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中胚层与内胚层的协同发育使肺类器官和肠道类器官实现类器官特异性血管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5-07-14
  • 发表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作    者:苗一非(第一作者)

        人体血管系统在不同器官中特化明显,转录组水平上不同器官内皮细胞有其独特基因特征。器官微环境对血管内皮细胞和间充质发育很关键,但人类发育中器官血管化的时空动态变化知之甚少,需含相关细胞谱系和精准构型血管系统的体外平台。类器官作为3D结构,能模拟器官细胞组成和功能,适合研究器官特异性血管发育。现有类器官组装方法多为分化后融合多种细胞,但内皮细胞缺乏器官特异性和明确结构,限制类器官形态与功能成熟,无法体现体内血管细胞发育情况。早期发育中,形态发生信号引导的胚层间协调作用对器官特异性内皮和间充质细胞特化分化至关重要,重现这些作用对建立类器官生理相关血管化很重要。但非中胚层谱系类器官的血管化具挑战性,因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中胚层与非中胚层需不同甚至对立信号通路,内胚层类器官血管化研究未获实质突破。特别是,肠道类器官和肺类器官中缺乏健全的血管化,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疾病建模和治疗应用方面的生理相关性。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发育原理建立了一个体外血管化类器官平台,该平台真实地再现了中胚层和内胚层谱系的协同发育,该方法可实现内胚层衍生物与器官型内皮/间充质细胞群的高效分化与谱系特化。传统构建方法通常需要添加十余种因子,而在该方法中,培育肺类器官仅需1种抑制剂——Noggin,培育肠道类器官仅需3种激活剂——CHIR99021、FGF4和VEGFA。3D培养球内细胞会自发分泌血管生长必需的信号分子,从而自然形成血管网络。由此产生的血管化肺类器官和肠道类器官具有器官特异性内皮和间充质,表现出细胞类型多样性增强、三维结构、细胞存活率和成熟度提高的特点,并展现出真实生理功能——肺血管形成紧密屏障(模拟气体交换),肠道血管则呈现高渗透性(利于营养吸收),移植到小鼠体内后,类器官血管与宿主循环系统结合,同时保持了器官特异性,进一步促进了类器官成熟,成功实现了血液灌注,这标志着类器官血管首次具备了体内循环能力。

        这种多谱系类器官系统可用于研究不同疾病背景下异常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是一种先天性肺部疾病,由中胚层FOXF1基因突变引起。然而,传统的肺上皮类器官缺乏表达FOXF1的间充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这限制了这些模型模拟这种肺部疾病的能力。研究团队通过将携带FOXF1基因突变的患者来源的iPSC分化为血管化的肺类器官,能够重现该疾病中由内皮-上皮相互作用中断所导致的原发性内皮缺陷以及继发性上皮异常。同步构建的肠类器官更重现患者伴发的肠旋转不良,首次实现同一平台模拟多器官互作疾病,这为传统模型无法破解的复杂病症带来曙光。

