水火并济、风光为补的综合电力上市公司,水电控股装机为1672万千瓦,为国内第三大水电装机规模的上市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业务主要分部在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天津、福建、广西、安徽、甘肃等十多个省区。在市场竞争加剧和面临较大节能环保压力的背景下,该公司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抗风险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