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在农田氮管理调控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肥力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1
  • 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全球粮食安全将面临越来越激烈得挑战,而过量氮肥施用已成为可持续或集约化农业的主要挑战之一。水田两熟轮作制度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作物体系之一。因此,研究氮肥管理对水田两熟制下作物产量,子粒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是了解其体系下养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博士生刘闯在陈防研究员、刘毅研究员与英国洛桑研究所Lianhai Wu研究员等老师共同指导下,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主要轮作系统(水稻-小麦、水稻-油菜和早稻-晚稻)下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肥力对农田不同氮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1)综合评价指标对单一属性(即种子产量,作物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拟合度很好。2)施用缓控释尿素(如小麦和油菜田中的稻米:150 kg N ha-1,其他作物:120 kg N ha-1)配施普通尿素(30 kg N ha-1)和前季作物秸秆处理在维持或轻微增加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3)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氮素管理策略虽然轻微降低了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但能明显改善作物子粒品质和维持土壤肥力。该研究为长江流域水田两熟轮作体系合理养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Impacts of nitrogen practices on yield, grain quality,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of crops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ree paddy‐upland cropping system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上。武汉植物园和英国洛桑研究所共同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础研发专项(2016YFD0200108), 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0312203),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中英联合博士生创新基金》 (201802527008) 和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Soils to Nutrition” (S2N, BBS/E/C/000I0320 and BBS/E/C/000I0330)等项目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b.ac.cn/xwdt/kydt/yjjz/202011/t20201109_5742177.html;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sfa.10841
相关报告
  • 《武汉植物园在气候变化下我国南方稻麦农田系统下生产力、环境效应及适应策略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0
    • 气候变化如大气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与降水强度增加,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在农业上,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农作系统(如水稻-小麦轮作)中作物生长与其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博士生刘闯在陈防、刘毅与Lianhai Wu (英国洛桑研究所) 等老师共同指导下,通过作物生长模型-SPACSYS系统模拟与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水稻-小麦作物系统下作物生产、环境效应及其综合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SPACSYS作物生长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地上生物量和氮素循环;2) 氮肥管理以及播种或移栽日期的改变可以大大减轻冬小麦-水稻轮作系统的产量损失和氮素贡献效率(ANCE)的降低;3) 生长季节的变化以及氮素管理的实践可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进程;4) 推迟小麦播种和提前移栽水稻可以减少氮的淋失;5)气候变化与增施高量氮肥将间接增加水稻生长季N2O排放。该研究为我国南方水稻-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in wheat-rice ro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为题,发表在农林专业领域JCR TOP 10 % (IF5Y = 5.142)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上。武汉植物园和英国洛桑研究所共同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础研发专项(2016YFD0200108),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0312203),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中英联合博士生创新基金》 (201802527008) 和英国BBSRC“Soils to Nutrition” (S2N, BBS/E/C/000I0320 and BBS/E/C/000I0330)等项目的资助。
  • 《武汉植物园在森林凋落物输入调控对土壤呼吸及其同位素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2-22
    • 全球变化,比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温升高、氮沉降加剧等将会引起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改变输入到土壤中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土壤呼吸对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响应还没有完全被理解。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态学课题组博士生吴君君在导师程晓莉研究员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 20年生柏树人工林中开展了凋落物输入调控对土壤呼吸及其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的凋落物输入调控对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去除地上凋落物、去除根系和无凋落物输入处理使土壤呼吸分别显著降低了 31.9%, 20.5% 和 37.2%;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增加了 9.1%,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易受到凋落物减少的影响,而对添加凋落物的响应比较迟缓,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去除地上凋落物或者是去除根系显著改变了土壤呼吸底物的质量 (土壤惰性碳比例上升 );同时,去除地上凋落物或者是去除根系使土壤真菌的比例上升,并且降低了土壤呼吸熵,从而使土壤呼吸降低;而添加凋落物处理中,底物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呼吸熵都没有显著改变,因此土壤呼吸也没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去除地上凋落物和无凋落物输入处理使土壤呼吸同位素富集,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同位素贫化;土壤呼吸同位素值与温度和含水量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凋落物输入调控主要通过改变底物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影响土壤呼吸,通过改变土壤呼吸组分和土壤微气候来影响土壤呼吸同位素。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470557, 31270550, 31130010)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 B(XDB15010200)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 Does short-term litter input manipulation affect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carbon-isotopic signature in a coniferous forest ecosystem of central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 SCI期刊 Applied Soil Ecology上。 论 文链接  凋落物输入调控对土壤呼吸及其同位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