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genomic and cellular basis of biosynthetic innovation in rove beetles的文章。
细胞水平的进化如何促进宏观进化变化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核心。超过 66,000 种的锹形虫(Staphylinidae)组成了最大的变态类动物家族。结合基因组学和细胞类型转录组学对最大支系--喙甲科(Aleocharinae)的了解,研究人员回溯了由防御性腺体组成的两种细胞类型的进化过程--这可能是金葡萄甲虫巨型多样性背后的催化剂。
研究人员确定了分子进化步骤,导致一种细胞类型通过一种与植物毒素释放系统趋同的机制产生苯醌,而第二种细胞类型合成一种溶剂,使总分泌量武器化。这种合作系统自早白垩世以来就一直保存下来,因为阿留申科(Aleocharinae)辐射出数以万计的品系。对每种细胞类型进行重新编程可产生新的生化特性,从而实现生态专业化--最显著的是共生体通过宿主操纵分泌物渗入社会性昆虫群落。
该发现揭示了甲虫化学创新的起源和可进化性背后的细胞类型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