    发表日期:2025-6-30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628-2
相关报告
  • 《Nature | 人多能干细胞的下胚层调控外胚层发育》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8
    • 2023年12月5日,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Hypoblast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egulates epiblast development的文章。 最近,一些利用人类胚胎培养和单细胞RNA-seq (scRNA-seq)分析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和小鼠之间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人类胚胎进行研究。尽管人类胚胎学的重要性,伦理和法律的限制限制了植入后阶段的研究。因此,最近的努力集中在利用人类干细胞开发体外自组织模型。 该研究报道了从原始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s)中产生真正的下胚细胞(nHyC)的遗传和非遗传方法,nHyC可以产生胚胎发育所必需的两种胚胎外组织之一。nHyCs自发地与原始的hPSCs组装,形成具有前羊膜样腔的三维双层结构(bilaminoids)。在第二胚外组织(滋养外胚层)中存在额外的原始hpsc衍生的类似物时,胆酰胺形成的效率从20%增加到40%,并且胆酰胺内的外胚层继续发育,以响应滋养外胚层分泌的il - 6。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胆胺类物质强有力地概括了前-后轴的模式和反映前原肠胚阶段的细胞形成,其出现可以通过基因操纵DKK1/OTX2次母细胞样结构域来塑造。因此,该研究成功地模拟并揭示了两种胚胎外组织有效地指导外胚层的阶段特异性生长和进展的机制,因为它建立了人类胚胎发生的着床后里程碑。
  • 《Stem Cell Reports人类肺和脑类器官对SARS-CoV-2感染的不同反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1-03-01
    • COVID-19是由大流行的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被认为是呼吸道感染。然而,这种病毒也因其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而闻名,其影响方式还不为人所知,有时会产生长期的后果,如心律失常,疲劳和“脑雾”。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人体细胞的小球,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看起来和起作用都像微型器官——来研究病毒如何与各种器官系统相互作用,并开发阻断感染的疗法。 “我们正在研究发现SARS-CoV-2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感染整个身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和摩尔癌症中心儿科教授兼遗传科主任塔里克·拉纳博士说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病毒触发了不同基因的表达,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结果。” 拉纳的研究小组于2021年2月11日在《干细胞报告》中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与许多器官一样,研究小组的肺和脑类器官产生了分子ACE2和TMPRSS2,它们像门把手一样位于外表面细胞数量。SARS-CoV-2通过其刺突蛋白抓住这些门把手,作为进入细胞和建立感染的手段。 Rana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假病毒——一种非传染性的SARS-CoV-2——并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它,一种从水母中提取的明亮分子,有助于研究人员观察细胞的内部运作。荧光标记使他们能够量化病毒的刺突蛋白与人类肺和脑类器官中ACE2受体的结合,并评估细胞的反应。 研究小组惊讶地发现,ACE2和TMPRSS2受体增加了约10倍,相应地,肺类器官中的病毒感染也增加了很多,与大脑类器官相比。用病毒刺突蛋白或TMPRSS2抑制剂治疗可降低两类器官的感染水平。 “我们在脑类器官中看到了荧光点,但真正发光的是肺类器官,”Rana说。 除了感染水平不同外,肺和脑类器官对病毒的反应也不同。SARS-CoV-2感染的肺部类器官泵出的分子旨在寻求免疫系统的帮助——干扰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另一方面,受感染的大脑类器官增加了其他分子的产生,如TLR3,TLR3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一员,在病原体识别和激活先天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一开始似乎大脑类器官反应只是免疫反应的另一种形式,但这些分子也可以帮助细胞程序性死亡。Rana的研究小组此前也发现了类似的脑细胞对寨卡病毒的反应,寨卡病毒是一种已知的阻碍新生儿大脑发育的病毒感染。 “我们观察到的脑细胞对病毒的反应方式可能有助于解释COVID-19患者所报告的一些神经效应,”Rana说。 当然,类器官并不是人体器官的精确复制品。例如,它们缺乏血管和免疫细胞。但它们为研究疾病和测试潜在疗法提供了重要工具。根据Rana的说法,类器官比细胞系或动物模型更能准确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状况,这些细胞系或动物模型被设计成过度表达人类ACE2和TMPRSS2。 “在过度表达ACE2受体的动物身上,你会看到所有的东西都因感染而发光,甚至是大脑,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真实的情况,”Rana说。“但我们发现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除了他们对假病毒的研究外,研究小组还通过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一个专门设计和认证用于安全研究高风险微生物的设施)将活的传染性SARS-CoV-2应用于肺和脑类器官,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现在,Rana及其合作者正在开发SARS-CoV-2抑制剂,并测试它们在来自不同种族和种族背景的人的类器官模型中的工作情况,这些人代表了加州不同的人群。他们最近获得了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的新资助,以支持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包括:Shashi Kant Tiwari、Shaobo Wang、Davey Smith和Aaron Carlin,所有这些都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 披露:塔里克·拉纳是ViRx制药公司的创始人,拥有该公司的股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已根据其利益冲突政策审查并批准了该协议的条款。 Journal Reference: Shashi Kant Tiwari, Shaobo Wang, Davey Smith, Aaron F. Carlin, Tariq M. Rana. Revealing tissue-specific SARS-CoV-2 infection and host responses using human stem cell-derived lung and cerebral organoids. Stem Cell Reports, 2021; DOI: 10.1016/j.stemcr.2021.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