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十二五期间转基因专项先后启动实施74个重大课题》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6-08-18
  • 8月16日,农业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420号建议的答复》,《答复》对“十二五”期间多项农业基因工程项目进行了总结。

    前沿性科学研究方面,“十二五”期间,973计划安排“农业生物基因资源发掘和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项目,863计划设立“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主题,科技支撑计划设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专项,围绕粮食提质增效关键科技问题加强科技研发。“十三五”期间,改革后的中央科技计划将继续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部署有关科研任务,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安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

    在加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力度方面,“十二五”期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在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基因克隆与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中试、推广及产业化等领域,先后启动实施74个重大课题和130个重点课题,在原创性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推进、重要基因克隆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将继续组织实施,支持开展转基因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等,为抢占未来农业优良品种培育竞争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部还表示,近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将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探索立足产业需求的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创新,在科研任务形成、协同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 原文来源: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42717
相关报告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转基因技术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7-01-08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新立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开题启动会于2016年12月24日上午在本课题牵头单位清华大学举行。课题总负责人、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主持开题会。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属于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由农业部牵头组织。转基因重大专项在经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基础上,2016年在其“十三五”实施计划确定的13类研究项目54个重大课题中,首次新增了“转基因生物发展战略、策略和对策研究”项目共两个软科学性质的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即是其中之一。该课题由清华大学牵头,整合了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果壳网、中国科协科技传播研究中心等合作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研究。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汪学军副司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高新处陈彦宾处长、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业务一处汤娇雯副处长等管理部门代表,转基因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专家黄大昉教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林敏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查测试中心主任谢家建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戚益军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代表,以及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等出席开题会。金兼斌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报告了研究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果壳网、中国科协、浙江大学6家单位的课题组代表出席会议,听取农业部领导和科技部领导对本课题的立项背景的说明,以及各位专家对课题的重点、定位、开展的方法策略等所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依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科技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已经是基本共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已具备推进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由于转基因生物科技属于与民众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环境安全息息相关的科技,在世界各国,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及其产品,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较高的公众争议度,并因其涉及科学技术、监管、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争议和疑虑反映到社会舆论上,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相关科研政策和投入,以及产业化的推进进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把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的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是该课题新列入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基本背景。 据了解,该课题是清华大学文科院系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课题。课题实施将持续五年,采取3+2滚动支持的方式。
  • 《农业农村部:转基因专项2020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3-12
    • 内容概述: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有关要求,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确保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既定目标的十项措施〉的通知》(国科发重〔2018〕315号)的有关精神,根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下简称“转基因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实施计划,经研究,我部2020年拟支持一批转基因专项“后立项、后补助”课题。 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有关要求,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确保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既定目标的十项措施〉的通知》(国科发重〔2018〕315号)的有关精神,根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下简称“转基因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实施计划,经研究,我部2020年拟支持一批转基因专项“后立项、后补助”课题。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 面向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等重大需求,坚持产品和产业导向,进一步遴选一批“十二五”以来具有产业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新品系、重要基因等,提升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支持范围、申报条件和经费安排等详见申报指南(附件1)。 二、组织实施方式 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有关规定,委托转基因专项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采取下列方式组织实施:一是由成果研发人自由申报。二是委托第三方对申报的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三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成果进行技术验证。四是委托第三方进行补助价值评估确定入选成果和补助经费,补助的经费不等同于成果研发所需的总经费。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成果将不予补助。 三、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 转基因专项的后立项、后补助的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国科发专〔2017〕145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专〔2010〕264号)、《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暂行)》(农科教发〔2009〕10号)、《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农办科〔2013〕44号)执行,与前立项、前补助的成果同等管理。 四、申报基本要求 (一)申报单位资格 申报单位为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独立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 (二)申报成果资格 符合指南要求,但未纳入转基因专项的支持范围的成果。 (三)其他要求 1.同一成果不得多头和重复申报。 2.课题申报单位和申报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对于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的申报单位和申报人,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所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报。 五、课题申报书报送 (一)网络申报 课题申报书电子版通过网络申报,统一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上在线申报(申报书编制说明见附件2,形式审查标准见附件3)。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公共服务平台说明。此前申报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已经注册的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于4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专业机构(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网络申报技术支持电话:010—58882999;传真:010—58882370;电子邮箱:program@istic.ac.cn。 (二)纸质版递交 申报单位(申报人)完成网上在线提交后,在线打印或导出申报书电子版。采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起左侧平装成册,封面统一用浅绿色无底纹彩色纸;扉页为签字盖章页,内容格式与封面相同。纸质版2份(封面标注正本,课题自留3份原件用于存档),电子版刻录光盘,电子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名称—申报书”。 请于2019年4月10日17:00前,将课题申报书纸质版及电子版材料报送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联系人: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一处,刘凯、张晓磊;电话:010—59199367、59199333;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510室。 附件:转基因专项2020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根据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实施计划,面向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等重大需求,坚持产品和产业导向,进一步遴选一批“十二五”以来具有产业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新品系、重要基因,提升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一、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系 实施目标:遴选获得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型转基因动植物品系,为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提供支撑。 支持范围: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猪、牛、羊等为重点,采用转基因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围绕抗病虫、抗除草剂、功能型、抗逆、养分高效等性状改良,重点遴选对农业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型转基因动植物品系。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明确的基因,已获得转基因目标性状突出的新品系,并且已批准进入生物安全评价的生产性试验或以上阶段。申报的品系未获转基因专项支持。 经费安排:每个课题中央财政经费不超过500万元。采取“事后立项、事后补助”方式资助。 二、重要基因 实施目标:遴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应用价值的重要性状新基因,为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 支持范围: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基因,包括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功能型、养分高效利用等新基因;在猪、牛、羊等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基因,包括抗重大疫病、品质改良、饲料高效利用等新基因。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已克隆重要性状新基因,基因功能明确,拥有相关基因专利,已明确基因在目标作物或动物育种中的利用价值,转基因材料已批准进入中间试验或以上阶段。申报的基因未获转基因专项支持。 经费安排:每个课题中央财政经费不超过200万元。采取“事后立项、事后补助”方式资助。 2019年1月31日 来源:农业农村部